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仙居景区

发布日期:2018-12-13 16: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6.2平方公里,由神仙居、景星岩、十三都、公盂、淡竹5个景区139个景点组成,有神仙居之奇,景星之雄、公盂之巍、十三都之清、淡竹之幽称誉,为国家4A级旅游区。

神仙居景区 古有“神仙之宅、桃源仙境”之誉。位于县城西约20公里的白塔镇,总面积15.8平方公里,原名西罨寺,1994年开发景点有60多处。著名有鼓乐迎宾、隐将岩、象鼻岩、鸡冠岩、将军岩、睡美人。峰奇石奇、巨石如人。“将军”轮廓分明,栩栩如生;“美人”倚崖而睡,神态安祥;鸡冠岩神幻多变,擎天柱凌空飞渡。飞天瀑高百余米,四季风光不同,秋冬如珠帘下垂,夏季雨后如怒龙腾飞,春季瀑水轻盈柔美。象鼻瀑位于“象鼻锁涧”之口,落差数十米,水势汹涌,如银河直泻,轰鸣咆哮,空谷回声。瀑下深潭名罨源潭。绝壁上有大大小小洞穴数百个,如水帘洞、夫子洞、龙宫洞、观音洞、通温洞。由象鼻瀑往上,有飞瀑11泄、深潭13口,潭水中栖息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

图14-17 神仙居

景星岩景区 距县城27公里,与神仙居景区一山相隔,总面积27.3平方公里,海拔745米,是一座四面悬崖、岩体裸露的水平状山峦。山体南北长,东西狭,犹如一艘巨轮遨游云海。山上峭壁、奇石、古松等组成奇观有40多处,有望月台、映月池、摘星台、响铃岩。明代净居寺山门有清翰林编修潘耒题“万山在下”匾额。南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明左都御史吴时来、副都御史李一瀚苦读于此。景星岩西南为雪洞景区,一堵近一平方公里的石壁色泽如雪,壁上布满如镜的洞穴。景区内有龙潭瀑、飞龙崖、人面狮身崖、飞来石、金石、老道传经等景点。

图14-18 景星岩

淡竹景区 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淡竹乡境内,总面积81.32平方公里。以茂盛常绿阔叶林和千姿百态瀑布为特色。主要景点:俞坑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上井古树群、龙潭涧、贵妃池、龙潭瀑、三折瀑、沙潭瀑、龙虎瀑、人字瀑、雄狮头、奶头山等20多处。俞坑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面积5000多亩,林木蓄积量50多万立方米。有种子植物127科91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25种,国家一级珍贵树种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银杏、杜杉。有药用植物119科372种,是一座天然药物宝库。珍贵动物有金钱豹、灵猫、穿山甲、水獭。另有瀑布青溪,奇峰异石等。龙潭涧位于上井峡谷,涧水至半山处形成深潭,潭水从狭口处下泻为瀑布,至半腰处分成左右两个瀑布,称人字瀑或夫妻瀑,涧两侧奇峰千叠,草木葱翠。贵妃池位于下辽坑,有一个天然浴池,水深数米,清沏见底。右上方石如幔帐,左边岩石如一大衣架,石叠如藏衣。上井古树群位于上井境内,有百年以上古树群落25个,苦槠古树群树龄在350~400年。朱沙坑原始林区面积4000多亩,从海拔1134米山峰到396米沟底,分布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近千种。常有珍禽异兽出没,是一个天然野生动物园。

图14-19 淡竹景区

永安溪漂流 永安溪横贯仙居县境百余公里入临海境。溪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枯,水质达一级饮用水标准。1998年开发漂流,由步路乡西门村码头顺流而下,至城关镇南,长数十里,沿途有狮子迎客、糖葫芦山、石仓古洞等景。

皤滩古街 位于城西25公里皤滩镇内,公元998年前为永安溪沿岸繁华集镇。现街区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街呈龙形,路面鹅卵石镶嵌。东西长2公里,平均宽度3.5米,两侧遗留传统古民居近千余间。还有药房、布坊、酒坊、梁坊、首饰局等建筑,布局精美。保留着众多的牌匾和明清家具,有古民乐、花灯、民间大戏、明清茶道、八大碗等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

图14-20 皤滩古街

高迁古民居 位于城西南20公里白塔镇高迁村,为吴氏家族聚居地。自明末至清乾隆咸丰间,建有六翼马头四开檐楼房13座,现存11座。每座宅院风貌各异,外形优美,立面简洁,庭院高墙。宅院装饰讲究,木雕、石雕、砖雕、悬雕、浮雕,巧夺天工;凤凰、锦鸡、稚鹿、狮子、孔雀、麒麟及花草,雕工精细,玲珑剔透,风格多样,集古代民居雕刻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