第四节 社会事业

发布日期:2018-12-25 14: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教育 南朝梁代,顾欢隐居东峁山(后称欢山),首开天台讲学之风。民国27~29年(1938~1940),战时暑期民校775所,扫除文盲11万多人,为全省之冠,受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嘉奖。1958年,扫盲班、业余高小、业余初中班、红专学校普遍建立,农、林、牧、卫生等职业性技校及农业中学大量发展。1985年11月,天台成为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县,并实现基本无盲县。2000年,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翻番。2005年12月,争创浙江省教育强县验收合格。2006年,全县校网调整为高中8所、职业中专1所、职业高中5所、初中22所、小学80所、幼儿园71所;在校生93536人,专任教师4434人。学龄人口36152人,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18213人,入学率99.9%,巩固率99.97%。当年初中毕业生7020人,升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6680人,升学率95.16%。

成人教育 1950年,全县办冬学476所,学员3.3万人。1959年,全县农民学习文化形成热潮,4.4万人摘掉文盲帽子,青壮年非文盲率70%以上。1985年,全县45个乡达到基本无文盲乡标准,11月,经地区和省抽查验收,成为台州地区第一个基本无文盲县。90年代起,农民教育转向农村实用技术岗位培训。1992年起,全县19个乡镇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定期举办适合当地农、副、牧、渔和果蔬等技术培训。2006年,电大天台分校升格为电大天台学院,全县15个乡镇(街道)建有上等级成校,580个村级教学点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7个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学校,县、乡镇(街道)、村(企业)三级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街头镇成校和石梁镇成校被评为省一级成校。

科技 1959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979年后,科研单位和人员大规模增加,至1988年,有县级学会、协会19个,会员1254人。1989年10月,出现首家民营科研机构,至2000年有12家。2000年,科技部授予天台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59人,其中高级152人,中级1994人。2006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86人,其中高级612人,中级3331人。

文化 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保单位36处,2000年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寺观有国清寺、智者塔院、高明寺、方广寺、华顶寺、万年寺、鸣鹤观;古塔有隋塔、赤城山梁妃塔。2006年,《济公传说》、《干漆夹苎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寒山拾得传说》等13个项目入选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刘阮传说》等27个项目列入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民间曲艺有天台词调、莲子行、花鼓、车灯、大鱼船、道情、坐唱、打莲厢。

汤春甫创办天台山佛教城,发掘整理民间传统佛像制作技艺,以香樟木为原料,经过48道操作程序,所制佛像不变形、不开裂,防水防火,可保存千年以上。1989~2000年,佛教城制作大小佛像2.9万余尊,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被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49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国宝馆和宗教部门珍藏或供奉。金全才创造玻璃雕刻加工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和首届中国金榜技术博览会金奖,作品陈列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

图29-21 赤城山

体育 清代,天台建有两所武术院。民国13年(1924),学校开设体操课。抗日战争时期,建国术馆,学校增设武术课,竞技体育引入天台。新中国建立后,天台是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田径之乡、全国第一个围棋之乡。1995年,率先在省内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建于1981年,占地6.7万平方米县体育中心,至2000年投资805.6万元,建成标准田径场、灯光球场、围棋馆、室外游泳池、田径训练馆、篮球场。全县有学校和社会篮球场122个,6所中学建有400米标准跑道田径场。1989~2000年,运动员在田径、围棋、拳击等比赛中获国家级金牌21枚,省级金牌162枚。1997年5月,俞斌参加第九届亚洲快棋赛获第1名,2000年5月参加第四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赛决赛,以3:1战胜刘昌赫,夺得世界棋王称号。

卫生 1989年,县人民医院有床位305张,正式职工292人,其中卫技人员227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56人),业务收入561.2万元。1991年被省卫生厅评定为省文明医院和一级甲类医院,1997年被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2000年6月,投资4800万元的15层住院大楼(1.7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床位400张,职工503人,其中卫技人员402人(高级职称39人,中级130人)。门诊18.54万人次,住院9050人次,手术2310例。有大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是全县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1992年5月,县中医院门诊楼落成,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门诊3万人次。1996年建造医技楼2609平方米,1999年建造住院楼3356平方米。1997年12月,省卫生厅评定为二级乙等中医院,1999年被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2000年床位100个,职工193人,其中卫技人员163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38人);门诊13.3万人次,住院2749人次。

广播电视 1956年1月开播。1987年底,全县51乡(镇)广播站达标。1996年4月,广播电台与有线电视台合并为县有线广播电视台。1978年建成天台电视差转台,1984年11月筹建苍山顶电视差转台,次年2月试播中央电视台节目。1986年5月5日,筹建赤城山卫星地面接收站,次年9月27日开播。1991年,向县财税局无息贷款20万元,在城关实施300兆赫电缆电视工程建设,城区内原有的共用天线、闭路电视系统并网。1998年,投资260万,架设光缆线路73杆,采用1550光传输设备,实现县至乡镇一级传输。全县19个乡镇有线电视光缆联网,与省、市接轨联网。1999年9月,投资220多万元开展“村村通”工程,年底,全县45个电视空白行政村全部通广播电视。2000年,全县基本普及有线电视。2006年,有线电视干线网络总长380公里,综合覆盖53.65万人。

天台山旅游 山体雄伟,最高处华顶山,海拔1110米。受长期地质运动影响,形成高山峻岭、悬崖陡壁、洞穴怪石。山上古木参天,幽深环境为佛道的发展提供条件,寺观星罗棋布,有“山水神秀,佛宗道源”之称。有13景区,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灿烂悠久。1988年8月,天台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示范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