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和台风影响,炎热多雨,多异常天气,为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高大山体对冬季风的阻滞影响,天气温凉,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冬长,春秋短,季风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温暖湿润,为浙江省水热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州气候变化主要特点:
1991~200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平均高0.6℃,一年各月都偏高,尤其冬季(12~2月)平均偏高近0.8℃,变暖更突出。因此,霜雪日少,无霜期延长,未出现过≥10厘米的积雪过程。50~80年代,市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年为17.9℃(1951年),1998年18.5℃,2006年18.8℃;2007年19.0℃。夏季也转炎热,50~80年代,市区极端最高气温38.1℃(1952年),≥35℃高温天数年平均3.4天,最多年20天(1951年);而近16年≥35℃高温天数年均7.3天,2003年极端最高气温40.3℃,≥35℃高温天数27天,皆为近50多年来最高、最多值。2007年≥35℃高温天数再创新高,达32天。
全市年降水量虽然与常年平均持平,但各月间降水分布有较大变化,12~1月比同期偏多28%,8月偏多12%(降水量平均增多28毫米),而4、10月分别比同期减少9%、18%。各年降水分布不均,2003年降水量885~1172毫米,2005年降水量1666~2378毫米,总体上洪涝灾多于旱灾。
日照时数减少,全市年平均比常年偏少99小时,为历年代最少,比60年代平均偏少330小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快,强度增强。严重影响的台风频次增多,强度增强,在极大风速上,1989年23号台风46米/秒,1994年17号台风50.4米/秒,1997年11号台风57米/秒(海门港还出现20世纪最高潮位7.5米),2004年14号云娜台风58.7米/秒,2005年15号卡努台风59.5米/秒(后二次台风海门港最大增水3.58~3.60米),2005年有2个超强台风登陆台州,为历史罕见。热带云团频频袭击,其降水强度甚至超过台风。尤其是2002年“9.13”温黄平原受热带云团影响发生特大暴雨,市区日降水量361.9毫米,破50多年来24小时内降水量最大值。
强对流天气加剧。2000年7月10日市区和温岭发生龙卷风,洪家站实测到龙卷风记录,全省首例;2002年1月16日隆冬和9月7日在椒北发生龙卷风,造成死伤人员,在历史上不多见;2000年以来每年均发生雷击死伤人事件,尤以2004年6月26日杜桥雷击死17人、伤13人,为台州244年来最严重一次。晚春大雪,虽是气候转暖冬季降雪少,但2005年3月12日全市突发大雪,在历史上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