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镇 街 道

发布日期:2018-12-25 10: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太平街道 温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4.7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19个行政村,常住99385人。2006年工业产值31.5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21.95亿元,完成技改资金投入3.11亿元,新增超亿元企业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研发中心1家,自营出口1.83亿美元,实现三产增加值12.68亿元。财政总收入4865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47元,办理社会养老保险18620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因贫辍学失学现象基本得到解决。

城东街道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经济中心区和商贸核心区。面积42.6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常住49878人,外来3万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50.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9亿元,财政收入49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85元。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比重13.48%,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3.5%,自营出口1.30亿美元。随着中心城区拓展,宾馆餐饮、汽车销售、建材装潢、文化娱乐以及各类商业服务业迅猛发展,以“4S”汽车店为龙头,集车辆维修、装潢、清洗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产业链已形成,二手车交易市场已开业。九龙大酒店破土动工,九龙汇商业步行街北段顺利开街。市妇幼保健院、烟草大楼、海关大楼等已建成启用农村路面砼化,电力、电信广播管线、排污管线的改造和铺设加快进行。农业产业布局由平原耕种转向沿山区果木农业,杨梅、枇杷农业专业合作社运作逐步规范,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2006年种植面积4285亩。

城西街道 18.73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4950人,是市总规划用地14.22平方公里工业城的重要组成区块,也是温岭中等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工贸新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19.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7亿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7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45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0.8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61%,新增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自营出口总额740万美元。国防大楼、街道办事处行政大楼全面完工。市医疗中心奠基,三心美德项目建设实质性启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2%,居全市首位。

城北街道 是远近闻名“鱼米之乡、商贸之邦、鞋业之都”。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19662人,外来3万人。2006年,工业总产值32.58亿元,规模企业产值12.55亿元,财政总收入4487.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70.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35元自营出口额2660万美元。山马工业集聚区、南山闸工业集聚区共占地471.5亩,入园企业135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解决制鞋业工业产生的大量垃圾,麻车、横塘被评为台州市级卫生村。

横峰街道 面积15.9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常住30381人,外来约10万人。有鞋类企业2700多家,是浙江省著名鞋乡。2006年工业总产值74.72亿元,规模企业实现产值20.13亿元财政总收入7692.3万元,自营出口额6472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41元。6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办事处,33家企业获自营出口权。110千伏东塘变和黄岩长潭水库引水工程等台州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正在施工。新农村建设长洋村通过省级示范村验收。横峰是台州市唯一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试点街道,27个村完成文化俱乐部建设,横峰文化站为台州市“东海文化明珠”试点单位,备受省文化系统关注。

泽国镇 是国家建设部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中国小型空压机之乡和浙江省文明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面积63.12平方公里。辖23个居委会、74个行政村,121563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188.58亿元,其中工业185.28亿元,农业3.30亿元;三产增加值15.06亿元,成交额80亿元。外贸自营出口3.54亿美元,财政总收入3064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99元。耕地47600.9亩,其中粮食种植34590亩,总产量15692.5吨,果蔗15000亩,西瓜10061亩。建立科技示范户165户、示范方4个。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24家,实现产值104.71亿元,其中上亿元企业25家。浙诺尔鞋业、浙江兴益风机和浙江鑫磊工贸3家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免检企业,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出口免检企业。泽国机电五金城、第二机床交易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和货物托运中心等商贸流通业以商城为中心的餐饮休闲娱乐服务区和房地产、保险、中介、交通、通信、文化娱乐业发展较快丹崖山、天皇山、牧屿山组成丹崖风景名胜区。

