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早期党组织

发布日期:2018-12-17 08:5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创立与发展时期 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台州各地有党的活动。民国13年(1924)3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委秘书宣侠父,在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海门葭沚)发展金辅华、江潭、樊松华、章尚友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台州第一个共产党小组。秋,金辅华回家乡温岭发展党员。15年夏,中共党员蒋如琮、林泽荣回宁海建党,9月成立中共宁海支部。11月中共宁波地委指派张鹏程回温岭,与金辅华联系,发展党员,12月成立中共温岭独立支部,隶属中共宁波地委。同年,中共党员张崇文、张伯炘、陈赓平回临海,12月成立中共临海特别支部。年末,跨党中共党员汪维恒,以国民党台州六县特派员身份来台州整顿党务,在临海吸收中共党员张崇文、卢经武参加国民党县党部。16年2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宣中华,指派戴邦定任中共临海特别支部书记,负责台州各县党组织工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环境下,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县党部,与国民党一起声援五卅运动,支持北伐战争,组织工会、农会、妇女会,开展药业店员、碗业工人罢工斗争,发动农民运动,广泛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动各县反帝反封建活动的开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民国16年(1927)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19日中共宁海支部负责人蒋益谦、李平被捕。5月下旬,临海特别支部书记戴邦定遭通缉,中共温岭独立支部书记张鹏程出走,台州4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进步青年被捕,台州党组织遭严重破坏,转入秘密活动。6月,中共浙江省委将台州列为工作重点区域,7月成立中共宁海临时委员会,9月省委派张伯炘组建中共临海县委,负责指导台属各县工作。接着,临海县委和宁海临时县委派员至天台、黄岩、仙居工作,发展党组织。11月,省委派浙南特派员陈韶奏(化名李吉平)来台州,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发动武装暴动。至17年5月,临海、宁海、温岭、天台、黄岩、仙居、玉环都成立党的组织,党员2800余人,开展减租、平粜,并发动震惊全省的亭旁(今属三门县)武装暴动,建立全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7月省委常委龙大道巡视台州、温州。9月下旬,在天台栖霞蓝田村召开中共浙南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浙南特别委员会,管容德任书记,特委机关设海门,领导台州、温州10县党组织。11月在临海涂下桥道感堂村,召开中共浙南第二次代表大会改选,选举卢经训为特委书记。12月16日,特委机关被破坏,省委决定撤销浙南特委,卢经训任台州特派员。18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撤销浙江省委,台州建立中心县委,直属中央领导。5月中央派浙东巡视员邵天鹏到台州,指定石瑞芳(化名曹珍)为台州中心县委书记,负责筹建中心县委。7月,中央派巡视员徐英到台州,于28日在临海召开台州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成立中共台州中心县委。19年1月,中央巡视员金贯真到台州,在海门、路桥、温岭、玉环楚门召开会议,对台州各地党的工作和发动游击战争作指示。3月,中央军委胡公冕等人来浙南领导武装斗争,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同月,台州中心县委在温岭建立坞根游击大队。5月,坞根游击大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2团(师),黄岩葡萄坑游击队编入第1团(师),仙居游击队编入第3团(师)。温台游击区代表王国桢到上海,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后回浙南,在瑞安渔潭村召开中共浙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浙南特委,王国桢任书记。9、11月,中国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红十三军政委潘心元2次到浙南。11月浙南特委改组,推选石瑞芳为代理书记,金国祥(化名蓝尘侣)为台州中心县委书记。12月初,潘心元在玉环牺牲,石瑞芳在温州被捕,浙南特委解体。20年4月,中共台州中心县委重组为临时中心县委,9月重建中共台州中心县委,陈育中任书记,不久被捕,台州党组织活动停止,转向隐蔽斗争。24年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1纵队,在王屏、杨金山、张文碧等率领下进入浙东地区,建立中共浙东特委,在天台、仙居、临海、黄岩山区开展游击活动。由于本地中共党组织已遭破坏,当局频繁“围剿”,红军无法立足,于25年夏撤离台州。

