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宣传 >>台州印记

用母爱的情怀撑起革命的天地
——温岭一个革命之家的诞生

发布日期:2017-10-17 09: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在革命战争年代,温岭有这样一个革命之家,一位母亲养育了6个子女,其中5个是共产党员,一位是产业工人。老大梁质文,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温岭组织创始人之一,为温岭党组织的创建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老二梁仲道,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党的各项活动,抗战爆发后,走上抗日前线,凭着一手好字,当上炮兵14团书记官。老三梅玉是上海手艺高超的产业工人,英年早逝。老四梁季武,抗战爆发后,参加中共温岭组织领导的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工作,由梁耀南、韩先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上四明山,担任韬奋书店嵊新奉分部主任,从事进步书刊的发行工作。老五梁仪,老六梁冠芳,现名鲁冰和鲁明,抗战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领导下的“青战团”、“政工队”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以后又分别去安徽、四明山参加了新四军,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之家,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革命党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人们还是谈革命色变的社会氛围中,这个家庭却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尤其难能可贵。

一、时势造人,良友引领,是这个革命家庭诞生的良好契机

20世纪20年代,积贫积弱的中国人在苦难中抗争,多少有志之士为中国该走向何方而上下求索。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徘徊苦闷的中国人民带来一抹闪亮的光芒,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时代造就英雄,中国共产党创建后,全国各地的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1924年秋天,海门党小组派遣金辅华回家乡温岭筹备建党,一同回家乡温岭的还有共产党员梁质文。

梁质文当时供职海门(椒江)慎康印刷所,与上海方面有频繁的往来。20世纪20年代,上海革命志士云集,梁质文有幸认识了章太炎、黄炎培等许多知名人士,并深受他们的影响,思想进步,追求民主。加上金、梁两家都住在温岭城关,是世交,又都在海门工作,志同道合的两个年青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国家民族兴亡大事。金辅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不久就介绍梁质文入党,一起开展党的工作。

梁质文跟着金辅华为中共温岭党组织的创建做了大量的工作。与金辅华一起筹办方城初级中学就是其中一件大事。当时温岭只有小学没有中学,教育事业相当落后。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办起学校。他们一面致力温岭的教育事业,一面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方城初级中学校址离金辅华和梁质文家不远,为了党的事业,梁质文就把母亲、弟妹都发动起来。据梁质文的大儿子梁学平回忆:“我祖母和叔叔都对我说过,那时家里非常热闹,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他们经常夜阑秉烛,窃窃私语。来家开会的人不少,有外路人,也有乡下人,城里人中有金辅华、朱乙生、高良鑫、叶仲华、王友梅、吴蒙良、陈宗岳、张叔夜等。后来张叛变了,我们家也常遭到国民党军警的监视和搜捕,为防不测,我祖母和叔叔们都为之在门前屋后站岗放哨,一有动静,立即发出信号,以便与会者采取应急措施。”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让自己的家作为革命的聚会之地,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革命青年尚且不说,而这家的母亲则需要一份如何宽广的胸怀啊!

二、家风淳厚,母爱大义,是这个革命家庭诞生的肥沃土壤

翻阅《温岭县志》、《温岭党史资料通讯》、《温岭市妇女运动史》,我们都能看到梁郭氏的名字,她就是这个革命家庭5个革命子女的母亲。

梁郭氏,大号郭领,人称先生婆,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绣花好手,虽然没上过学,但她心地善良,和睦邻里,乐于助人,通达明理,为人正直。直到今天,北门邻里还常传颂着先生婆的事迹。

1938年,中共温岭县委领导人王之景(王槐秋)的妻子亡故,留下一个不到一周岁的婴儿。王之景工作很忙,又无财力雇人抚养。在这个关键时刻,先生婆二话不说挑起这个重担,把这个瘦弱多病的孩子健康扶养到五、六岁。后来,为了保证革命后代的安全,又秘密送到他黄岩一亲戚家寄养。还有就是台属特委书记刘清扬的妻子袁华英要分娩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党组织考虑到梁郭氏对党忠诚,就把袁送到她家。先生婆视其为亲闺女,精心照料,巧妙掩护,使其安全生下孩子。待其满月后,又秘密送走他们母子俩。

