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党史研究

台州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再读林希才回忆录《亲历台州巨变》、《八十春秋再回首》

发布日期:2018-11-16 15:1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李兆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靠一群勇于开拓、敢想敢干的改革者们闯出一条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大道。著名的作曲家聂尔曾经谱写一首著名歌曲叫《开路先锋》,歌中唱道“我们是开路的先锋,不怕你关山千万重。”这首歌热情讴歌了不怕困难艰险的开路者形象。在荆棘坎坷的荒野中,开辟出一条宽阔光明的大道来,是极不易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率先而行的开路先锋而言,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克难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勇于承担失败的胆略。在台州改革开放的征程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开路先锋,林希才就是其中的一位。

林希才是台州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既是领导决策者,也是组织实施者。他亲身参与台州改革开放蓝图的设计和谋划,更是亲手把这幅极其美丽壮阔的画卷描成为现实。读完林希才《亲历台州巨变》和《八十春秋再回首》这两本回忆录,可以从中看到台州是如何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以农业为主的、偏僻落后的地区,一步一步走向经济发达、人民富裕、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更可从中感受到,台州之所以有辉煌的今天,正是有了林希才这样一群用智慧、心血、汗水和奋斗,为台州改革开放闯出一条血路开辟一条新路的开路先锋。

从他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到每一届台州市(地)委、政府(行署)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前瞻性。台州的改革开放,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从两水(水果、水产品)一加(加工业)、股份合作到撤地设市、工业立市、争先位、主攻沿海,一路走来,靠林希才这样的决策者、组织者、实施者,就象开路先锋一样,率领智慧、勤劳、肯吃苦的台州人民,在山重水复之处,大胆地试、大胆闯,解放思想、敢想敢干,从而开辟出一条柳暗花明的新路。正是一届又一届林希才这样的开路先锋接力奋斗,砥砺前行,才创造出台州辉煌璀璨的壮美画卷。

开路先锋是需要眼光的。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独辟蹊径,创造未来,没有广阔视野和超前眼光,是肯定不会成功的。林希才就是一位极具前瞻性思维的领导。他担任台州行署专员时,正是台州处于股份合作企业初的无序状态。台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萌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开始靠的是群众自发创造。这一创新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台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默许与鼓励,从而如星火燎原般蓬勃发展起来。但是问题相伴而来,村村点火的小企业普遍存在“散、低、小”,同行业之间恶性竞争,如曾经一度兴旺的台州鱼粉加工企业由于压价竞争、自相残杀而导致这一行业一蹶不振。当时地委、行署领导清醒地看到,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台州的发展必将陷入瓶颈。为此,台州地委、行署班子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发展与提高并举”的方针,引导股份合作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正是这一前瞻性的举措,才使台州诞生了钱江集团、星星集团、华海药业、苏泊尔、吉利、飞跃这样一批在全国行业领先的巨人企业。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党代会常任制,其试点方案正是1988年林希才担任台州地委副书记兼椒江市委书记时酝酿提出的。椒江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领先全国二十多年,成为台州党建工作的崭新亮点。台州改革开放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如此惊人的、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林希才这样开路者、拓荒者们的超前眼光和创新举措。

开路先锋是需要胆略和勇气的。只有眼光而没有胆略和勇气的人,往往可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开路先锋要开拓出通往未来的大道,必须要有不怕失败的胆略和勇气。面对荆棘坎坷,没有胆略和勇气,肯定迈不开脚步。任何工作,都会面对困难和挑战,成功的必定是那些敢于迎难而上的人。在林希才回忆录中,虽然没有看到他详细描述如何克服困难的经过,但是台州的发展告诉我们,台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克难奋进史。就拿台州撤地设市这一重大决策过程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好事多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台州中心城市现代化的都市风景。而当初是否需要撤地设市、中心城市设在哪里等一系列的问题、难题摆在决策者面前,争议、矛盾、分歧、不解、非议等等,都是十分巨大的。在撤地设市重大决策上,台州地委和行署“一班人”顶着巨大的压力。时任台州行署专员的林希才和决策者们从台州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尽量做细各方面的工作,进京、跑部、上省、下县,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实现了台州撤地设市的目标,开启了台州城市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开路先锋是需要担当的。无论有多少重担,有多少责任,在开路者的肩膀上,从来不会有推卸两字。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敢于担当的干部,必定是《亮剑》中李云龙那样敢打硬仗的干部。林希才就是这样的干部。台州山高路险,基础设施落后,财政底子薄弱,要加快发,必须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瓶颈制约。林希才和行署领导们在困难的条件下排难而上,果断地上马了一批事关台州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如甬台温高速公路,总投资38亿。摆在林希才他们面前最大困难是没钱。怎么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管有多大困难,一个字“干”!股份集资造高速。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国家交通部的高度肯定和支持,台州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很快组建起来。七年之后,台州第一条纵贯全境的高速公路竣工通车,结束了台州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成了台州的腾飞之路、富裕之路。台州电厂、椒江大桥、黄椒温供水工程、金清排涝新闸等一批重大工程,都是靠这样排难而上、克难攻坚竣工完成的。特别是对台州的铁路建设,更是倾注了林希才的大量心血。1995年,林希才就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将甬台温铁路列入国家九五规划的议案和建设金台铁路的议案。此后他年年提议案,即使在退休之后,为金台铁路建设不余遗力奔走。现在,我们在享受高铁带来的极大便利时,不应忘记林希才这样的决策者和无数建设者们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

开路先锋是需要实干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干部就要苦干,在领导岗位上即使工作苦些、累些,心里是充实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林希才担任领导干部时,身体力行,带头真干、苦干、实干。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是他长期在基层养成的。他担任台州行署专员时,对于基层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总是亲临第一线,帮助基层干部研究解决。他担任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全国人大代表时,经常到基层调研,倾听了解群众的呼声,并把老百姓反映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写成代表建议意见和议案,推动政府部门落实解决。从回忆录中看到的很多代表议案,都是他自己动手写成的。当他退领导岗位时,理应可以享享清福,但他选择了慈善这一德泽广大困难群众的崇高事业。他是台州慈善总会的筹建者和创始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台州的慈善事业中,使台州的慈善事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他亲自企业,动员企业家们募捐为慈善作贡献。企业家们为他的精神和真诚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五年时间,台州慈善总会就募集到慈善资金8亿多元。在他的努力下,台州各县(市、区)都相继建立了慈善总会,并延伸到村居、社区,实现全覆盖。台州慈善总会积极开展赈灾、助学、助残、助困等各种慈善活动,让慈善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当他年已古稀时,仍然亲力亲为做慈善,上山,进海岛,结穷亲,对孤寡老人、贫困孩子、残障病人,他都视若自己的亲戚,上门入户,嘘寒问暖。他的夫人蒋珠妹十分支持他的慈善事业,碰到慈善救助,总是主动参与。林希才夫妇还认领了5个特困学生,助学帮困,每年邮寄学费。这样的故事很多。

沧海桑田转瞬间,风帆尽处霞灿烂。改革开放十年来,台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不能忘记林希才一样担任过台州领导的老同志曾经为台州发展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群体。为了台州发展,他们负重奋进,拼尽全力,无怨无悔。台州的发展历史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曾经奋斗过的故事。就我们至今仍然会吟唱聂耳的歌曲“轰!轰!轰!我们是开路的先锋”一样,永远记住他们和台州人民共同创造的台州发展的壮丽历史篇章。

(作者系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