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宣传 >>台州印记

海门(椒江)人民支前纪实

发布日期:2015-07-07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闻   达 王学春


海门(今椒江)地处浙东海防前线,1953年开始组织工人支前担架队,第一批为20副,担架队员80人,通过宣传活动,到12月份发展到70副。300多名海员工人写了决心书,保证支前要人有人,要船有船。1954年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之前,成立了以海门直属区区长为主任的支前委员会,下设支前办公室。组织了渔民支前大队,下辖5个中队,564人,可用船只59艘;外海木帆船大队,下辖4个中队,可用船只37艘;内河船队,船只36艘,97人;担架大队,下辖3个中队,担架160副,1400人。此外,还有支前运输队,支前消防队,码头指挥部站,支前救护队,物资供应组,妇女支前洗涤队等组织。
支前担架队
1955年1月18日早上午8时许,中共海门区委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区委书记陈常修正在作1954年工作总结报告。会议进行了1个小时左右,区委秘书进会场向陈书记报告,部队来电话,有重要事情。陈常修书记立即宣布:有紧急情况,大家坐着不要走开。
几分钟后,陈书记匆匆返回会场宣布:区委扩大会议立即结束,有紧急支前任务。各支前组织负责人立即分头召集人员,各就各位,集中待命。
参加会议的各部门负责人立即奔赴各自的单位,进行紧急部署。一霎时,早有准备的海门各条战线的支前队伍迅速运转起来。11时左右,各支前队伍向区委报告,人员集中完毕。
第一批担架队员主要是工人担架队。接到集合命令后,各工会会员纷纷奔向集中点。支前消息不胫而走。店员工人杨传法正在理发,一听说担架队员集中,不顾刚剃了一半的头发,拔脚就跑,于是担架队里就活跃着一个剃了阴阳头的队员。
中饭时,区委来通知,各饭店为了支援前线,已经做好了大量馒头,各支前队伍派人去挑,保证大家吃饱。
下午4时左右,区委通知,工人担架队立即向码头进发。第一批伤员到了。担架队员把担架放在趸船上,下到登陆艇里,小心地把受伤的战士们一个一个地背上来,然后朝设在东山脚下的部队野战医院抬。伤员很多,抬到第三天晚上才抬完。第三天下半夜,担架队员又奉命到凤凰山脚抬烈士,他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把烈士一个个从车上抬下来,沿着河边的小路,一直抬到白门路廊(现烈士桥下)的三间祠堂前的空地上。然后去凤凰桥边抬海门以及黄岩、温岭群众临时捐赠的四百具棺木。在部队同志的指点下,大家把烈士的姓名、部队番号等情况一一登记造册。做好这一切后,用新的白布将烈士遗体一一包扎整齐,再入殓棺木盖好,然后由两个人抬着上山顶安葬。群众送来的棺木大多是人们为自己准备的,木料很好,又厚又重。当时的烈士山还是荒山,上山只有一条高低不平的小路,抬棺木的担架队员二个人一前一后地抬,每抬一次,到了山顶,人就累得直不起腰了,体力消耗相当大。但是,队员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大家咬着牙、含着泪,埋头苦干。他们想的是如何早些让这些牺牲的同志在各自的墓穴中安息。这项工作从后半夜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大家粒米未进,人是又累又饿又困,有些队员实在支持不住了,走着走着双脚一软,人就跪下去起不来。考虑到这一情况,区委立即动员了郊区农民上山接替,直至全部完成任务。
工人担架队就这样连续紧张地工作了四天五夜,没有休息过一钟,吃饭都是在抬担架的过程中,在路边饮食店店员设的馒头茶水点拿只馒头边吃边抬。在几天几夜的连续作战里,没有一个人睡觉打盹,直到最后一天下午三点钟,区委通知任务已经完成,大家可以回去休息。这时担架队员已经连回家的力气也没有了,大家在地上一躺,就呼呼睡着了。
在支援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全区共参加4130人,其中工人1180人,农民593人,机关干部和医护人员483人,渔民564人,教师41人,学生265人,居民580人。在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事后,全区共评选出支前模范87名。
妇女先锋
妇女在支援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1月18日至2月11日,海门妇女1023人共组织了22个支前小队,主要工作是护理伤员,洗涤衣服、绷带等。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妇女们共洗衣服1443套,棉被1343条,以及大量的伤员换下的纱布绷带。支前工作总结时,有18名妇女被评为支前模范。其中以57岁的陈秀花和56岁的金桂凤的事迹最为感人。
金桂凤是居委会干部,陈秀花是家庭妇女,1月18日之前她们都参加了支前组织。战斗打响后,她们接到区妇联集中的通知后,都带了被子到妇联办公室,准备住在这里,随时接受支前任务。
傍晚,伤员送到后,分到两个急救站进行急救,大部分年轻妇女都分去做护理工作。因为伤员多,急救站准备的纱布绷带不够用,只能将换下来的纱布绷带清洗干净后晒好再用。这项任务就落到陈秀花和金桂凤的肩上。
两人去急救站抬来两箩筐的绷带拿到河边洗,这里边的急救包、纱布、被子、衣服等物品都是伤员替换下来的,脓血缠裹在一起,甚至还有截肢下来的残肢,洗起来非常困难而且怕人,有几个年轻妇女洗着洗着就在河边呕吐起来,也有个别胆子小的不敢接近。陈秀花和金桂凤就决定将全部东西由她们洗第一遍,初步处理后再由其他妇女洗干净。就这样,她们俩人在严寒的天气里赤着脚站在结着薄冰的河水里洗了8天。金桂凤连续几天没有睡觉,在河边昏倒过两次,险些摔到河里去。可是她醒来后又坚持下水去洗。她说,解放军同志在前线受伤流血,现在我们不能让他们再流血,我们不快些洗出来晒好,伤员同志就不够用,影响他们的急救和康复。
就这样,白天洗东西,晚上她俩又去烧开水,给伤员送茶、喂饭、洗脚,像慈母对待孩子一样地细心护理着伤员。
全部工作结束后,在总结时,两位老人被评为支前模范,并获得区政府交给锦旗一面。
一定要给解放军输血
因为大批伤员骤然来到,一时间,血浆供应不上,急需要补充大量鲜血。这个消息被群众知道后,他们立即主动赶到医院门口排队献血。在这些天抢救伤员期间,海门群众共献出鲜血20000CC,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例。
草帽工人王普松参加担架队,已经忙了好几天了,可是当他一听说解放军伤员急需要输血,立即来到医院,一定要输血给解放军。领导上考虑他已经抬了好几天的担架,体力消耗很大,不宜再献血,动员他回去,他就是不肯走,他向领导提出保证:一定要献血给解放军伤员,也一定要完成担架任务。
一有任务,他找起担架就走。担架抬好了,他又拿着空担架又去医院排队,等候献血。最后,他终于实现了愿望,给解放军伤员献了几百CC的血后,乐呵呵地走了。
他被评上了支前模范时,人家问他:“为什么一定要献血?”他回答说:“解放军战士为解放一江山流了血,现在我的血流在解放军伤员身上,等于我也参加了战斗,这是最最光荣的事呀!”他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