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许可证管理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内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众商品、紧缺物资、战略物资,以及国际市场敏感商品,采取行政管理措施。1949年9月至1958年,全面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阶段。1959~1979年,进出口货单取代进出口许可证管理。1978年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国务院恢复对部分商品实行许可证制度。1980年开始,外经贸部制订管理办法和协调措施,出口许可证管理工作正式启动。1991年,外经贸部调整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和发证单位,并按国际统一分类,制定商品目录编码。从1991年4月15日起,对茅台酒、绍兴酒、梭子蟹、轴承、塑料编织袋、轮船、化学品、山药、金银花、菊花实行许可证管理。调整后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227种。外经贸部核发29种,外经贸部驻地特派员办事处核发114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厅核发84种。1992年7月1日起,撤销对食糖的出口许可证管理。1993年,外经贸部重新调整管理商品和发证机关,并按商品名称及协调制度编码,制定管理目录编码,按实际操作编码计算,114种商品分解为143种,均实行全球出口许可证管理,从1993年4月1日起执行。1998年,国家进一步完善出口商品配额分配机制,打破“终身制”,配额向出口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经济实力强企业倾斜。经调整,1999年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58种,按实际操作73种。随着国家对出口商品逐步放开和改进管理办法,台州对外出口商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2000年,国家开始酝酿自营进出口权逐步改革。2001年1月,外经贸部决定,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申请自营进出口权的资格条件按国有、集体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标准执行,纺织品、电子元器件等部分商品实行配额管理外,其他不再保留配额制。自2004年4月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赋予个人对外贸易经营权,取消对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审批,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
收购调拨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对外贸易实行统一管制,外贸出口由总公司或指定口岸公司统一经营,台州主要担负出口生产货源收购调拨任务。1952年开始对苏联出口鲜橘,同年出口3430吨,金额206万元。全年外贸收购总值418万元。1953~1957年,外贸收购值从617万元增加到2086万元,1958年收购值2231万元,1959年2512万元。1960年后,受中苏关系恶化和困难时期影响,外贸业务下降,1962年1673万元。1976~1980年,国家实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外贸出口连年上升,5年外贸收购49140万元,年均递增26.46%。1979年收购值11815万元,突破亿元大关。1986~1990年,采取目标管理、政策鼓励、工贸结合等措施,特别是1988年开始实行外贸第一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台州外贸出口连续5年保持强劲增势,1990年通过外贸公司收购结算突破10亿元大关。5年收购310931万元,年均递增29.2%。其间,国务院机电办公室批准浙江节日灯总厂、浙江水晶厂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和机电产品扩权企业。随着外贸出口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改革,外贸出口主体和出口渠道发生变化,全社会出口收购总值不能反映实际情况。1991年开始,同时统计自营企业实际出口情况。2000年开始,不再用出口交货值指标。
商品出口 唐代,台州出口商品有青瓷、香药等。宋、元、明、清及近代,以茶叶、桐油、丝绸、蜂蜜、黄蜡、中药材为主。20世纪20年代,彩蛋、肠衣、麻帽、绣品开始外销,一度颇盛。50年代,增加翻簧、草席、柴炭、苎麻、绣品等传统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黄岩蜜橘大批出口苏联,橘子罐头外销。以后,增加玻璃器皿、抽纱、草制品、钳工锤、立钻、冻猪肉、珍珠、合成樟脑、四环素盐、柏木油、节日灯、木制工艺品、水产品等10余种。1980年增至193种。80年代,扩大至粮油、水产、服装、针织、纺织、轻工、工艺美术品、土畜产、五金矿产、化工、医药保健、机械设备、电子等22个大类2412种。名特优商品有麻帽、绣衣、抽纱、木制工艺品、节日灯、人造水晶、冻虾仁、罐头、柑橘、翻簧竹雕等。90年代,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2000年后,进入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高级阶段。汽摩及配件、塑料模具、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医药化工、阀门龙头等产品出口比重持续增长。2006年,出口国家和地区增至202个。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保持强势增长,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出口市场逐步开拓。南美市场的缝纫机和圣诞灯,欧美市场的建材、医化产品、圣诞灯和工艺品,东欧市场的鞋类,东南亚市场的摩托车等机电产品,中东市场的塑料制品、机电产品、家具等。
