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宣传 >>台州印记

我和方林一起成长

发布日期:2018-12-13 17: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王文台

口述人:方中华,1955年生,1981年8月入党,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党员,2004年荣膺“中国十大杰出村官”称号,2008年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自1993年担任村书记以来,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基本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和谐之路,成功缔造了“方林奇迹”。

台州市路桥区的方林村,地处路桥主城区南大门,十里长街的南源头,北距椒江15公里,东邻台州路桥机场2公里,104国道和75省道穿村而过,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商风兴盛、民风淳厚、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现有村民266户、1111人,党员111名,村设党委,下辖五个支部。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方林村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兴村、全民创业、共同致富的创业创新之路,形成了汽车、房产、市场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拥有浙江方林汽车城、浙江方林二手车等五大市场;实现了“吃粮有保证、上学奖学金、看病能报销、养老有保障”等16项村级福利保障,“家家住别墅、户户生态园”。2017年村市场年成交额20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8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8万元,村民户均住房面积达到290平米,户均拥有轿车1.5辆,村里每年给退休村民的退休金、福利和股权分红达30000元。该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首批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小康村、全国首批生态村、全国敬老模范村、2017年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第20名等15项国家级殊荣和16项省级荣誉。1998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方林村时,欣然提笔写下"浙江农村现代化排头兵"以示鼓励。2006年4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方林村时曾评价方林村是“全国小康社会的典范。”

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们找到了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他向我们讲述了打造中国最幸福村庄,缔造“方林奇迹”的(风雨历程)那些难忘的经历。

穷则思变,市场开启致富门。我是在1983年6月担任方林村党支部书记的,现在已是方林村党委了。当时我们路桥还属于黄岩县,这一干就干到了现在,已经35个年头了,可以说我是和方林一起成长起来的。

方林村能有今天,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的是我们的祖先和父辈们打下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全村百姓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改革开放前的方林,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村集体除了一座仅能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的轮窑厂外,还背负了5万元债务,村人均收入不足150元,屋前屋后全是烂泥路,老百姓形象地把那时的方林称作“石路窟”,当时还流传着“嫁囡不嫁石路窟”的说法。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方林村也只能说是勉强能填饱肚子,村和民都还十分贫穷。如1982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亏欠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才187元。

我上任后的第一件要解决的事就是如何尽快让村民们脱贫致富。面对上级党委的重托和村民期盼的目光,我向村民们许下了兴村富民的庄严承诺:一定尽自己的努力把方林建设好,彻底改变方林的贫穷面貌。同时对老书记(注:方中华的父亲)提了三个“要求”:一个就是要支持我的工作;二是群众对工作有意见包括您听见和遇见的要及时反馈给我并对我提出批评意见;三是您退下去后还要做您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清楚地知道,全村人均只有4分地,实现兴村富民,改变方林的面貌,靠“摸六株”(种田)是解决不了的,按苏南模式走办工业兴村的路也没有条件,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恰在此时,中央刚好出台了[1984]1号和4号文件,提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口号,为农村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当时,有的村民开始在104国道两边“见缝插针”地开辟旧机械设备马路市场。我想: 自己在砖瓦厂当副厂长、厂长6年,积累了一些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何不在经商这第三条出路上动动脑筋,或许能搞出点名堂。

在村委班子和党员会议上,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要发挥自身优势。我们方林紧靠路桥市场这一全国闻名的商品集散地,而且104国道穿村而过,地理优势明显。另外,我们村民的商贸意识十分强烈。东面有半洋堂的‘露水’市场,西边国道两旁开始经营旧机器,有了原始的马路市场,因此办个相应的市场很有前景。”一些村民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甚至有人说“方林能办成市场,除非黄桥底下的石板能浮起来。”

脱贫致富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迅速作出抉择。经过几次支部和党员大讨论后,我们决定 “依托大市场,兴办小市场。”那个时候做事情也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我们认为自己选择的路是对的那就要放手去做,即便是“磨石头改良田”我们也要坚持,这样也就开启了我们的创业之路。于是,1984年10月,浙江省内第一家旧机械设备市场----路桥旧机械设备交易市场,在方林挂牌开张了,当时的规模才0.6亩的面积。那时的干部,干劲冲天,只要市场能够办成,只要客户能来,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大家都会与搬运组一起,上车卸货,当经营户的免费搬运工,每当市场经营遇到一些审批难题,还会连夜敲开工商所长的家门,防止出现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辛勤的汗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办起市场的当年就实现成交额45万元,上交村里2万元,方林村也由此迈出市场兴村坚实的第一步。

