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 济

发布日期:2018-12-25 10: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20世纪90年代,温岭成为甬台温地带经济活跃、发展快地区。1991、1993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1993年获中国明星县(市)称号,名列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百强县(市)第58位。1995年,省政府公布为省首批小康县市、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市)。1994、1996年登上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排行榜,被评为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1999~2000年全国科技先进市,列为浙江省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农村现代化实验区和全省首批扩权县市之一,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县市第27位。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13.21亿元,2006年351.31亿元;财政总收入1990年1.31亿元,2006年33.39亿元。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990年40.3:40.6:19.1,2006年8.3:53.5:38.2。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17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68.51亿元。10个工业园区新入园企业50家,投资18.77亿元,新建厂房45.71万平方米。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644人,其中高级人才1580人。2006年被评为中国水泵出口基地、中国空压机出口基地、中国小型电机出口基地、中国通用机械——小型空压机之都和小型泵业名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浙江省双拥模范城(县)、浙江省省级园林城市、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工业 1990年总产值17.10亿元,机电、化工、食品加工、服装鞋革为支柱产业,国营、二轻集体、乡镇企业三足鼎立。1993年,大溪注塑业兴起,成为又一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有企业、二轻集体企业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产业整合和资产优化重组,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租赁、拍卖出售、合资嫁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企业灵活务实经营机制得到巩固和提高,企业组建形式经历家庭工业、股份合作制、公司制三个发展阶段。1991~1998年,技术改造总投资21.03亿元,完成技改项目1256项。2001、2003年连续两届获“全国质量兴市活动”先进县(市)称号。2002年工商登记法人企业5475家,其中公司制企业2616家,钱江摩托、万邦实业、龙华机械、力宝化工、畅达运输、强盛帽业、宝利特、明华齿轮8家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启动工业园区建设,至2002年底,有省批经济开发区1个,省批在建特色工业园区6个,市批特色工业园区4个,入园企业375家,主要有注塑、水泵、鞋帽、汽配、压缩机等行业。全市初步形成以工业城为龙头,特色工业园区为骨干,村级工业集聚加工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工业发展格局,推动工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2002年爱仕达、浙诺尔、五洲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有20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1家企业通过ISO4000认证。1994年,省政府批准组建温岭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浙江达富集团,随后浙江海鸿集团、浙江海泰集团、浙江海皇集团建立。集中260多家注塑生产企业组建浙江鸿达集团,列全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第333位。以浙江大元泵业有限公司为核心,集中同一区域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测手段,组成大溪泵业园区。以台州宝利达鞋业有限公司、台州浙诺尔鞋业有限公司为骨干企业的横峰、牧屿鞋业生产基地,年产商品鞋2亿双,被誉为“天下之履,十有其一”。太平雨刮器、大元水泵、新界水泵、万邦轴承、233冻虾仁、老爸豆腐干、爱仕达不粘锅等名牌产品,水泵、空压机、塑料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0%、45%、50%。1994年,乡镇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1年,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443.10亿元,利润总额33.55亿元。2002年,工业产值超5000万元57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占55家。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创新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组织模式,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理念从传统“资本从属于劳动”到现代的“劳动从属于资本”突破。2002年8月成立市产权交易中心,主动与上海产权交易所对接,以股权合作方式加入“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以民资为主体,开展市场化运作。

2006工业总产值1006.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504.41亿元;自营出口13.47亿美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5.85亿元。全市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3家在主要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110.10亿元,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69.3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60.43亿元,塑料制品业49.71亿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9.50亿元,金属制品业26.7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7.97亿元,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73亿元。年末,全市工业产值超10亿元企业4家,510亿元5家,15亿元78家。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240.5分,居台州首位,比台州平均水平高出15.2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6.88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7.77亿元。已组建股份公司12家,上市公司1家,上市报会1家,进入辅导验收1家,并有7家企业商议改制上市。钱江牌摩托车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钱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界泵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宝利特获国家出口免验企业,大元、新界、爱仕达、宝利达、ZOMAX、浙诺尔被评为浙江著名商标。浙江台州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浙江中马机械有限公司、台州浙诺尔鞋业有限公司、浙江利欧股份有限公司、温岭市合兴船舶修造厂、台州腾龙造船厂台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

