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 防

发布日期:2018-12-21 10: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唐代,蒲西(今三门县)驻有敦煌防营,系南北会防之所。南宋初建炎间(1130),设青岙、北监、小鹿4寨(今玉环),巡检1员,兵227人。后设管界、亭场、吴都、松门、临门等6寨。元代,沿海置巡检司,其中今玉环有北监、小鹿巡检司。明代,临海有连盘巡检司,黄岩有长浦巡检司,今三门境内有蛟湖、长亭、头岙、铁场、曼岙巡检司,太平(今温岭市)有盘马、沙角巡检司,今玉环境内有三山、小鹿巡检司。清代,沿海设营讯若干,备船巡防。

明代,台州卫辖1个水军千户所,约500人。嘉靖间,台(州)、金(华)、严(州)参将辖水兵1支,大小战船40艘;松海备倭把总辖水兵3支,大小战船113艘。清康熙间,右路水师总兵官驻黄岩。此后驻军均有水战兵种。光绪元年(1875),海门镇辖内江水师,分左右两哨,设大钓船3艘,每艘水战兵25人,又设正哨船1艘,副哨船1艘,各配兵15人,轮流巡缉,互相应援。宣统二年(1910),浙江省外海水师巡防队分南北中3路,海门为中路,辖5个营,兵丁696人,有永福小兵轮1艘,艇船、钓船45艘。

民国13年(1924),浙江省外海水警厅永平兵舰驻海门,有武装警察40人。20年,沿海各县保卫团下设水巡队。27年,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于海门成立陆战大队,后裁撤。32年6月,温台沿海护航委员会成立,于海门置办事处,并成立护航总队。次年2月,浙江省温台沿海护航大队成立,设6个大队,1个教导队。8月护航总队撤销。34年,护航大队缩编为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第一、二大队。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军队在海上活动。1952年,总参谋部下令沿海各军区划分海区,由海军和陆军武装船艇护航护渔。次年5月,沿海建立四道反小股武装特务袭扰防线:第一道海上防线,以海军舰艇为骨干,海上武工队、民兵武装船和护航炮舰密切配合,打击小股武装特务输送船;第二道海岸防线,以守备部队、公安部队为骨干,民兵配合,加强海岸警戒、巡逻和港口船只检查、管理;第三道陆地防线;第四道隐蔽战线防线。1962年,针对台湾当局“反攻大陆”叫嚣,各县成立支援前线委员会,加强民兵训练,全民备战。1982年后,实行军警民联防,驻有东海舰队一部、台州军分区部队、海巡武装警察大队、边防武装警察支队和温州水警区椒江水警队,以及民兵应急分队、民兵哨所等。

海防设施 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海门卫城,城墙高2.5丈,周长5里30步,垛口330个。健跳所城高2.3丈,周长3里20步。桃渚所城高2.5丈,周长3里50步。隘顽所城高2.4丈,周长7里10步。并置沿海要冲之地巡检司城。明代,沿海山巅建烽堠,又名墩台,用以传递军情。配置有信号炮、火炮、铜锣响器、火种等。信号规定:望及海面盗船,放1炮,举烽1把;海盗船逼近海岸,放2炮,举烽2把;海盗登陆,放3炮,举烽3把。清初,为防备郑成功军队,沿海增设烽堠(今沿海有遗迹)。沿海便于登陆处置炮台,有牛头颈、家子汛、栅浦、三山、烽堠、界牌头6炮台。同治十三年(1874),海门建南岸外沙联珠炮台、北岸沙湾联珠炮台、牛头颈炮台、小圆山麓炮台,隶台协营。民国37年(1948),海门镇建癞头山、太和山、马鞍山3炮台。并用梅花桩封锁港口,阻止舰船登陆(26年,海游港口水岙口横港一带设梅花桩,每排5株,宽约2丈许,长45丈)。1954年,沿海地区施工建设永久性国防工程,至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完成。至1990年,台州地区海防边防设施基本配套。

海防反特斗争 1950年3月13日,三门坝头民兵发现台湾派遣特务“浙粤赣边区反共救国军”司令张子敬等5人潜入,即行追击。特务逃入桃山前巾山顽抗,亭旁区民兵支援围击,至深夜全部捕获。春,温岭石塘镇渔民郭修庆等4人在岱衢洋捕鱼,遭台湾“反攻大陆情报冲锋队”武装特务6人劫持。在迫驶途中,遇同村钓船,郭以要求帮助运载为名,将钓船2人邀上船,然后乘武装特务不备,率众斧劈刀砍,毙5人,俘1人。1953年2月21日晨,台湾“江浙总部2处27组侦察队”武装特务潜入温岭钓浜乡隔海村搜集情报,民兵发现后,协同驻地边防部队搜捕,25日在百丈岩山洞俘潜入特务,26日又设伏抓获前来接应特务4人。1954年1月26日晚,台湾“中央委员会大陆工作处第2组”派遣联络专员武装特务7人,由大陈“特报总队情报组”4人护送,在三门渔西虎门孔偷渡潜入。健跳派出所、驻军和民兵配合搜捕,毙1人、俘8人。

1963年8月25日,台湾情报局“浙江省反共救国军独立第30支队”武装特务7人,企图在温岭岙环犁头嘴登陆,内窜括苍山区活动。因迷航后汽油耗尽,于27日晨6时在三蒜岛弃舟登岛,1人自杀,余者夺船逃窜。当地渔民将特务引向山脚岙,劝说投降。7时30分,解放军海军4艘炮艇封锁洋面。11时40分,驻松门82团1营营长率2连和八二迫击炮连乘5艘机帆船登岛,压缩包围特务于岛西南角。特务进退无路,又1人自杀,5人投降。

1964年5月2日凌晨3时30分,温岭钓浜乡高岩村4艘机帆船在洛屿洋发现1艘台湾特务船,即发出报警信号,隔海村2艘机帆船闻讯赶来协同监视。9时许,特务劫持502号渔船向东北方向逃窜。9时20分,103渔业指导船率水产2号和另3艘机帆船全速追击,至11时40分在披山岛东偏南约37海里海域追及特务船,开枪击毙“反共挺进军蟠龙小组”组长,俘副组长等4人。10月,省人民委员会、省军区授予103号渔业指导船“海上歼敌先锋号”称号,授予郭修庆“民兵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