大溪镇 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项目试点单位、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中国水泵之乡,台州市十大中心镇之一,浙江省和台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面积129.21平方公里,耕地49033.3亩,山林10.7万亩。辖11个居委会、99个行政村,常住12.3万人,外来8万多人。104国道贯穿全镇,甬台温高速公路设互通立交道口,一级公路直达市区,过境铁路正在建设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山——南嵩岩景区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2006年,农业总产值2.4亿元工业总产值18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93亿元,财政总收入2102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3元。镇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浙江新界泵业产品为中国驰名商标,浙江杰豹机械有限公司水泵为国家免检产品,台州泰福泵业有限公司在50多个国家注册泰福牌商标。10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三产企业8000多家,专业市场13个,市场年成交额14.9亿元。完成47800亩粮食生产任务水稻、大棚西瓜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建成100亩以上的水稻新品种示范方。铁皮石斛产业化PAG基地、太湖桂花苗生产基地、温岭淡水养殖示范基地发展产业化项目太湖仰天湖茶场阳山种植场生产的茶叶获中国有机农产品称号柑橘、茶叶、莳药、中华鳖、淡水鱼、食用菌、铁皮石斛注册商标。外来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服务工作被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质量管理优秀奖。塘山村掘出战国古墓,出土一批珍贵文物,经考古证实此古墓为东瓯国贵族大墓,东瓯国建都于此。

松门镇 东临东海,面积89.6平方公里,耕地51167.2亩,辖8个居委会、61个行政村,89790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96.1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3.6亿元,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产值40.52亿元。财政总收入11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80元,自营出口5784万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13.9%。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台州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船舶修造行业产值21.74亿元,有10家上亿元,年生产能力46万吨,船只最高载重吨位2.25万吨。2006年农渔业总产值12.23亿元,粮食面积32681亩,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5家(其中省级1家,台州市级7家)。渔民转产转业208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331人。海水养殖面积3万多亩。完成河道整治6公里,建成标准农田1326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317.85亩。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10.86亿元,市场交易额28亿元。以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构建现代商贸流通网。完成东南工业集聚区二期1000米的排污排水工程,育英菜场建设基本完成。全年新增省级示范村1个、台州市级示范村1个松建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庭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箬横镇 地处沿海,面积115.5平方公里,耕地94204.7亩。辖99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常住142930人。2006年工业总产值83.1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53亿元。财政总收入1223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7元。启动东浦农场工业集聚区前期准备工作,义民、大路毛等村的村级工业点建设加快,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第三产业增加值5.15亿元,自营出口总额2200万美元。4只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10只。建基层文化俱乐部38个。建标准农田5900亩,复垦建设用地220亩。完成横滨大道南延硬化工程。基本完成石松一级公路拆迁安置和西七线县道改造工程。是省小康型老年体育镇,通过省体育强镇验收。

新河镇 是省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71.4平方公里,辖6个居委会、89个行政村,常住118960人,是未来温岭组合式中等城市的五大区块之一。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7.2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2.86亿元),自营出口2200万美元。财政总收入1016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45元。综合实力列全国千强镇第532位。2006年被授予浙江省级文明镇、第三批浙江省基层科普示范镇。机械、羊毛衫等传统产业步入转型升级轨道。完成蔡洋南8300亩、长屿片3500亩标准农田和12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粮食复种指数5.12万亩。茭白、果蔗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下张钢铁市场被评为省二星级市场,完成服装市场一期改建。全面改造长屿硐天景区入口道路和广场,开发水云硐新景点,2006年12月举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揭牌仪式。全年接待游客72.6万人次,门票收入835.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2亿元。新河闸桥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塘镇 由原石塘、箬山、钓浜三镇合并而成,是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素有“画中镇”和“东方巴黎圣母院”之称。面积28.4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公里,辖60个行政村(其中纯渔业村56个),常住72382人。在全国千强镇中排名第778位。2006年,工农渔业总产值47.7亿元,其中工业28.98亿元。财政收入3985.5万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9558元。石塘渔港为国家一级渔港,并建有钓浜渔港,有各类船只2000多艘,全年水产品总量30万吨,为浙江省渔业重镇、全国著名渔业乡镇。发展远洋渔业和生态型、效益型渔业。东海、高升、车关码头完成改造,三蒜岛码头启动招投标,隔海码头完成立项,国家级中心渔港通过国家农业部立项。上马工业集聚区2006年投入1.72亿元,完成机械加工区、水产加工区和落户企业填土工作。规模以上企业38家,全年总产值12.21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康多利海洋药物、海洋功能产品、医药中间体走俏市场。浙江海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千禧光塑料模具有限公司的注射器模具占全国比重65%以上,自主研发新型无痛无感注射器,技术处于国家领先地位,有三类相关产品获得专利。渔家乐2006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流水坑村被评为台州市规划特色村、台州市农家乐特色村、浙江省第二批农家乐特色村、台州市十大魅力村庄,并获省魅力新农村称号。石塘小学少先队获全国十大魅力少先队称号,大奏鼓代表台州市参演节目赴京演出。2006年12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石塘天文馆在雷公山开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是国内首个县级天文馆,由天文展厅、天象展厅和天文厅组成。

