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宣传 >>台州印记

台州推广和普及新法接生历程30年

发布日期:2015-07-07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林宝宗

1951年至1981年,台州辖区临海、天台、黄岩、温岭、三门、仙居、玉环、椒江等县(区)历程30年的推广和普及新法接生,从建国初期的新法接生率仅1.8%增至1981年98.73%。1980年和1981年按省卫生厅《新法接生验收条件和考核标准》,全地区8个县(区)经省、地组织考核验收均为合格,1982年省卫生厅颁发给各县(区)“新法接生普及县合格证书”。推广和普及新法接生,有力的降低了产妇的产后出血,产褥热,控制了新生儿破伤风,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在旧社会,台州各县产妇的接生常为传统的旧式接生。由于受几千年的封建迷信、旧礼教的严重影响,产妇接生都由土产婆接生或自接,往往选择畜舍、柴房等地。产妇蹲在脚盆边或坐在高脚桶、马桶上,或躺在杂房、烧灰房地上,将婴儿产在稻草堆或便桶、脚盆里。然后用玻璃片或旧剪刀、破碗片剪断脐带,也有的用牙齿咬断脐带,再用细萱麻线结扎。一旦遇上难产,接生婆就会用粗暴的手、或称钩进行强拉强扯。若产妇有胎盘滞留,会用破草鞋系住脐带,还叫其家属二人,一人用扫帚在门口不停的往外扫,另一人站在产妇旁,二人不断的喊“下来”。在农村,为使产妇顺产,其家属亲戚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平安。
旧式接生原始落后,不科学,又不卫生,接生婆没有一点医学知识,以致产妇大出血、产褥热死亡经常发生,新生儿破伤风(俗言七日风)屡见不鲜,母婴俱亡的惨景亦时有所闻。人们常将妇女的做产喻为母婴生死关口,民间流传:“妇女做产与阎罗王隔张纸”、“妇女命薄如纸”、“棺材岸打筋斗”、“一脚棺材里,一脚棺材外”、“阴阳两隔壁”,“只见娘生儿,不见儿走路”,“生一班,死一堆”,“七日风,八日扔;生一千,死八百”等说法。如黄岩潮济乡张某共产16胎,有11胎死于破伤风。仙居县怀仁乡顾某产18胎,无一养活,白塔上街崔某连生5胎死于破伤风,又2胎死于封建迷信,直至解放后才生下第8胎养活成人。三门县六敖吴某有10胎死于破伤风,2胎死于封建迷信,沿赤罗某连生6胎死于破伤风。温岭县大吕乡下许村一产妇38岁死于产后大出血,该产妇生前产9胎,有4胎死于破伤风。
台州各县推广新法接生始于20世纪初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向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西医伴随着宗教而传入。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英人传教人士兼医生白明登与韩涌泉(韩国钧)先后来临海县传教,设点行医,继而在1901年白明登创办恩泽医局、1906年韩涌泉建办普济医院。此后,国人西医也陆续在台州各县设诊所、医院,有创建于1911年的黄岩县航生医院、1919年温岭县泽国养泉医院、1927年温岭县张日清医院、1929年天台县陈秀英产科诊所、1946年黄岩县企因诊所等挂牌出诊助产,施行新法接生,接收产妇平产或难产处理,温岭县日清医院可施行横位胎盘滞留、前置胎盘手术。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医专于1938年至1941年搬迁途经天台,在八都、坑边村设医疗点,接收产妇分娩,做过难产剖腹手术。1931年玉环设县立医院,此后至1949年,各县相继组建县卫生院并改善了医疗设备,有利于新法接生的推广。但由于新法接生受缚于旧制度,加上当时医疗机构廖廖无几,农村贫困落后,产妇分娩诊疗费用十分昂贵,一个平产费用银元10元,一般难产需银圆12元,直至几十元。当时,处理难产需相当于10担稻谷的钱,一个产钳术需稻谷两担(300斤),一支脑垂体后叶素需大米2斗,所以推广新法接生其难度是可想而知。1948年,温岭县卫生、民政等部门对泽国、松门、大吕三地15个保的调查,产妇320人中旧式接生有315人,新法接生仅5人。临海、仙居、椒江、天台、温岭、玉环等六县妇幼卫生回顾性调查,其调查对象为1947年1月1日至1948年12月30日止的产妇有1957人,出生儿童有1653人,其中新法接生仅49人,产妇产后死亡14人,婴儿死亡178人,其中属新生儿破伤风死亡106人。