当我们回忆办市场时的情景时,那时担任村副书记的林必清也十分感慨,他说:“龙糠搓绳起头难,办这个市场很不容易,全村党员干部把希望全寄托在这儿。大家干劲很大,哪怕晚上12点下着雨,只要货一到就参加卸车。”

在兴办市场的同时,我们还根据方林村的实际情况,对全村土地进行统筹,变农民对土地的实物拥有为价值占有,实现三个自然片“前方”、“后方”“下林”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经营,打破队界、户界。村两委因势利导,积极宣传,统一了党员、群众的思想,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并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全村的土地实行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采用土地股份制的形式,统一经营全村所有的土地,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规划安排全村土地,入股农民按照人口和劳动力每人每年按基分从农业发展公司拿土地分红。土地股份化让村里有钱办事、有地办事,多数农民也从兼职农民变成了完全离开农业又能享受集体分红的新农民。

经过前面10年的发展,方林经济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老百姓尝到了改革的甜头。1994年,我们的村级集体收入20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088元,是1984年的27倍,全体村干部都欣喜的认识到,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有效的,十年汗水换来了方林发展的扬帆起航。方林在发展,我个人也在成长。1995年3月,我被推选为新建的路桥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了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常委。

合理规划,重塑方林奔小康。1994年,台州撤地建市、路桥建区,为方林的二次腾飞创造了良机。此时,在部分干部和村民中出现了“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求发展”的思想。小农意识束缚着人们思维,制约着方林的发展。为了让大家看到发展的差距,突破二次创业的思想局限,村领导班子决定组织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北上航民、华西,南下温州乐清前岸村等有名的村庒学习取经,“跳出井底看天下”。

他山石,之可以攻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这次考察,方林的干部和村民意识到方林和先进村的差距至少有10年,回村后立即掀起了“看现状、找原因,献计策、求发展”、“方林安于现状、还是寻求发展”、“重塑一个新方林”的大讨论。通过这次大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全村党员干部、村民克服了自满的心态,再次激发起了开拓进取的动力,提出了“学华西、追航民,振兴方林实现小康村”的口号,开启了方林二次创业的征程。

发展壮大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经过对前10年探索经验的分析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方林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系统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村容村貌的改善创造了条件,1995年,村两委针对当时农村“只见新房子,不见新村庄”的现象,提出了对村庄进行重新定位、系统规划。我们邀请当时为路桥区做城镇规划的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把方林规划为四个区块---相对集中的工业区、相对集中的商业区、集中统一的住宅区和优质高效的农业园区,并对各个区块进行了科学的定位,这可能是中国农村的第一个村庄规划。当时同济大学的专家对我们提出的农村搞规划的思路比较新鲜,为农民搞规划的举动而感动,规划村庄的费用从70万减到7万,相当于只收取了绘图的纸张费用。2004年我们又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全村党建、经济社会、空间发展、开发建设等进行全面规划,确立了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规划制定以后,我们没有把规划挂在墙上,而是严格按照规划列出的路线图时间表,逐项逐年地抓,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真正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才有了方林今天的美丽风景。

我们从1996开始全面开展旧村改造,分三期建小区,第一期,规划了96幢别墅,于1997年建好;第二期,规划了126套别墅,于2000年建好;第三期,规划了48幢联体别墅,于2008年建好。目前,家家户户都住上集中统一的花园式别墅。我们又邀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院的专家编制了生态村建设规划,积极实施了生态村建设:关停转迁了4家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彻底解决了这些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1999年,完成了同时容纳132位老人居住的方林老年公寓、门球场馆的建设,完成了方林苑内的公共绿化、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幼儿园、医疗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村庄绿化率达到55%;完成公园和休闲广场建设,还为小区安装了监控系统,配备了专职保安,实行封闭式管理;又投入巨资完成路南公园的整体改造,新建了林大会堂、音乐喷泉广场、生态公厕等设施,村庄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如今,“门前花草绿油油,垃圾集中有人收;家家户户住别墅,环保意识人人有”这几句顺口溜正是今天方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幽静、安宁、祥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方林村,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方林村也被评为全国首批24个国家级生态村之一,并成功入选“中国绿色村庄”。

