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 民国21~24年(1932~1935),临海水位站在水云塘上游400米处,测得灵江最大流量每秒2800.24立方米。1957年后,永安溪(柏枝岙站)多年最大流量平均值每秒3176.43立方米,以1965年流量每秒7840立方米为最大;始丰溪(百步站)多年最大流量平均值每秒1591.31立方米,以1962年流量每秒4850立方米为最大。1990年9月1日台风引发洪水,灵江(临海站)洪峰流量每秒8900立方米。
椒江上游为山溪性河流,中下游为感潮河段,椒江源头到出口流域面积6613平方公里,下游比降为1.3%。椒江流域平均年雨量1711.8毫米,分配不均,汛期(4~9月)径流占全年77%左右,大的洪水径流量,一次可占全年总径流量20%以上,造床作用强烈。据河口段上游石仙妇断面统计:椒江多年平均流量163立方米/秒,丰水年流量290立方米/秒,枯水年流量7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6300立方米/秒,枯水年最大洪峰2245方方米/秒,平均洪峰流量732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51.7×108立方米,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约占全年75%。
水位 灵江临海河段,因上游始丰溪、永安溪集雨面积大,主流长度相近,洪水期间,两溪洪峰会合临海城区,而城南以下港道曲窄,洪水宣泄不畅,遇上潮汐顶托,易成洪水泛滥。灵江临海站警戒水位6.50米。1949~1990年,有28个年份最高水位超过警戒线,多年最高水位平均值7.79米,其中有5个年份洪峰水位在10米以上。1962年9月6日,洪峰水位达12.10米。
泥沙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森林植被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江河含沙量激增。椒江流域河口既有悬沙运动,又有底沙运动,椒江流域来沙主要来自洪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23万吨,最大363万吨,平均含沙量0.32千克每立方米,其中始丰溪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486千克每立方米,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420吨。枯水季节几乎清水,属少沙河流。底沙输沙强度较小,主要起洲滩的塑造和变迁作用。海门实测涨潮平均含沙量7.17千克每立方米,落潮平均含沙量7.02千克每立方米。河底含沙量高达50千克每立方米屡见不鲜。1983年实测一个潮的涨潮输沙量158万吨,落潮输沙量148万吨。椒江是全省含沙量较高、侵蚀比较严重的江河流域之一。
水质 1963年起,水文系统对天然水水质监测,至70年代末,仅设立3个监测点,分析项目简单,资料不全。1980年,建立水质化验室,在境内主要江河断面设立19个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化验。经多年监测分析,全市天然水质属纳组第一型碳酸盐类水,每升离子总量51.8毫克,为全省低矿化度区之一。西部山地水质硬度较低,滨海平原盐碱地水质硬度变化较大。以现有监测数据分析,椒江水系永安溪和灵江段水质尚好,各项指数年平均值达国家地面水二、三级标准;永宁江和椒江河口段水质次之;始丰溪有有机物污染,水质较差。
潮汐 天文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涨潮约5个小时,落潮约7个小时,一个太阴日两潮(24~25个小时),周期复始。历年平均高潮位在吴淞基面4米以上,多年平均潮差4米多。日不等现象十分显著,高高潮位和低高潮位差2米以上。一般以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后的高潮位最高。年际变化,以间隔18年零7个月为一周期。灵江感潮可上溯至临海城西望洋店和坊前村,海游港感潮至三门海游镇。
风暴潮 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出现时风狂浪涌,海水猛涨,潮位骤高,往往毁塘决提,俗称“洪潮”。大部分年份最高潮位系风暴潮位。近百年间发生3次特大风暴潮:1923年8月7日,飓风(即台风)在瓯江南岸登陆,温岭松门(横门岛)最高潮位8米以上,沿海海潮泛滥,毁堤倒屋,人畜死亡严重。1989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六日)21时,23号台风在松门登陆,经过椒江城区西郊转向西北,乐清湾至三门湾,狂风巨浪,海潮暴涌,江河水库水位均超警戒线,临海灵江水位8.19米(吴淞,下同)。台州有2149艘船只毁沉,40%海塘江堤溃决;海门港两岸高2~3米防浪墙被摧毁,300多吨位的渔船被抛上江堤,数百吨位的驳船和渡轮被掀翻,岸上水深1.50米以上。台州受灾333个乡(镇)370万人,死亡164人。1997年8月18日21时30分,11号风在温岭石塘登陆,全市普降大暴雨,平均过程雨量270毫米,极大风速40米/秒(大陈岛极大风速57米/秒,创极值记),12级以上大风持续28个小时。恰与天文高潮重迭,出现特大风暴潮,海门港最高潮位7.5米,为20世纪最高水位;临海灵江水位11.34米。台州市区、临海城区、三门城区全面进水,平地水深最深5米;海水倒灌,椒江城区东升街水深超过2.5米。全市损坏堤坝744公里,洪涝面积279.77万亩,毁耕地3.8万亩,死亡194人,被洪水围困61.8万人,受灾470.3万人。
椒江河口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是中国沿海潮差较大的地区之一。平均涨、落潮历时,分别为:5小时02分和7小时20分,口门平均进潮量1.33亿立方米。海门水文站49年(1951~1999)实测资料统计:历史最高潮位7.5米,最低潮位-0.9米,多年平均高潮位4.24米,多年平均低潮位0.25米,平均最高潮位5.78米,最大潮差7.13米,最小潮差0.81米,平均潮差3.99米。椒江河口段潮流为往复流,1974年实测资料,断面平均流速:涨潮1.03立方米/秒,落潮0.81立方米/秒。最大垂线平均流速:涨潮1.59立方米/秒,落潮1.42立方米/秒。平均流向涨潮295°、落潮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