滨海镇 由原新街镇、镇海乡、横河镇合并而成,包括东片农场,面积58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3829人,外来1万多人,是温岭东部沿海产业集聚区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主产地,中国建筑之乡重镇。2006年工业总产值21.7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产值17.89亿元。财政总收入466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9元获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老年体育强镇,台州市生态镇、台州市科普示范镇称号。机电机械行业在全镇工业中占重要地位,造船业产值居全市第2位。利欧股份进入上市前期,新产品碎枝机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国家级火炬项目。滨珠葡萄被评为省农产品名牌正品,罗氏果业和蛏苗合作社分别在缅甸和山东开辟生产基地。完成新街片7000亩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场拼盘的3500亩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验收,复垦110亩建设用地;建成660多亩国家防护林。2005年12月,在联海村启动台州市首座河水净化工程,采用国际先进膜处理技术解决河水净化问题,2006年7月建成正式启用,解决村民安全饮用水问题。

温峤镇 面积76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62023人。温峤历史上又称温岭街,嘉靖《太平县志》:“南通江下水路入海,西陆路通乐清、温州,北水路通路桥官河,东陆路通本县、黄岩。贾船交会,人烟辏集,实一大市镇云。宋时为峤岭镇,有驿有关,后省罢。今五日一市,”每逢集市,台州各县商贾或经江厦上岸,或由陆路来此进货。温峤老街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浙江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24.9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3.72亿元,农业总产值1.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实现自营出口4183万美元。财政总收入453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共有规模企业40家,产值17.04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69.1%,其中上亿元企业5家。工业城内鞋服和机电两大工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同年举办首届中国(温岭)工量具展览会。绿牧草鸡产销合作社、绿渔水产合作社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新增全国和省无公害农产品各5个。推广水稻一年三熟栽培模式,超级水稻示范方得到省专家组的肯定。建成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16个,琛山村滩簧、细乐队被列入温岭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南镇 面积109.29平方公里,辖76个行政村,73993人山地占三分之二,拥有山林面积8万亩,海岸线占区域界线三分之一。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21.31亿元,其中工业17.71亿元,销售收入17.57亿元,产销率99%,规模工业产值15.62亿元,农业总产值3.60亿元财政总收入4302.3万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4元。初步形成以铜业、汽模、电机、阀门制造基地。第三产业增加值1.66亿元,占地150多亩琴溪别墅群成为台州市高档次别墅群。粮食种植面积37435亩,明圣牌高橙、龙王牌锯缘青蟹获省农博会金奖。高橙种植面积超5000亩,命名为中国高橙之乡。锯缘青蟹、玫瑰露桃、横溪杨梅久负盛名。总长8公里、总投资2000万元的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横山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启动桐岭库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一期建设。

石桥头镇 面积27.1平方公里,耕地14762.5亩。辖27个行政村,28652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6.5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9亿元,规模工业产值3.61亿元,新增上亿元企业1家。农业总产值623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25万元,财政总收入1268.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77元。完成2640亩北片标准农田扫尾工程全面启动横湖片1260亩的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成5座万方以上的四有标准化水库(山塘)农业产业化形成蔬菜、红薯面、生猪、家禽、葡萄、西瓜六大主导产业。沙角牌绿头野鸭在全省农博会上获金奖。王氏大花灯被评为温岭市、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坞根镇 西南濒临乐清湾三面环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诞生地。面积34.32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25514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6820万元,农业总产值2.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49万元。财政总收入51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1元。台州领先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落户东门港。下呈工业集聚点一期建设完成,水、电、路、排污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餐饮为主农家乐。创建高山甜橙、菱果高橙、紫菜,农民合作社有11家。温岭草鸡成为温岭市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白毛乌骨鸡等6个产品通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家禽产业带初步形成。寺基村建成沼气工程,成为台州市沼气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