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台州专署在临海城关设台州贸易公司,综合经营粮、棉、煤油、日用品、文化用品、南北货、土特产等。1950年,建立台州百货、土产、石油专业公司,设立中国粮食公司台州分公司,各县、镇分设办事处和营业所。1954年4月至1962年10月,台州百货、食品、副食品、五金、燃料、物资等国营商业二级站(公司、分公司)相继建立,形成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采购供应体系。1958~1960年,在所有制改造过程中,合作商业、个体商业归入国营商业和公社供销部,形成国营商业单一体制。1961年后逐渐恢复原来经营渠道。1970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再次合并,1973年供销社又分离单独运作至今。1979年,调整社会商业结构,提供多渠道流通。80年代中期以后,台州64家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基本上都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经理负责制和工效挂钩,229家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有三分之二实行“改转租”,饮食服务企业推行提成工资制,集体商业企业推行合股经营。国家计划调拨商品大为减少,国营商业参与市场竞争。1972~1990年,国营商业商品零售额从24437万元升至90680万元,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77.8%降至32.4%。1990年,国营商业商品销售总额289109万元,经营利润(除粮食外)4364万元,连同粮食企业共亏损1129万元。
90年代,计划商品基本取消,国有商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围绕“扩销增效”开展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实行国有民营、集体所有个体经营、股份合作制、风险抵押、资产经营承包、利润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政企分开等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至1994年,全市69家国有零售独立核算企业,实行国有民营占总数60.5%;75家独立核算集体企业,实行“集有个营”,67家独立核算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分别占37.5%和33.5%。1994年,国有商业批发企业推行专业划细、母体裂变、组建单体公司、实行委托法人制、单体公司和母体公司实行内部承包责任制。全市百货行业实现利润165.8万元,比1993年亏损207.6万元,净增利润373.4万元。1995年,椒江、温岭成立商业(集团)总公司,受政府委托,经营管理本系统国有资产,临海成立商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临海、天台、仙居还实行风险抵押和抽本承包。
1996、1997年,国有商业企业内部实行利润承包和经营责任制,但改革不彻底,没有涉及产权。1998年,全市国有商业销售26.1亿元,利税2567万元。同年,全市国有商业与厂家建立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的销售额,占总销售20%以上,有的企业占50%以上。台州百货公司总经销索尼合资彩电列全省第一,大宝化妆品系列和东芝彩电列全省第二;台州五交化总公司总经销华凌空调列全省第一,朝阳牌车胎和松下洗衣机列全省第二;台州糖业烟酒总公司开拓王老吉饮料总经销业务。1998年,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行产权制度改革。至2000年底,全市90%以上的国有商业企业完成改制,改制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和竞争实体。台州糖烟酒总公司改组为台州糖业烟酒有限公司,市百货总公司和五交化总公司资产重组,联合组建浙江国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市机电设备总公司改组为市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次年,台州市贸易与粮食局成立,统管全社会商贸。2002年开始,对原市物产集团(原市物资局)下属6家国有物资企业实施改制,至2006年完成改制5家:市金属回收公司改组为市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市金属总公司改组为市金属有限公司,市化工轻工总公司改组为市化工轻工有限公司,市燃料总公司改组为市燃料有限公司,市物资生产资料公司采取职工安置、企业解体清算形式改制。2006年底,除浙江国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州糖业烟酒有限公司保留国有股20%左右外,国有资本全部从商贸流通领域退出。
商贸设施建设 商贸网点多、规模小,是台州设市前的特征。各类商业网点11万多个,平均每千人拥有26个网点,但规模普遍偏小,以小店铺为主,如市区营业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零售网点仅13个,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仅3个。随着台州中心城市地位确立,市辖三区实施大面积旧城改造,商贸设施除旧布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培育和提升一批专业市场,各类商务区、商业特色街、超市、连锁门店、社区商贸中心以及农村商业零售网点应运而生。1995年,仙居饮服公司投资1100万元建东方大酒店,临海商业局投资5500多万元建国贸宾馆。1997年,全市投资600万元,对零售网点扩建、改造、装修;因资金缺口停建已久的黄岩国际大酒店恢复建设,总投资1.02亿元,建成开业,为全市国有商业系统档次最高。次年,国商系统各类超市27个,营业面积1.3万平方米,销售额7000多万元。2002年,全市商贸设施建设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55亿元,当年投资17亿元,建成32个项目,在建39个项目。2003年,新增项目20个,项目总数59个,计划总投资79亿元,当年投资28.6亿元。台州开发区万家灯火都市广场、亿嘉时代广场、鑫泰广场、临海大洋耀达商城、天台赤城大厦购物中心、台州国际会展中心、玉环商展中心、路桥浙江方林汽车城、椒江景元路商业街、天台始丰新城商业街、玉环台州工业材料配送中心等23个项目建成。年底,全市开业5000平方米以上超市12家、百货店6家。以后几年商贸设施投资额均在25亿元以上。2005年,华联超市、天天物流有限公司投资扩大建设。2006年,各县(市、区)都有1个一级商业中心,若干二级商业中心和一批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零售企业34家,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12家,形成设施发达、业态合理、功能完备的商贸设施。
连锁经营 1997年,台州石油分公司推出“浙江石油·台州”4个连锁加油站,台州金路超市、台州耀达商场有限公司(港人投资)、温岭三和自选商场等连锁企业成立。2001年后,外地连锁企业纷纷到台州开设超市连锁店,主要有上海华联、上海农工商、上海乐客多、世纪联华、香港华润万家、杭州家友、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温州人本和肯德基等。至2003年,除台州耀达商场有限公司有1个门店在1万平方米以上外,全市其余5000平方米以上连锁门店,都是外地企业开设。2004年以后,台州华联、三和、天天新等一批本地连锁超市企业快速成长,连锁门店遍布城乡。2005年,全市连锁企业销售额74.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2006年,全市连锁企业销售额114.4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
物流业 台州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方面尚处起步阶段,部分企业已开始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温岭宝利百货有限公司发展配送网点800多家,配送网络覆盖台州城镇和大部分农村,并辐射温州、宁波等地区,公司配备6辆运输车。2001年送货量3500吨千米,配有10多台计算机采购商品全部实行网上下证单,12小时内配送到货,集中体现速度快、效率高、差错小、成本省、企业形象提升等优点,是台州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中比较好的企业。台州物流中心、温岭永基物流中心正在建设。据2001年对全市流通企业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方面代表性的22家企业调查,企业建立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14家,建立FOS(电子自动订货系统)6家,建立EDZ(电子数据交换系统)4家,运用条形码和扫描仪13家。信息系统运用电子函件9家,运用电话、传真19家。专门建立物流信息系统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