梁郭氏,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常常或牵着或背着孙子到岗下殿、北斗宫、北门庙等各寺庙进香,或带着孙子到街坊邻居家串门。事实上,她是借进香、串门之名,给党传递情报。

早在大革命时期,先生婆就有两个儿子是共产党员,而且党的会议常常在她家召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员,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共产党的活动变得困难重重。为了保证安全,每次开会,先生婆就手拿针线活,带着几个小的儿子在门前屋后站岗、放哨,并接送来往的开会人员。一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派孩子回屋报告,自己仍从容地留在外面注视动静。      

多年下来,先生婆也跟着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到了抗战时期,据梁学平回忆,台属特委联络站就设在她家,先生婆就是这个联络站的负责人,接待联络过好多重要的领导。

1940年以后,国民党反共气焰高涨,中共温岭组织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中共温岭组织工作转入隐蔽状态。先生婆仍与留下来的少数党员保持单线联系,及时将上级指示传达给隐蔽下来的革命同志。在此期间还秘密接待、精心掩护、安全转移台属特委书记刘清扬等领导同志。

1942年到1944年,她的孩子一个个离开家乡,去四明山参加新四军。先生婆虽有些惆怅,但想到孩子们都在做革命工作,都在跟着共产党,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她不但毫无怨言,还喜在心里。

1953年,梁郭氏病逝于杭州,王槐秋为她书写墓碑碑文。1982年,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安徽、江苏及本省各地的老同志来温岭参加温岭县委召开的抗战时期党史座谈会,都尊称梁郭氏为革命的老妈妈,并专门安排时间上山到她墓前拜谒。    

就是这样一位革命的老妈妈,才造就了这样一个革命的家庭。人们将永远记住他们为中共温岭组织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三、胸怀大志,爱国爱民,是这个革命家庭诞生的血肉情怀

梁质文的父亲以教书为业,质文从小深受父亲儒家思想的熏陶,后来又就读于法律专科学校,成为一个有学识有理想的青年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全国革命走向低潮。但梁质文始终走在革命队伍里。他到箬山等地以教书为掩护,后来又到上海寻找组织,抗战爆发后,梁质文又以老党员的姿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之中,出任抗日出征军人家属优待会和抗日自卫委员会干事。

在梁质文的影响下,其弟梁仲道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努力为党工作。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梁仲道就从军走上前线,用一腔热血报效祖国。1940年初,梁仪受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派遣,潜入国民党军内侦察,就住在二哥梁仲道处。梁仲道利用自己负责14团的公务,联络之便,随手拿部队的作战文书,来往电报给五弟看阅,还告诉一些14团的行动机密,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五弟向党提供组织情报,帮助梁仪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团结、避免内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华中局作出浙江游击纵队迅速北撤的决定。其时,梁质文的四弟梁季武在北撤去浦东途中,所乘船只在洋面上遭遇狂风暴雨,无法前进,并有沉没危险,组织决定乘船人员一律离船,自想办法,并发给每人一些遣散费,要求同志们想方设法进入宁波转到浦东找关系。

季武到达宁波后,见反动派封锁了洋面,没有轮船通往上海,灵机一动,想先回台州找到组织再作决定,就和一位同行的女同志在宁波买了一些布头布脑扮作跑单帮的样子上路了,到了临海碰见一位熟人,得知大哥病危,季武就以探望兄长为由回到家中。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季武和那位女同志一到家,就被国民党侦探盯上。此时此刻,老太太表现出了一位党的老交通的非凡气概,眼看儿子将要被抓,心如刀绞,尽可能的掩护另一位革命同志,她忍住了剧烈的心痛,泪往肚里流,时而在外间沉着应付,应酬警察,进而进入厨房以烧菜为名,偷偷地卸下柴仓里与隔壁邻居家板墙的一块木板,巧妙地将这位四明山的女同志通过邻居家,转移到乡下安全地方,脱离了危险。季武被捕后,被投入国民党监狱,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吃尽苦头,后在党组织的一再努力下才被保释出狱。