船舶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6年,初步形成造船、修船、废渔船拆解、船用配件制造,以及船舶交易等门类齐全,集设计、生产、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有船舶修造企业48家,其中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八级认证11家,通过船舶行业ISO9000认证5家。有各类大小船台船坞90座,其中13万吨级船台43座,最大3.5万吨。

农业 1990粮食作物面积105.13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56万亩;粮食产量32.4万吨,棉花产量140吨,油菜籽206吨,茶叶203吨,水果2.48万吨。肉猪出栏19.67万头,年末存栏23万头,禽蛋产量4665吨,牛年末存栏1988头。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农村经济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结构从90年代初的单一型逐步向效益型、规模型转变。1998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连续5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1999年底,基本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签订集体土地承包合同250720份。1995年,名列全国百名农业生产大县第18位,被命名中国高橙之乡、中国果蔗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有23类农产品注册31个商标,明圣牌高橙、玉麟牌西瓜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温联牌果蔗、花坞牌和绿牧牌草鸡获2002年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温联果蔗、绿牧草鸡(活鸡)、花坞草鸡(熟制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温联果蔗基地、玉麟西瓜基地、温岭草鸡基地被列为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3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3.97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247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457公顷,其中西瓜面积4101公顷,蔬菜17653公顷,甘蔗2266公顷,花卉苗木372公顷,盆栽类园艺17.4万盆。年末,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达到省定规范化建设标准44家,入社农户4135户,联接农户40611户,经营面积6535公顷箬横西瓜合作社被列为农业部合作社建设示范点,联树果蔗合作社被列为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拥有农业龙头企业71家,其中省级2家,台州市级29家,年产值超亿元6家,超5000万元10家,超3000万元22家。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8个,省无公害农产品46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11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6733公顷,平均每亩节肥2.54公斤(折纯)。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41067公顷,农药残量控害工程2667公顷。

饲养 受价格低迷影响,生猪、家禽等出栏减少,2006年牧业产值4.32亿元,下降5.9%。全年生猪出栏27.61万头,比上年下降14.9%;年末存栏16.78万头,下降6.1%。家禽出栏797.44万只,下降12.1%;年末存栏329.04万头,增长9.6%。全年肉类总产量3.67万吨,下降12.3%,其中猪肉2.60万吨,下降13.9%,禽肉1.01万吨,下降8.7%。禽蛋产量1.11万吨,下降9.3%。牛奶产量2765吨,下降3.6%。

林业 199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市)。1990~2002年,造林更新3468公顷,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护)林9740公顷,森林覆盖率35.3%。建林带林网2704公里,面积769公顷,农田林网控制率93.4%。村庄绿化面积2168公顷,绿化率28.8%。果园面积12.14万亩,产量25.06万吨,其中柑橘7.19万亩、4.50万吨。2006年绿化造林面积576公顷,其中山地造林更新442公顷,平原绿化134公顷;国债造林533公顷,一般造林43公顷。封山育林(新封)2853公顷。全民义务植树47.7万人147.2万株,建设绿色通道47公里。实施森林病虫害监测面积21707公顷。

