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发生的热带气旋统称台风。1989年,采用国际标准,按热带气旋中心风力大小,分为台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2000年对热带气旋采用国际统一命名。2006年,按中心风力大小分为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3类。本节统称前3类热带气旋为台风。因台风强度、移动路径不同,对当地影响程度不一,台风过程降水量50~200毫米或风力8级及以上为“有影响”,降水量200毫米及以上或风力12级及以上为“严重影响”。预警信号分Ⅳ、Ⅲ、Ⅱ、Ⅰ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1951~2006年,对台州有影响台风共156个,年均2.8个,其中严重影响33个,占21.2%;有17个台风在本市登陆,占同期登陆本省台风48.6%。一年中最多出现有影响台风8个(1989年),有6年出现5~6个,有20年出现3~4个,有27年出现1~2个,只有2年未出现影响台风。影响最早时间为5月17~19日(2006年),最晚为12月4~5日(2004年)。登陆本市最早为7月4日(1984年),最晚为10月4日(1961年),年登陆最多有2个。以月份计,7~9月影响台风占全年83.8%,8月最多占36.5%,9月次之占25.0%。以降水统计,台风过程降水量平均每次102毫米,9月每次平均最多,8月次之;西南山区过程最大降水量700毫米以上,日最大降水量540毫米以上,沿海平原地区过程最大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台风影响最多时段为1989~1994年,共出现27个影响台风(年均4.5个);严重影响时段为1956~1963年,计12个。受台风影响时间最长为8日(1956年9月17~24日)。
影响台州的台风路径,大致分为以下5类、9条(见示意图):
D1类 在浙江沿海登陆34个,占有影响台风21.8%,对本市威胁最大。D11登陆后转东北出海(21个);D12登陆后西行或北上在内陆消失(13个)。
D2类 在浙闽边界至厦门以北登陆共56个,对本市威胁大。D21登陆后转东北出海(18个);D22登陆后西行或北上在内陆消失(38个)。
D3类 在厦门至广东珠江口附近登陆共31个,对本市有一定威胁。D31登陆后转东北出海(10个),D32登陆后西行或北上在内陆消失(21个)。
D4类 在浙江以上登陆或海上转向共30个,对本市沿海产生一定影响。D41在浙沪边界以北登陆2个;D42越过东经125°以西和北纬25°以北,靠近本省海面转向28个。
J类 在警戒区内海上消亡,共5个,对本市沿海有一定影响。
图2-3 影响台州市的台风路径示意图
台风风力一般都在10级以上,登陆台风可达12级以上。受台风影响,陆上(不包括玉环)大风风力12级有12个,其中5612、6126、9711、0414(云娜)台风大部分地区均出现风力12级。海岛玉环、大陈常造成12级以上大风。1958~2006年,下大陈岛共出现196个影响台风,其中风力≥12级有81个,极大风速17级有3个,极大值59.5米/秒。12级以上大风最长持续28小时,每个台风平均出现2.8日大风。
台风影响台州后果严重,甚至是灾难。但台风过后,带来充足的雨水,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又是地球天气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保持热平衡,保持水循环,由陆地提供大量淡水,起到环保空气调节作用。1952年7月19~22日,7号台风在黄岩、温岭一带登陆。房屋倒塌6216间,淹死104人(含宁海,不含玉环)。
1953年8月17日2时,10号台风在乐清县登陆,台州倒屋5664间,死亡49人。
1956年8月1日夜12时,12号台风在象山县登陆,台州倒塌房屋5.4万余间,死43人。9月17~20日,受26号台风影响,临海县死23人,倒坏房屋9700间。玉环县毁坏民房11424间,天台县倒屋589间、死6人。三门县8、9月间遭受台风影响,倒塌房屋30720间、死17人。
1958年9月4日,受22号台风影响,仙居县死7人,天台县死2人。
1959年7月16日,1号台风在平阳登陆,经仙居、天台等县,倒屋578间、死6人。9月4~5日,5号台风倒坏房屋1745间、死亡35人。
