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 因有台州古城而名。面积81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1个蔬菜公司(原蔬菜村改制)。常住人口13.2万、流动人口8.5万多,纵横贯穿13条主干道路。以“两山(巾山、大固山)南北对峙,一水环流抱城”的3平方公里古城区及其周边环境最佳,古迹有台州府城墙、紫阳街和西门街、东湖古园林和谭戚碑、广文祠、千佛塔、府文庙、府城隍庙、龙兴寺、元帅殿、太平天国台门等一批文物古迹,分布在江南长城4A级景区众多景点和省内一流耀达商场、崇和广场周边。工业、农业、三产服务业比较发达,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居台州街道之首。共有工业企业465家,其中规模上55家,三产服务业252家,个体工业977家,个体工商户9369家。2006年工业总产值58亿元,财政收入3.93亿元。建成万亩观光休闲园区,万羽无公害土鸡养殖基地和1个千亩粮食示范方,5个(蔬菜、早大梅、食用笋、紫皮蒜、优质果)千亩菜果基地。有10余所中专学校,20余所中小学,20余所幼儿园,在校学生3.7万人,教师2100余人。卫生机构53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4家,卫生技术人员1196人。
大洋街道 与省级临海经济开发区实行二合一的办公体制,坐落在河谷平原,有开石、塘里两洋的洋心得名,是1992年开始在纯粮区中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起来新城区、新工业区。面积42.5平方公里,辖1个国有农场(市良种场)、30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常住人口4.5万人、流动人口3万多人。工业企业有420多家,其中年产值上5000万企业15家、上亿元企业11家、上10亿元企业2家,三资企业30家,形成机车、建材、户外休闲工艺品等三大主导产业,2006年工业总产值98.8亿元、财政总收入4.38亿元。搬迁进来有台州学院、台州中学、回浦中学、市职教中心、哲商小学和新建的吉利教育中心、大洋中心幼儿园、大洋小学、托阳小学、开发区中学,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公办到民办、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所有街道住宅小区、公共设施都富有现代气息,正在建设占地面积1.5万亩灵湖公园和已建成洛河公园、五星级华侨大酒店、商业街、云水山庄、华海公寓、体育中心,初步形成中等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和现代新城区。
江南街道 位于城区之南、灵江南,是正在发展中的临海新兴工业区、新城区。面积84平方公里,辖37个全行政村、1个社区,2.65万人。104国道穿境而过,台金高速公路在此设立道口,临海大桥贯通南北,临海客运南站、货运中心将在这里落户。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初步形成以休闲用品礼品、汽车配件、机电产品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和金属交易、装璜、汽车三大专业市场。金属交易市场有经营户90多户,利民汽车城占地208亩,内设汽车专卖店、汽车展示中心、汽车超市、二手车交易等。2005年,“三家”专业市场实现营业额3.46亿元。2006年,工业总产值18.6亿元、财政总收入1.22亿元。农业建成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区和杨梅、茶叶、青椒、茭白、优质米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大田街道 地处临海东城区,是临海古时内地重要集镇和粮食主产区、农副产品集散地,现为临海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面积65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86万人,耕地16021亩,山林5万多亩。34省道、75省道贯穿全境,设有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北道口。宋代设立大田镇市,赶市有三门、天台群众,人流约5万人,贸易额仅次于城关与杜桥。新建奋进街、北达路、南通路、福民路、下浦路、甬临路、河东路、临海兰路、浦东路等20余条街路,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开辟小猪、禽蛋、蔬菜、粮食、席草等专业市场。基本形成2条工业长廊和大田刘工业园区,生产五金、机械、模具工艺、电脑刺绣、旅游休闲用品六大类产品,有浙江正特、浙江珠光等知名企业。建成全市第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千亩双季茭白基地、千亩蔺草基地。2006年,工业总产值29亿元,财政总收入9431万元。有省级文保单位郑虔墓,市级文保单位法轮寺、大田城隍庙大殿,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板龙。