我们在1998年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了方林花卉有限公司,划出与方林苑毗邻的30亩土地,创办了花卉种植场。1999年又与黄岩实验花场合作在邻村建起了100亩的花卉基地。2001年,村里在方林西岸规划出一块40亩土地建工业区,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引进和培育各类能人到我村来办厂兴业。由于有了好的政策,包括十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在我村得到了快速发展。

方林村有这样一个共识:村级集体经济是一个村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中之重。为此,方林突出重点,走三产优先的产业发展之路,保证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村集体腾出资金,集中精力办市场、建小区,办那些企业或村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事实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村民家庭或企业能办的事,村集体就不宜直接去办,而应该因地制宜去办那些不适合于个人办而又有益于村民、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事。从1984年创办第一家市场——路桥旧机械设备交易市场以来,我们意识到,方林村有区位优势,适合于办市场,于是我们就发挥自己所有的长处,将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我们利用路桥建区后,方林被划入城区的有利条件,按照规划,相继在1995年1月创办了路桥机动车交易市场;1996年5月,扩建了路南中心菜市场;1996年9月,建起了路桥客运南站和路桥货运南站;1997年参股路桥区公交联合公司。对这些市场和公司实行规范化管理服务和滚动开发,不断提高市场的规模、档次与品位,以市场群带动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02年全村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7亿元,实现市场成交额3.98亿元,村集体收入910万元,人均年收入11000元。

多元并举,科学发展可持续 。2002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指导新的实践的强大精神动力;方林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是发展空间有限已经成为制约方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机动车市场生意红火急需扩大规模,升级换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跳出方林发展方林”的新思路。为此,我们注册成立浙江方林集团,注册资金1.008亿元,采用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大力提升现有市场的档次和规模,并通过村村合作、村企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多元化地拓展外向投资渠道,狠抓“大思路、大项目、大市场、大发展”,实现村属产业向“集团化”资本运作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四化一坚持”为主线,即:坚持以党组织建设为中心,最终实现产业多元化、管理科学化、村民知识化、村庄生态化。

产业多元化,就是以方林集团为主体,全面提升现有产业,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调整产业结构,走出方林发展方林,力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快速稳健增长。管理科学化,就是进一步健全村级自治章程,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和管理、监督机制,在实行村务公开的前提下,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高级管理人才,积极探索村级企业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村民知识化,是指全面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通过村民学校、老年大学、学历进修等培训,使35岁以下的村民基本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要占到总人口的9%(包括引进的人才在内),促进人的全面现代化。村庄生态化,是指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打造绿色方林,家家户户住上现代化花园式住宅,绿化率达55%以上,全村无烟尘、无噪音、无污染,空气清新,绿水青山、生态平衡,村民平均寿命要达到80岁以上;完善社区保障和服务机制,实行小区数字化管理,形成一个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丽村庄。

在“四化”建设中,我们重中之重突出了产业多元化,实施了四个战略:

一是苦干一百天、建成浙江方林汽车城。方林集团成立之后,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帮助下,2002年,苦干一百天、建成汽车城。被台州市委、市政府称赞为“方林速度”。6月底开工,10月1日国庆节开业,那是怎样的100个日日夜夜!在面积180亩的工作面上,有500多个建设工人参加施工,一天要完成100多万元的工作量。班子的同志日夜奋战在工地上,每夜只休息三、五个小时,终于用汗水和辛劳为方林发展竖起了一座丰碑。总投资1.85亿元建起的浙江方林汽车城,成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汽车市场。市场年销售各类汽车5.3万辆,销售额90亿,占台州市汽车销量的43%。2015年5月,我们还在玉环开发区占地180亩建设的玉环方林汽车城开业,是我们“走出方林办方林”转型升级的又一成功范例。

二是转型升级、建起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2003年,我们在原机动车交易市场搬迁后的20多亩场地上建起了二手车交易市场。2009年,我们对二手车市场进行了迁扩建转型升级,成立了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有限公司,市场占地80亩。市场业态、窗口形象以及服务功能都有了跨越性的提升。2015年9月,随着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二期的开业,市场总占地达150亩,年销售二手车5.5万辆,二手车均价20万/辆,销售额达108亿元,占台州市的二手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二,销售区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中高端二手车市场之一,是台州市唯一一家市场成交额超百亿市场和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也是全国首家诚信二手车市场,真正实现了“买车到方林、方便又诚信”。