抗日战争时期 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原被国民党投入监狱的共产党员相继获释,隐蔽在外的重返故乡,转入地下的重新开始活动。11月,中共浙江省临时工委派宣传部长张崇文回临海,重建党组织。12月,中共台州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张崇文任书记,重点抓各县党组织建设、统一战线和党的抗日救亡主张的宣传。随后,成立临海、天台、黄岩、温岭工委及海门特别支部。27年5月,临时省委派组织部长谢文清到台州接收临时工委工作,成立中共台属临时特别委员会。10月转为正式特委,中共浙江省委派委员刘清扬任特委书记,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委员会、职工部,后增设武装部、农运部、青年部、妇女部、文化党团等机构,特委机关先后设在黄岩县城关淑德小学、海门东山中学、临海县岭根、黄岩桐树坑等地。下属组织有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玉环、乐清8个县委和括(苍)雁(荡)、天(台)大(盘山)2个工委,另有海门特别支部及台属特委派驻上海交通站的特别支部,共有党员2700人。30年1月,皖南事变后,先后有500余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逮捕,党组织遭严重破坏。中共台属特委和各县县委撤销,改设特派员、联络员,实现单线领导,刘清扬任台属总特派员,并分期分批将党员骨干转移到苏北和四明山抗日根据地。31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被破坏,台州党组织直属华中局领导。7月划归浙东区党委领导,直至抗战胜利。32年春,中共处属特委以仙居西部为活动区,在安仁成立分区委。34年2月,建立中共缙云区委,在安仁、石舍、溪港、郑坑、方宅5个地区设联络员,直至仙居解放。自35年开始,中共浙南特委所属瓯北党组织与武装力量,从永(嘉)乐(清)黄(岩)边区、仙(居)临(海)黄(岩)边区、玉环海上向台州发展。36年5月,成立玉环区委(后改县委),12月建立永乐黄边中心区委(后改黄乐县委)。37年8月,括苍中心县委(原乐清中心县委)派出工作组与武装部队进入仙临黄边区,次年1月建立边区委。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撤出广东、浙江等8个省根据地;台属共产党组织骨干大部撤往苏北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留下少数党员开展秘密工作,坚持原地斗争。36年1月,中共浙东工委确定台属地区为开展浙东游击战重点地区,建立中共台属工委,书记邵明,副书记许少春。1月底至2月初,在宁海白岭根村召开会议后,台属党组织活动全面恢复,先后建立中共临海中心县委和三门、临三、椒南、宁海、宁新、宁天新、天新、嵊新东、临天仙县级工委,组建武装力量;10月,建立台属工委直接领导的武装部队,代号“铁流”。次年4月,“铁流”部队在黄岩圣堂村与浙南括苍支队会合,沟通浙东、浙南武装联系;8月初,浙东临时工委书记顾德欢率“机动”部队,与“铁流”部队会合,合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4支队,又称浙东游击第4支队。8月31日在临海县发动双庙战斗,全歼台州保安独立营2个中队。

37年冬,在浙东、浙南及处属党组织密切配合下,党组织活动及武装游击活动遍及台州各地,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发展至各县城,深入国民党军政人员内部。次年2月10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2游击纵队攻克天台县城,17日攻克海游、亭旁两镇,解放三门县,成为浙江省最早解放的县。4月7日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渡海解放玉环县,5月23日解放天台县城,28日解放温岭县城。29日临海、黄岩和平解放。6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干部纵队第1支队第6大队与中共台属工委在天台会合;中共浙江省委撤销台属工委,建立中共浙江省临海地方委员会。7月5日仙居、宁海解放。同月,临海地委改为中共浙江省第六地方委员会,辖临海、宁海、天台、三门、仙居、黄岩、温岭7个县委和临海城区、海门区2个直属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