邵家渡街道 由原邵家渡、邵东、钓鱼亭3个乡合并,坐落在市区东郊。号称“百廿里倒流水”的逆溪和主河道邵家渡港,从东向西横穿境内,83省道、甬台温高速公路、铁路穿境而过。境内有临海火车站、省级牛头山旅游渡假村和蓄水3亿立方米牛头山水库、日供水0.5万吨邵家渡水厂。面积87.5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3.96万人。邵家渡以盛产稻米和席草出名,称草席之乡、草莓之乡、制鼓之乡、船舶制造基地。有草莓基地2500亩,中台牌草莓获省农博会金奖;席草基地2500亩,纺织草席加工厂60家,年销草席68万条;工业企业60多家、产值6.69亿元,以造船业为主,其中航畅船舶制造公司、宏冠造船公司具有制造万吨以上运输船能力。枧桥村制鼓业始于唐、兴于宋,有着千年历史,制作的中华鼓畅销国内外大市场,获浙江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杜桥镇 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台州地域规模最大省级中心镇。地处台州湾北岸沿海平原,百里大河纵横贯穿全境,75省道和83省道以及建设中甬台温高速复线、台金高速东延线穿境而过。面积186平方公里,20万人,有杜街、杜桥、山项、大汾、川南、溪口、市场7个办事处,辖123个行政村、3个社区,其中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6万多人。民国时期,杜桥为“浙南三桥(临海杜桥、黄岩路桥、乐清虹桥)”之一,24年(1935)设镇,有165家商店、2000多个摊位、3家米厂、3家酒坊、5家杂坊和多家五金店、铁器工场,分米行、渔行、柴行、树行、国药、银楼、酒酱等34种行业,成为椒江北岸农副产品集散地和手工业生产聚集地,集市人流10万多人次。新中国成立初办机械厂、木器厂,1970~1978年兴办光学玻璃厂、纺织机械厂、塑料拉丝厂、汽车配件厂、绣衣厂等。1991~2006年,建成新街道20余条,形成台州湾北岸的新兴城市、商贸中心、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全国眼镜生产基地、温台产业带临海东部工业区块主体部分。全镇在外经商4万多人,遍布全国各省市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3000多家,其中眼镜及相关企业千余家,有眼镜、机械、医化、塑料绳缆、工艺、纺织六大主导行业。建立以西蓝花、白菜花为主蔬菜基地5万亩,以柑橘、枇杷、杨梅为主的优质果基地1.2万亩,无公害水稻基地近3万亩,海涂养殖基地5000亩。有校舍一流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医疗设备先进的市第二医院、日供水10万吨(今5万吨)的自来水厂、占地90亩的四星级国际大酒店、占地180亩新眼镜市场和其它专业市场20多个,开发子金都花园、阳光家园、时代名邸、东方家园等一批住宅区和凤凰山文体公园、松山生态文化公园。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79.3亿元,农业总产值4.3亿元,财政总收入3.2亿元。
白水洋镇 因永安溪经常泛滥而成为一片白茫茫大洋得名,是浙江省和台州市中心镇。面积217平方公里,分白水洋、双港、黄坦3个办事处,辖122个行政村、1个社区,9.93万人。有双港溪、划溪、大岙溪、渭溪、黄沙溪,35省道、临金高速公路2条主干道及道口,还有市级文保单位南宋宰相谢深甫墓、枢密院编修官张布墓前石刻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沙狮子。1980年,黄坦43个生产队自发把集体土地包产到户经营,开创本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例;双港区创办首家股份制企业金属薄膜厂,临海被誉为浙江股份制企业发祥地。经过25年持续发展,成为临海西部工农业最发达重镇,有罗渡、上游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杨梅、翠冠梨、豌豆、茶叶、茭白、药材等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其中杨梅基地2万亩,被省里授予浙江杨梅之乡称号,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形成白水洋、双港2个特色工业小区和工艺礼品、医疗器械、纸箱包装、建筑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有中小企业200多家,主要产品医疗器械覆盖全国各大城市,衣夹、铁制烛台远销欧美各国,红灯笼畅销各地。2006年,工业总产值14.2亿,农业总产值2亿元,财政总收入7704万元。白水洋是临海西部的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小商品城、农贸市场、耀达商场、华联超市、百大自选商场。传统的特色美食品有狗肉、豆腐、馒头、麦饼、十四日(凤凰蛋)、捶肉麦面。
尤溪镇 因溪边多柚木(麻栗树)得名,是中国钮扣生产基地、临海竹木主产区和生态旅游胜地。面积136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2.57万人。境内群山簇拥,两溪(紫坦溪、温家岙溪)汇流,形成山水绕镇秀丽自然环境,主要景点有江南大峡谷、指岩浴场、法海寺、赤七潭、白岩瀑布、荔枝洞、情人岛、生态竹园,其中以漂流为特色江南大峡谷景点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1976年创办镇属有机玻璃厂,今有140家企业、8家规模上企业、1家上市企业,形成服装辅料、橡胶塑料、卫浴器材、机车配件四大主导产业,其中中国伟星集团为亚洲最大钮扣生产厂家、国内钮扣生产龙头企业,产品销往世界五大洲。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5.2亿元,财政总收入5788万元(不包括伟星集团在外的工业产值和税收)。成立台州富越农庄现代农业科技园,基本建成枇杷、茶叶、竹笋、辣椒、杨梅5个农产品基地。