渔业 水产品连续10年居全省首位,有“虾仁王国”之称。1990年水产品总量10.67万吨,其中海产品10.41万吨。1993年提出“耕海牧渔,建设海上新温岭”构想,海洋捕捞继续贯彻“稳定近海、发展外海、开拓远洋”方针,初步形成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滩涂养殖、水产加工及海运协调发展。台州市海之味水产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991、1995年被评为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市)。1999年底,1700多艘钢质渔船、1300多艘经过技术改造的木质机动渔船,渔船钢质化率居全省前列。石塘渔港一期工程和钓浜渔港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改善港区渔船停泊条件。2001年南方远洋渔业公司新世纪55号、59号2艘大型鱿钓船,投入西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作业。次年,盛达远洋渔业公司新世纪31号、32号2艘超低温金枪鱼钓船,首航南太平洋作业。浅海养殖鱼虾蟹贝藻30多个品种,推广虾塘综合利用、滩涂低坝蓄水高产养殖、浅海延绳式抗风浪贝类养殖,太平洋牡蛎、墨西哥湾扇贝、南美白对虾工厂化育苗成功。锯缘青蟹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家农业部渔业局评比中获一等奖。2002年底,渔船总数3881艘、38.77万吨,总功率66.35万千瓦,其中有9艘远洋渔轮分布在西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海域作业。2006年海洋经济总产值160.2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51.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51.02万吨,下降2.4%,其中海洋捕捞43.01万吨,下降1.2%,海水养殖7.4万吨,下降7.9%,淡水渔业0.84万吨,下降9.3%。全市水产品总产值(不包括水产品加工值)41.92亿元,增长4.8%,其中海洋捕捞30.77亿元,增长6.1%,海水养殖9.54亿元,增长1.4%,淡水渔业0.91亿元,下降9%;水产品出口1.25万吨,增长11.1%,出口交货值6722万美元,增长22.8%;渔民人均收入9606元。

贸易 1990年,全县收购总值12677万元出口产品,以初级加工水产品和抽纱、草编工艺品为主。1992年底,全市各类市场191个。1990~2000年,总投资2亿元,新建或扩建市购物中心、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泽国鞋革商城、浙江注塑城、泽国机床电器交易中心、温西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横峰鞋业市场、横峰珍珠首饰批发市场、泽国五金轴泵调剂中心、塘下钢铁市场10个市场。2002年,全市有进出口自营权企业236家,进出口总额4.054亿元,出口产品千余品种,其中鞋帽占41.2%,机电产品占40.4%,纺织品占6.7%,水产品占5.3%,遍及五大洲135个国家和地区。凯利达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从单一贸易型向生产贸易一体化转变。2002年,登记注册市场有120多个,成交额174.2亿元,其中超亿元市场32个。2006年,在规划期内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结构适当、配套完善的“三圈三线”商业网点体系,构架“一主一辅”的商业格局。引进世界500强之一的英国TSC连锁企业、国内永乐家电等多家大型连锁专业店或超市。全市各类连锁门店252家,涉及10多个行业。市供销社全年总购进1.65亿元,销售1.44亿元,利润70.6万元。2006年全市新批三资企业16家。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89家,利用外资总投资额1.7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9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3.47亿美元,进口4880万美元,新批境外企业10家,外经权企业1家,带动出口1.45亿美元,增长25.0%;境外项目数54家,累计对外投资3201.12万美元,再次跻身全省国外经济合作成绩显著县(市、区)行列。温岭企业到国外发展主要通过跨国并购和直接投资两种方式。钱江摩托2005年出资693万欧元收购意大利Benelli公司,以充分利用其品牌、技术、生产、销售渠道和较为完善配套管理体系进行资源优化整合,2006年又追加600万欧元并购投资额。钱江跨国并购,是中国机械行业真正实现跨国收购欧洲企业第一家,是中国摩托车行业在欧洲收购著名摩企第一家,也是意大利境外企业并购境内企业最佳并购案。境外直接投资,涌现好兄弟鞋业(埃及)股份有限公司、越南谅山宝龙责任有限公司等有影响境外企业,好兄弟鞋业成为埃及最大鞋类企业,鞋产量占埃及市场30%份额,“brother”成为埃及最有影响力鞋类品牌,及最大外商投资鞋类企业。

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 位于松门镇,1987年初建,1993年扩建,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面积21408平方米,交易大厅9400平方米,分鲜活、干货两大交易区,设摊位3000余个,可同时容纳万余人进场交易,实行全天候营业昼夜服务。上市水产品百余种,其中松门白鲞、洞下紫菜、温岭墨鱼干驰名全国。连续三届获“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1994年跻身全国百强集贸市场行列,1994、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列为中国行业100强,1996~199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次于国家级的区域性水产品批发市场,1997年被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评定为中国一流市场,199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市场。2006年市场成交额28.3亿元,是华东地区最大水产品交易市场。