1949年6月,台州各县解放,建立了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和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县级医院设妇产科,区卫生院设产房、配助产士,有条件的乡卫生所也配助产士。同时按照国家卫生部1950年指出的“改变旧式接生,推广新法接生”的指示,采取多种措施推广新法接生,举办改造土产婆培训接生员班。1951年,省卫生厅组织省妇幼保健院杨天香、杨华芳、方云珍、张月球、韦俊仙等妇幼医生组成“旧式接生婆改造工作队”在台州各县帮助开展改造土产婆、培训接生员的培训,每县培训2~3期,每期20~40人,时间为半个月,至1952年底共改造土婆培训接生员1187人。在改造土产婆的同时,台州各县都很重视接生员的培训,选派30~40岁的有生育经验的村妇女干部、农会会员参加县接生员培训,或选送到省妇女保健院学习,培训时间为半个月,学习内容为产妇分娩、接生用具、消毒措施、接生方法和注意事项。黄岩县螺洋产院还将1952年接生员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编制成《接生员公约》,成为后来母女两代接生服务公约的佳话。
广大农村接生员的队伍初步形成,有力的推动了新法接生。接生员培训后,配发竹制接生筐,内装各1只小产包,消毒用搪瓷碗一口、剪刀、镊子各1把及红汞、酒精、蛋白银药水各1瓶。消毒包用蒸笼蒸气消毒。1953年黄岩县区、乡建立接生员月会制度,对959名贫困产妇实行免费接生,支付接生补助费1145.9元。该年,黄岩县产妇16500人,采用新法接生5022人,新法接生率达30.44%,产妇死亡36人,死亡率2.18‰,婴儿死亡863人,其中旧式接生死亡占78.5%。1953年,温岭县新法接生7348人,新法接生率30.04%。1954年,黄岩县产妇24765人,其中新法接生13472人,新法接生率达54.4%。同年,玉环县新法接生率35%,并召开全县首次接生员代表大会,县政府表彰了新法接生先进单位和个人。
1952年,台州各县又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通知(52)卫妇39号“关于推广无痛分娩法”的通知,首先在县级医院推行无痛分娩法。1953年台州各县相继设立县妇保站,进一步促进了新法接生的推广。1954年,随着农业合作化,开始兴办农村合作社,提出社社有保健,建立一批保健室,初步形成了以县妇保站业务技术指导为中心,区卫生院、乡卫生所为依托,村接生员为基础的四级妇幼保健网。同时,台州各县响应国家《1956~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号召,提出把“新生儿破伤风”纳入基本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和“降低产妇染病率”等要求,掀起办产院、接生站的热潮。玉环县1953年接生员69人,设接生小组18个;1956年接生员发展到216人,组成接生小组20个,至1959年玉城、坎门办产院,公社、大队办母子康乐院,新法接生率已达98.3%。1954年春,温岭县由尚小妹等3名接生员联合组建泽国产院,设置产床1张,待产床3张,产妇可在产院接生,也可在家分娩。1955年,天台县建立接生员小组87个。1956年,临海县大田邵家渡开石村接生员韩菊花开设接生站,使当地的新法接生率达90%以上。
1957年温岭县将540名接生员组成接生小组62个,至1958年设产院或接生站166个,有产床376张。1959年该县产妇分娩25125例,新法接生23152例,新法接生率92.1%。1958年,黄岩县办产院99个,简易产床218张,有1个大队15个生产队实行住院接生。其中螺洋产院制定了《接生员公约》,将它贴在墙上,落实在行动上,《接生员公约》的内容如下:1.反对迷信的旧法接生,保证推行新法接生。2. 要做到常剪指甲,接生时用开水、肥皂洗手,用刷子仔细刷手,用烧酒擦手。3. 接生包要预先严格消毒、时间长了,要再消毒一次。4. 反对坐着分娩,要躺在床上生孩子。5. 做到会阴消毒好,保护好。6. 不用生锈剪刀,保证用消毒剪刀剪脐带。7. 脐带要留得短、用消毒线结扎,洒上烧酒,然后用消毒棉花包好。8. 决不用手剥离胎盘,也不用手到阴道里探摸。9. 要给新生儿滴眼药水,并要侧面卧。10. 产前产后要仔细访视,遇到难产赶快请医生帮助或送卫生院。11. 不叫产妇吃腌缸白菜,吃新鲜易消化的食物。12. 随时随地向群众宣传新法接生好。13. 不分昼夜接生不讲价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4. 做好接生报告,送到规定的地方去。15. 每逢初一去开大组会议、讨论工作。1958年,临海县接生员1196人,办产院80个,联合接生站3人。至1964年,该县产院47个,每一大队有1名接生员,该年临海县召开第1次接生员代表大会,有300人参加。大会表彰推广新法接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大田韩菊花接生站还得到省贺奖。为有利新法接生的开展,临海、温岭等县给产妇发“接生证”、凭证供应棉花、红糖、白鲞、猪肉等物品。各县在兴办产院、接生站中,还建立接生员“月会制度”和“接生员公约”,严格收费标准。临海县规定新法接生收费3角,住院免费接生。