汛桥镇 因镇政府所在地附近古桥下潮汛涨落而名,为临海东南第一镇、浙江省首个镇级经济开发区。距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南道口2公里,104国道、临金高速公路横贯。面积53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人口1.9万人。境内有道教洞天盖竹洞,有天工巧凿、人工适当加工而成的浙东的最大西山石雕卧佛,及其配套建筑卧佛殿,还有西山瀑布、西山洞、西(仙)山寺景观。1989年,成立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集聚工业企业,开辟集镇现代新颖街区,发展高效种养殖业,兴办公益事业,工业、农业、城建、财政收入一度在全市各乡镇前列。全镇初步形成医药化工、船舶修造、工艺彩灯、户外用品四大产业,有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同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立发印染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江海、宏盛、宏州、海丰4家造船厂。建立3500亩优质茭白基地、2800亩荞头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办起敬老院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五保户集中供养率100%。2004年,汛桥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被评为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镇。2006年,工业总产值22.5亿元,财政总收入1.1亿元。
沿江镇 地处临海市南部、灵江西南岸,水岸线长20公里故名。面积87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4.6万人,耕地面积19362亩,其中水田17694亩。甬台温高速从中部通过,5座3000吨级码头分布于灵江沿线,其中液化气专用码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轮开放。有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上17家,初步形成以医化、塑料为支柱产业,涉及机械、模具、五金、船舶工业格局。并建立1.47万亩柑橘基地、0.59万亩竹笋基地,获全国千强镇、浙江竹笋之乡称号。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28.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7.52亿元,财政总收入6430万元。名胜古迹有水洋佛号石柱、青潭头石窟造像、木抝岭古驿道、马头山石楼、龙喷水胜景,孔化岙唐代古刹弥陀庵等。
汇溪镇 属半山区,面积57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2.18万人,34省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横贯境内。有山林57600亩,森林覆盖率54.4%。工业经济薄弱,仅有“小、低、散”31家企业,2006年产值9458万元,财政收入1098万元。农业发展高山西瓜、茭白、蔬菜和高山优质米玉粘、78号迷你番薯在市场上有知名度。主要景观有钱王宫、尚书台门、纸扇亭、陶知县避走小道、半月湖、汪刘魁与46名举人旗杆石、兴化寺、金鸡窝水瀑、化炉湾、蛤蟆岩,称西溪十景。
东塍镇 因在市区东面、形似田塍得名,面积162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6.3万人。是辛亥革命志士王文庆、民国空军司令周至柔和山东省长屈映光出生地。清末,浙江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首领金满,率众驻扎桐坑村桐坑洞(今名金满洞)。1994年为全市工业重镇之一,工业产值6.4亿元,并在1年时间拓宽东塍至东溪单公路和75省道的过境街路,创下“东塍速度”。近10多年,主要经济指标排列在全市前5位,形成彩灯、户外旅游休闲用品、铝型材支柱产业,成为全国最大节日灯泡生产基地和本市户外旅游休闲用品主要生产基地,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千强镇行列。2006年,工业总产值35亿元,财政总收入1.35亿元。玉粘优质米、豆面、米面和广植的银杏、板栗很有名气。获台州市教育明星乡镇、台州市文化名星乡镇、省教育强镇、省东海明珠文化乡镇称号。200多米古街彻底改造,建成五纵两横新型街道。保存完整古迹有广福寺、龙华寺、云岩寺和王文庆故居、屈映光家祠、屈氏宗祠、王文庆墓、周至柔部分故居,正在开发景点有狮子山、人山、球山等。
小芝镇 为浙江生态镇、十大新兴花卉乡镇。75省道穿过中部。面积90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3.4万人。2万余亩耕地全在四面环山的小芝盆地中,34座山塘水库蓄水量343.2万立方米,蕴藏大量铅锌矿、花岗石和硅土,错落大面积成片茶园、果园和苗圃,成为生态绿谷。9.7万亩山地森林覆盖率70%,有茶叶、果木、花卉、鸵鸟四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工艺品、机械铸造、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全镇234家企业没有一家高污染源。2006年,工业产值5.5亿元,苗木5000多亩。民间文艺莲花落、小芝鼓亭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芝草编、刺绣、木雕、剪纸等传统工艺盛行,始建于清顺治间罗上宅何氏宗祠、千年积淀的小芝十景,全国最大罗汉松等名胜古迹受到保护。