梁仪是梁质文的五弟,印刷工人出身,15岁时就学到排字印刷等技术,革命的家庭使他的思想进步很快,把青战团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做得很出色,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戎马一生,三进军旅,两次打入敌军内部侦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青战团被迫解散后,1939年1月,县委经特委介绍梁仪等5人去皖南新四军军部受训,随后考入军部文化队,亲身经历了新四军军歌创作全过程。结业后,分配到皖南繁昌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宣教科,并参加了激烈的第2次、第3次、第4次繁昌战斗。后潜入国民党炮兵14团侦察情报,出色完成任务后,1940年7月再次被派遣打入敌人内部做隐蔽工作,遂更名为鲁冰,并一直沿用。皖南事变后,无法回军部,只得回家乡寻找党组织。这是他第一次进军旅。

1942年底,党组织安排鲁冰上四明山浙东抗日根据地,负责保卫科工作,并参加了攻打梁弄等一系列战斗,在茶坑战斗中身负重伤,连中6弹,鲁冰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一口气走到包扎所。抗战胜利后,鲁冰仍辗转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历任三北自卫总队特派员、一纵二师保卫科长、后方留守处主任、后方归队管理处政委、20军政治部保卫部地方科科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鲁冰奉命随9兵团赴朝作战。1953年春,经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调任华东公安部人民防空处处长,华东公安部撤消后调任中央人民防空办公室工程技术处处长等职。经过26年的地方工作后,1979年奉中央军委命令,再次穿上军装,跟随叶飞司令员到海军重新入伍,担任党委秘书,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开始他第三次军旅生涯。鲁冰在海军工作四年,直接参与完成了陶勇案子的复查,平反了冤假错案,重新起用在“文革”中被整的干部,接待外国船只来华访问重大事件。1983年离休。

在九死一生中走过军旅生涯的鲁冰,对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峥嵘岁月,怀恋至深,他对人生的理想有着不懈的追求。鲁冰在离休后的20多年里,发挥余热,为抢救新四军史料不遗余力,他担任新四军史料丛书领导小组成员多年,出书12期,担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在叶飞将军领导下,筹集基金120万,拍摄《铁的新四军》纪录片一部,创办了《铁流》杂志,组建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3000多人,建立新四军林于卢沟桥畔,组织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艺术团,与清华大学建立新四军史料网站,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建新四军史料库……

梁冠芳,是这个革命家庭中的小女儿,深受几个哥哥的影响,十三岁就投身到革命熔炉之中。1939年青战团请愿失败后,和母亲一起投入传送消息的工作:将上级指示传达给隐蔽下来的同志,帮助失去联系的同志一起找组织,1944年到浙江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组织上分配她到韬奋书店工作,并更名为鲁明,这也注定了鲁明做了一辈子革命宣传工作。1945年3月,鲁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守在宁波、余姚一带的日寇拒绝缴械,战斗非常激烈,鲁明坚决执行组织决定,带着书店一个发行小组,冒着炮火,冲到敌人碉堡附近贴标语、发传单、喊话,向敌开展政治攻势,非常出色。后被调入山东新华书店。在解放战争的几年里,鲁明和山东书店的同志们,东奔西走,大半个山东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战争年代变幻莫测的恶劣环境里,鲁明把生死置之度外,以苦为荣,一心扑在革命工作和图书的发行事业上。解放后,鲁明一直从事书店方面工作,先后担任过新华书店浙江分店副经理,新华书店总店研究室主任、副总经理之职。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一个小学生的学历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内贸易经济专修科学习深造,最后凭着一股战争年代的顽强毅力和热血情怀,拿到毕业证书,为后来的革命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由于工作出色,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党的文化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鲁明多次受到李鹏总理和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是时代的风云际会,是良师的引领,更是一个家庭良好的家风家教的结晶。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孝道礼仪的民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就是传统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而传统的家教往往从爱家人延伸到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只有充满爱心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胸怀大志的爱国爱民的孩子。今天,我们在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更需要这样的家风家教,更需要这样深明大义的好母亲。

 

(作者单位:温岭市委党史研究室 李幸斐 

本文根据梁学平编著的《思源》一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