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渔民崇礼

发布日期:2018-12-21 15: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台州沿海渔民有许多海洋文化,其中妈祖(天后)崇拜和送大暑船,具有台州当地特色。

妈祖崇拜 台州妈祖庙,建于宋代。元代刘基《重建天妃庙碑》:“台州故有天妃祠在城东五里。”福建商人聚集在海门葭沚埠,至正间(1341~1368)出资建天后宫。清嘉庆五年(1800)六月二十二日,浙江巡抚阮元指挥水师围剿海盗,一夕飓风大作,倾覆盗船数百,水师战船无恙。阮元以天后显圣,奏准于松门敇建天后宫,赐额“宣籁恬波”,岁事祭祀。明清时期,太平、玉环、黄岩、三门、海门、临海一带沿海和港口,建有大小不一近50所天后宫或天妃宫,其中大陈岛有天后宫3所。大殿供奉天后娘娘,而一些道教正神设置于后殿或偏殿。信众大都是渔民,其次是商人,凡渔商船出海求天后保佑,能化险为夷,故能出资兴建宏伟庙宇。现存尚有30多所,如温岭石塘桂岙和东海村天后宫、温岭钓浜水坑天后宫、三门海游城东天后宫、临海桃渚天妃宫、黄岩三江口天后宫、椒江大陈岛天后宫和葭沚天后宫。庙宇最多是温岭,天后宫分布钓滨、石塘、箬山、杨柳堤、新河、温峤、牧屿等地,2006年有26座入编《世界妈祖庙大全》。近年,新建、重建规模较大天后宫是大陈岛、三江口、钓滨等六七所。旧时,台州各地庙会时间不同,多数是诞辰日农历三月廿三。玉环坎门天后宫是农历二月十九日,福建惠安、兴化、泉州、厦门及广东汕头等地渔民航海而至,本县渔民亦礼敬有加,祀用全牛、全猪、全羊及鹅、鸡、白鲞,还有时令水果;并上演崇扬天后和神仙大戏,唱讲天后宝卷等。

送大暑船 是椒江葭沚渔民在农历大暑日举办隆重祭祀仪式。旧时,每年从小暑日开始准备,到大暑前后约半个月,大暑日将奉有“五圣”的船送出海。此俗源于宋代黄岩,清初至民国盛于葭沚。宋代,台州经济重心在黄岩县,黄岩港是台州主要港口,距江不远的灵顺庙,奉朝廷敕封“五圣侯王”,民间传说是佑民消灾之神。旧传“黄岩造大船一只,备载米谷豆麦若干袋,并鸡猪鱼肉及炊具什物,船上装五圣神像,或红面或黑面,各庙执事敲锣打鼓,从北门送船在退潮时入江,随潮远去,可保商家渔民一年平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浙海关下设家子(葭沚)分口,黄岩港逐渐衰落,送大暑船风俗转盛葭沚。民国25年(1936)《海门镇志》:“葭沚地方,在大暑之前,预备舢板一只,内放鸡鸭活羊米麦果疏,一切食用品俱全,至大暑日潮落时,放之中流,随潮入海,意为送鬼神出洋。若逢船被风吹回江内,群疑本年夏秋疫疠必盛,各地男女不辞躬冒烈日,前往江边堂或城隍庙祈祷。”2001年《椒江续志》:“黄岩灵顺庙临近永宁江,历来有送大暑船的民俗活动,从建庙时间推算,黄岩送大暑船活动显然要比海门葭沚一带早得多。随着各地五圣庙的不断兴建,送大暑船活动也蔓延开来。”台州各地送大暑船是以渔民为主体,商家出资参与,自清初至民国,葭沚送大暑船最为隆重。

图25-13 大暑节送大暑船

2000年,葭沚送大暑船与政府明令渔休相结合,冠以渔休节,但民间仍沿用旧称。与往昔比较,送大暑船更加隆重甚至铺张,除本地外,各县群众远道而来,万人拥挤在葭沚观看,活动延续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