桃渚镇 地处东部沿海平原,因古时悬渚上多种桃树得名。面积129平方公里,辖80个行政村,9.1万人。规划台州沿海大通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台州段贯穿全境。境内山丘环列,河流网布,秀山、险峰、奇洞、怪石众多,完整地保留火山爆发、海相沉积形成独特地貌和秀丽景观。宋文天祥称“海山仙子国”,国土资源部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明代抗倭桃渚城、古街区,及校场、烽火台等,有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白岩火山口、天柱峰、武坑石林、大墈头珊瑚岩、芙蓉山洞群,有桃江十三渚和避暑胜地南门坑海滨,还有正在兴建中的龙虎山岩雕博物园。全镇有五金机械、纺织配件、服装和旅游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有804家企业,万亩森林食品基地,万亩西蓝花无公害基地,3000亩水产养殖基地。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13.87亿元,其中农业7.06亿元,是临海19个镇街道中农业产值最高的镇。中学藤球队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冠军,被中国藤球协会命名为国家级藤球训练基地。
上盘镇 位于东海之滨、台州湾北岸,因古时有一条入海盘曲河道穿过镇区,集镇在上游故名。设上盘、滨海、新城、头门4个办事处,辖42个行政村,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靠海3万多亩是围垦海涂地。东矶列岛分布海域内,陆地海岸线长29公里,近期可围海塗7万余亩。种植西蓝花6万余亩,面积与产量稳居浙江首位,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渔业捕捞和养殖量居台州前列。世界田径冠军和东亚运动会冠军黄海强、世界女子象棋特级大师金海英出生成长地。江南翼龙化石在上盘首次发现。被称为中国象棋之乡、中国西蓝花之乡、中国翼龙之乡、台州市农业龙头镇。上盘花鼓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全镇工业产值3.62亿元。
涌泉镇 中国无核蜜橘之乡。面积112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人口5.19万人。晋太康间(280~289)建涌泉寺(今延恩寺)。橘栽培历史悠久,无核橘种植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成为涌泉农业主导产业,总面积3多万亩,年产3.8万吨,称“临海一奇,吃橘带皮”,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茶叶有400多年历史,选育藤茶被定为省级地方良种,水古茶被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选为茶园栽种12种优良茶树品种之一;茶园面积2430亩,年产干茶约70吨。2000年以来工业快速发展。2006年,有中小企业270多家,其中规模上企业15家,总产值18.1亿元。
永丰镇 因纵横贯穿始丰溪、永安溪,以永丰两字作镇名。104国道、35省道、临金高速公路分跨镇域。面积156平方公里,辖78个行政村,6万人。山林面积16.5万亩,耕地2.8万亩,其中峙山洋有1万多亩。旱粮生产和林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20%左右,番薯、玉米、小米、花生、黄花菜、果木为临海主产地之一,建立杨梅、枇杷、桃、橘基地共2.9万亩。2006年,农业产值8369万元,工业产值5.13亿元,财政总收入3869万元。
括苍镇 原名张家渡镇,南宋宝祐间(1253~1258),黄沙洋双楼村进士张汝锴60岁回乡,为民义务摆渡而名。括苍之名取自括苍山,山顶米筛浪为浙东最高峰,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有江南最大风电场。面积156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4.42万人,19.6万亩山林,1.72万亩耕地。永安溪、35省道、临金高速公路从镇通过。竹木、水力、风力资源丰富。历史遗迹有南朝陶弘景隐居处、三十六口缸、张家渡古街、王士琦墓、南宋张汝锴摆渡处、元代大岭石窟造像、古民居五透十三间、九台沟、象鼻岩、永安溪防护林带。近年旅游人数每年超过10万人次。小水电站34座,总装机容量3.4万千瓦,占全市水电装机总量的46.8%。有万亩大白桃水果产业基地、竹笋两用基地、柑橘基地和杨梅基地各2000亩及1000亩翠冠梨基地、500亩高山萝卜基地。工业企业100多家,以竹木工艺、彩灯、服装加工、旅游产品为支柱产业,范山、井头、上下泛、下井潭等竹木生产专业村,被称为浙江竹木工艺品之乡。
河头镇 镇所在地河头村而名。104国道复线贯穿其西部,与始丰溪并列而行。面积100平方公里,辖4个工作区、54个行政村,4.5万人。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20世纪60年代,发展长毛兔扬名台州。为临海的名茶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建成羊岩、玉峰万亩科技生态茶园、宜塘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百步生态养殖园和岭景生态葡萄园,被命名为浙江茶叶之乡、葡萄之乡。羊岩茶场为中国茶叶学会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羊岩勾青被评为中国名茶,获第五届国际名茶金奖。茶场有园林广场、宾馆饭店、茶叶陈列室和历史遗存的名胜古迹。2006年,有中小企业35家,其中规模上企业5家,主要产品为工艺品、橡胶制品,工业总产值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