三是探索村村合作、强强联合发展的新模式。我们通过村村合作、村企合作、强强联合等方式,把发展经济的蛋糕进一步做大、做强。2009年,方林与上海九星村、萧山航民村、东阳花园村、奉化滕头村组建了中国五村集团,总部基地设在杭州西溪湿地。2010年,倡导举办了台州市村官论坛,并建立了浙江五村集团,通过5+Χ合作模式积极开发项目,推动村庄发展、发展村庄经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浙江五村集团与金清镇新联村合作开发启动了占地80亩的工业地产项目,建立注了注册资金3亿元的台州五村小额贷款公司,联合创办了“东方理想学校”,全方位、多元化拓展外向投资渠道,实现了村属产业向“集团化”转变。

四是加强村企合作、强化资本运作。我们自主开发了方林名苑房产项目。打造了一个精品、雅致、智能的高品质楼盘;参与了台州第一高楼天盛中心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坐落在台州大道和市府大道转角处,占地总面积78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其中建筑群主楼建设高度299米,是当时台州市规划中的第一高楼,是超高层多功能的大型商务综合体。参与了南官金源房地产项目。该项目位于迎宾大道南侧,路泽太一级公路东侧,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成果共享,以人为本促和谐。经过历年的探索,方林村较早地建立了10章共95条的《村民自治章程》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制度汇编》,且每年都经过村民大会讨论进行增册修订,然后印发至每家每户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村级政务,村级财务定期公布,全方位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达到群策群力奔小康的目的。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以“打造幸福村庄”为主旨,努力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基本保障上,建立了一套“吃粮有保证、上学奖学金、看病能报销、养老有保障”多达16项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主要有五点:一是吃粮有保证。村民每年按基分领取口粮款和村集体收入分红;二是上学奖学金。以奖促学,提升村民文化水平。对考上重点高中的,每学年奖学金1200元;对考上大学的,每学年奖学金2000元;对考入全国十大名校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其中考入清华、北大的一次性奖励1.5万元;对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三是看病能报销。村里统一给村民上了农医保,房产保险,每年还提取集体经济收入的10%作为医疗基金,实行农医保之外的医药费报销制度,村民生病85%--90%左右的医疗费用都能得到报销。并且对全村村民实行每两年免费到市级医院体检制度;四是养老有保障。对“五保户”和孤寡残弱人员实行衣、食、住、医到家,本村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实行村民退休制度,每月发放1000元退休金,每年举办敬老节,发放寿星奖,还可享受节日慰问金和每两年一次的外出旅游,退休村民已到北京、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地旅游。使广大村民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目前,退休村民的退休金和分红每年就达到20000多元。五是探索资产股份化。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核心,积极推动方林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着力探索市场化程度高、规模化效应大、利益分配合理、农民获益明显的农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模式,为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方林村也注意量力而行,坚持“保而不包”,避免形成无所不包的“养懒虫”机制,倡导自立创新,勤劳致富,形成“基本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发展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村里制定了不少“激励政策”:如鼓励村民在村办市场里搞经营;对有创业能力的村民,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扶持他们办企业,只要不违法的行业,激励他们大胆闯、大胆干,村党委做他们坚强的后盾,即使他们创业失败了,回到村里,方林村是你温暖的港湾,仍然享受村里的基本保障。并对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村民安排进入村属集团公司;对无技术、缺乏进企业和经商能力的村民,引导他们从事搬运、餐饮、保洁、保安等社区服务业。这些政策不仅成功解决了所有方林人的生计和发展问题,而且让富裕后的方林持续保持旺盛的内在活力。

富裕起来的方林,并没有忘记反哺乡邻、回报社会,积极开展各项慈善事业。为贯彻省委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号召,以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与路桥区委提出的10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合作协议,承诺帮扶带动其经济发展,担当起市场化帮扶贫困村发展的社会责任。方林村还先后与本市的3个贫困村结对,为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等灾区先后捐款160多万元,2012年9月份,方林汽车城把十周年庆典节省下来的100万元捐助给东方理想学校,作为学校助教助学基金。通过广泛组织慈善活动,让村民在献爱心中增强社会意识,弘扬传统美德,提升精神高度。

多年来,方林村还一直坚持“发展不忘国防、致富更要拥军”的理念先后与37763部队驻路桥修理厂、台州军分区驻路机务站、92095部队司令部结成共建对子,深入开展“军民一家亲”双拥共建活动,每年组织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团员青年、企业员工参观“海空雄鹰团”荣誉室,听取部队的战斗历程、光荣传统,并以官兵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原动力,助推方林集团转型升级、创业创新,实现了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共同创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方林

 

(作者系中共路桥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