温岭市塘下钢铁市场 位于新河镇下张村,1984年下半年始建,1987年由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与下张村共同投资进行扩建,1994年6月,再投资900万元扩建,成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交易摊位630多个,集钢材经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大型钢材交易市场,吸引温州、乐清、黄岩、路桥、椒江、玉环乡镇企业和个体贩运户,到市场组织原材物料,贩运钢铁和废钢铁,温岭80%以上钢材来自市场。2006年,成交额13.5亿元。

建筑业 1989县政府作出加快促进建筑业发展决定,为90年代快速发展提供保障。1990年总产值2.96亿元,施工面积134.64万平方米。19921993年,整顿调整县建筑企业,向企业管理科学化、经营决策化、队伍技术化方向发展,转为机械、电脑操作为主,工程业务由包清工为主转为包工包料为主,建立湖北、上海、南京、宁波等区域性规模市场4个,并向江苏、北京等地拓展。一批优质工程获白玉兰奖、钱江杯奖、楚天杯奖、鲁班奖。199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02年,全市施工企业53家,完成建筑施工总产值55.21亿元,利税3.03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9.8万元;施工面积879.5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4.71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8项,安全生产亡人事故率为万分之零点六。2006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27亿元,比上年下降3.3%;房屋施工面积157.62万平方米,下降3.2%;房屋竣工面积33.41万平方米,下降28.7%;商品房竣工验收56.14万平方米,预售40.47万平方米。全年办理房产发证12165件,房地产测绘面积460万平方米,白蚁防治125万平方米。市建设规划局被评为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公房收取租金545万元,住房公积金归集额1.5亿元,公积金贷款2.4亿元,贷款逾期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2.37亿元,其中省外产值126.28亿元,增长44%,利税10.69亿元,增长47.1%;建筑业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省第7位、台州市首位,总产值占台州市35.3%。

温岭市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系国家园林古建筑一级、园林三级企业。1979年组建,下设9个分公司、1个国际集团,年施工产值超亿元。主要从事亭、台、楼、阁、园林、寺庙等古典建筑工程、仿古石建筑工程、文物修复及石雕作品设计和施工。20年来优良率100%,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和风景名胜区留下大批优秀的古典建筑和石雕、石建筑工程。仿古建筑杭州雷峰塔、温岭东辉阁获省建筑业协会、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委员会钱江杯奖,台州市府大院、台州市中心医院大门石浮雕获国家建设部、国家建筑业协会鲁班奖,杭州西湖国宾馆石雕受到国务院总理朱鎔基赞扬。

财政收支 改革开放以来,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支持支柱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多角度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连年稳步提高。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3.3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80亿元。地税各类收入17.56亿元,其中地税收入13.37亿元。全市财政支出17.14亿元,增长14.7%。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旅游业 温岭自然景色优美,有三大旅游资源:石塘是祖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长屿硐天被称为中华第一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方山—南嵩岩有空中花园、小雁荡之称;还有江厦省级森林公园以及10个市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6万人次,2000年开始逐年大幅增长。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1.85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774.33万人次,门票收入1755.1万元旅游总收入30.37亿元,增长21.4%,对全市GDP贡献率8.6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2.60%。乡村旅游石塘渔家乐、箬横乡村跑马场、约翰农业观光园吸引大批游客。2006年全市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0家,国内旅行社9家,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居台州首位。被评为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和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永远的第一缕曙光”获浙江省优秀旅游形象口号。成功举办2006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

石塘天文馆 位于石塘镇雷公山上,2006年落成,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科普教育基地,集科普教育、参观游览于一体的国内惟一开放综合性天文馆,国内首家县市级天文馆。馆内有天文展厅、科普天象厅、天文剧场,是青少年普及天文知识的第二课堂,也为社会公众提供揭示宇宙奥妙、探索魅力星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