1960年,因受三年的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国家提出“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方针,及十年“文化大革命”,妇幼保健机构撤并,人员调离流失,新法接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农村山区、海岛致旧法接生回升,城镇医院产房严重不足,许多产妇未能住院分娩。1965年,台州各县广大医务人员热情响应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组织医疗卫生下乡巡回医疗,配合和帮助农村开展合作医疗,培训接生员。临海县每年拨款2000元至1万元,用于添置接生用具,至1978年全县新法配置接生箱400多只。此时,各县都更新皮制接生箱,增添剪刀、止血钳、橡皮套等。至1978年,仙居县白塔接生小组、临海县东鲁接生小组、温岭县箬横山前接生小组、黄岩县螺洋产院等坚持了20多年的月会制度,统一收费标准,热情为群众服务,深受农村群众的好评。温岭县箬横山前接生小组分别于1965年、1979年被评为地县先进红旗小组和省先进单位;黄岩县螺洋妇产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已为母女二代人接生,1978年被评为地县先进红旗小组和省先进单位。在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和农村接生员的热情服务下,新法接生和住院分娩得到不断地推广和普及。1963年,黄岩县产妇32616人中,住院分娩5062人,占15.52%。1975年全区的新法接生率83.68%,到1978年上升为95.75%,1979年全区住院分娩率25.76%。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台州各县的新法接生迎来了新的发展,随着全区的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医疗机构从1949年50个到1985年发展至718个,卫技人员从135人到1985年发展至9391人。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四级妇幼保健网,更有利于新法接生的推广和普及。1980年,各县按照浙江省《新法接生普及县》标准,都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实《新法接生普及县》的各项指标和区乡卫生院推行无痛分娩等工作。同时,各县加大了接生员队伍建设的力度,对接生员进行整顿,复训和更新;建立健全接生员“月会制度”和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统一报表等制度;组织接生员技术交流和技术辅导,配置接生器械;建立集中消毒制度等具体措施。该年玉环县举办接生员复训班20期,复训468人次。
1980年全区新法接生率96.61%,住院分娩率27.62%,有力地保障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1980年,地区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浙卫发(80)286号《新法接生验收条件和并考核标准》的文件要求,省地组织《普及新法接生》考核验收,统一检查标准,统一检查方法。地区检查团设检查组7个,检查小组27个,分别对温岭、黄岩(含海门特区)、玉环,临海、天台、仙居、三门等县进行考核验收。这次,地区检查团共抽检区45个、公社119个、165个医疗单位的妇产科、产院、产室,考核接生员854名。接生员考核内容为理论考试、临场接生技术考核。全区8个县(区)均通过省卫生厅《新法接生验收条件和考核标准》,符合《新法接生普及县合格》的各项指标。1982年省卫生厅颁发给临海、温岭、黄岩、天台、仙居、玉环、椒江、三门等8县(区)《新法接生普及县合格证书》。此后,全区8县(区)再接再厉,巩固和发展新法接生和住院分娩,至1990年,全区新法接生率为99.3%。住院分娩率为85.7%。

(作者系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