对台小额贸易 指台湾地区渔民与商人,在大陆沿海口岸(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海南),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货物交易。方式是在海峡两岸不能正常开展贸易状况下,作为正常贸易补充形式,到沿海口岸就近采购,补充生产生活资料。1980年,省政府批准台轮停泊点,由台湾同胞接待站供应渔轮生活物资、油料补给及日用消费品,收取外汇,主要是美元现钞;也有一些口岸由当地县(市)外贸公司经营。台州有海门(椒江)、松门(温岭)、大麦屿(玉环)。专业对台小额贸易公司是椒江海润、温岭太平、玉环琉泰和同盛等5家。
出口扶持政策 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内安排物资、资金,通过外贸、农业、商业、物资、金融部门,专项用于服装出口商品生产。1973年后,外贸系统扶持外贸生产,共有钢材3680吨、化肥34942吨、水泥1528吨、木材1578立方米、柴油3519吨、拖拉机33台,各项扶持资金超过5000万元。1980年,黄岩县外贸局在海门港建造专用仓库,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1990年,台州共有外贸仓库34座,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其中在海门港有轻工、工艺、粮油等5处,仓容2838万平方米,全年进出口商品、物资吞吐量35760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和各级政府通过外汇留成、技改贴息、建立扶持基金、出口退税等政策,鼓励企业出口。1985年,执行出口产品退税政策,2003~2006年,退税额分别为19.89亿元、21.09亿元、24.06亿元、56.53亿元。
表13-7 外贸主要商品出口创汇情况
单位:万美元
年 份 | 水产品 | 服 装 | 工艺品 | 罐 头 | 缝纫机 | 节日灯 | 鞋 类 | 阀门及 龙 头 | 医化 产品 | 汽摩及 零 件 |
1990 | 241 | 175 | 350 | 45 | 24 | 8 | 77 | 57 | ||
1991 | 761 | 723 | 734 | 118 | 133 | 310 | 84 | |||
1992 | 467 | 2232 | 775 | 183 | 162 | 467 | 104 | |||
1993 | 1260 | 4802 | 3475 | 221 | 769 | 934 | 192 | 125 | 1018 | 81 |
1994 | 2500 | 5296 | 3952 | 465 | 997 | 1247 | 324 | 243 | 2078 | 168 |
1995 | 4695 | 4963 | 4812 | 1620 | 1243 | 2604 | 792 | 251 | 2394 | 186 |
1996 | 5215 | 3978 | 5825 | 1458 | 1875 | 3221 | 1682 | 672 | 3058 | 1542 |
1997 | 5299 | 3211 | 7709 | 2127 | 1317 | 3612 | 1299 | 1146 | 3433 | 1004 |
1998 | 3919 | 2376 | 10002 | 1863 | 1866 | 5943 | 887 | 1337 | 4988 | 1228 |
1999 | 3084 | 2407 | 13771 | 2484 | 2971 | 5680 | 1340 | 2155 | 7322 | 2006 |
2000 | 1911 | 3089 | 4363 | 3244 | 5403 | 8336 | 3160 | 4363 | 10354 | 9618 |
2001 | 3916 | 5047 | 6052 | 2860 | 6166 | 10093 | 7307 | 6729 | 14844 | 6052 |
2002 | 4041 | 6778 | 10388 | 3038 | 7195 | 15351 | 14855 | 10937 | 20564 | 7263 |
2003 | 4809 | 8580 | 10398 | 4092 | 10813 | 17273 | 27181 | 19908 | 29515 | 11466 |
2004 | 5790 | 8165 | 13549 | 3947 | 12860 | 20563 | 36315 | 30280 | 47494 | 31935 |
2005 | 6127 | 8737 | 16108 | 4097 | 16115 | 24575 | 45939 | 39988 | 51076 | 40554 |
2006 | 7710 | 12139 | 20244 | 4499 | 18878 | 22741 | 55766 | 67684 | 62478 | 59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