1960年8月1日,受7号台风影响,倒损房屋2500余间、死亡30人。8月9日,受8号台风影响死11人。
1961年10月4日7时,26号台风在三门登陆,全地区倒塌房屋13万余间、死147人。1962年8月5~7日,受8号台风影响,损毁房屋2万余间、死14人。9月6日,受14号台风影响毁坏房屋1.65万间、死60人。
1963年9月12日,受12号台风影响,倒坏房屋2706间、死7人。
1965年8月19日,受13号台风影响,黄岩县冲毁房屋71间、死12人。仙居县冲毁房屋435间、死27人,临海县死11人。
1966年9月7日,受15号台风影响,天台县倒屋25间、死1人。
1970年9月6~9日,受10号台风影响,临海县死2人。
1971年9月23日,受23号台风影响,临海县倒屋380间、死7人,玉环县倒屋66间、死1人,天台县倒屋592间、死8人,仙居县毁坏房屋1202间、死7人。
1972年8月1~3日,受7号台风影响,临海县死7人。8月17日,受9号台风影响,黄岩县倒屋982间、死9人,温岭县倒房169间、死2人,玉环县倒屋137间、死1人,天台县倒屋411间、死1人。
1973年10月10~12日,受15号台风影响,玉环县倒屋127间。
1974年8月19日24时,13号台风在三门县登陆,全地区倒屋3729间、死亡14人。
1975年8月12日15时,4号台风在温岭县登陆,全地区死49人,玉环县房屋倒塌430间、毁坏2078间,温岭县倒坏房屋13742间,黄岩县倒坏房屋1656间。
1979年8月23~24日,受10号台风影响,损坏房屋千余间、死7人。
1981年7月23日,受8号台风影响,玉环死2人。9月22~23日,受16号台风影响,全地区受淹居民6万多户、死13人。
1982年7月30日,受9号台风影响,倒坏房屋1049间、死17人。8月9~11日受11号台风影响,玉环县房屋塌损366间、死1人。
1983年9月25~27日,受10号台风影响,倒坏房屋177间、死4人。
1984年7月4日8~9时,3号台风登陆玉环县,玉环毁屋50间、死7人。8月8日,受7号台风影响,温岭、玉环县倒塌房屋384间。
1985年6月24日,受4号台风影响,玉环县死3人。7月30日22时25分,6号台风在玉环县坎门登陆,全地区死170人、伤1512人,倒坏房屋18550间。
1986年9月19日,受17号台风影响,倒损房屋183间、死3人。
1987年7月26~28日,受7号台风影响,倒屋1981间、死32人。9月10~12日,受12号台风影响,倒塌房屋824间、死34人,其中黄土岭因暴雨滑坡,压死8人。
1988年8月9日,受7号台风影响,倒塌房屋861间、死2人。
1989年7月20日,受9号台风影响,全地区倒坏房屋3588间、死28人。9月15日21时,23号台风在温岭松门登陆,倒塌房屋19765间、死164人。
1990年6月24日,受5号台风影响,全地区死4人。8月31日9时25分,15号台风登陆椒江沿海,倒塌房屋2668间、死9人、重伤99人。同年迭遭台风影响,台州共死58人、伤1054人、倒屋11338间。
1992年8月25日~9月2日,受16号台风影响,倒损房屋6.1万间、死47人。9月23日,19号台风登陆平阳穿过台州,倒损房屋1.8万间、死5人。
1993年9月12、13日,受15号台风影响,临海市死2人。
1994年8月8日,受14号台风影响,温岭县倒屋587间、死3人。8月21日22时30分,17号台风登陆瑞安,全市倒屋10434间、死53人。
1995年8月25日4时30分,7号强热带风暴登陆温岭市石塘,倒塌房屋119间,损坏房屋1640间。
1997年8月18日21时30分,11号台风登陆温岭市石塘,全市倒塌房屋1.674万间、死亡194人。
1999年10月9日,受14号台风影响,全市倒塌房屋269间,损坏房屋5736间。
2000年7月10日2时30分,4号启德台风登陆玉环,诱发龙卷风,温岭、市区死1人、伤4人。
2002年9月17日15时15分,受16号森拉克台风诱发龙卷风,椒北前所街道一厂房被毁,死5人、伤14人。
2004年8月12日20时,14号云娜台风登陆温岭石塘,全市倒塌房屋421141间、死110人、重伤165人。
2005年8月6日3时40分,9号麦莎台风登陆玉环县干江,全市倒塌房屋824间,损坏房屋7135间、死2人。9月11日14时50分,15号卡努台风登陆路桥金清,全市倒塌房屋6100间、死8人。
图2-4 台风碧利斯在大陈岛掀起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