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宣传 >>台州印记

民营经济在台州的生动实践(下)

发布日期:2015-07-07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许宏志

二、台州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台州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市场绩效外,也离不开台州人文环境、政府规制和社会习俗等区域性制度因素。台州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台州现象”,这是在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过程中,民间力量与政府推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块状经济的形成
块状经济是在一定范围内集聚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十分明显的专业化产销基地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台州市区域性块状经济特色十分突出,形成了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机械、阀门泵业、电力能源、工艺礼品、食品、服装鞋帽等十大支柱性产业及相应的产业区。在政府政策引导、支持下,台州市块状经济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并向制造业基地方向发展,逐步建成国家级塑料模具基地、缝纫机出口基地和工艺品出口基地、浙江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生产基地、服装机械出口基地,以及家电、泵类、水暖配件、新型建材等产品生产基地。块状经济的形成,使得没有很高内部规模经济性的小企业,不仅可以获得空间组织上的集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获取一系列的譬如生产、信息收集、市场营销、辅助性服务等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同行业的企业可以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单位运输成本;集聚带来的外部效应增加了投入原料或中间产品的可获得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块状经济这种产业组织给中小企业构筑了一条追求和实现内部规模经济的途径。
(二)专业市场的兴起
在块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专业市场的兴起并日益繁荣,与块状经济形成互动。专业市场是以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和替代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这一制度的安排使众多的小企业只需支付较少的费用就可获得规模巨大的共享式销售网络,也有效拓展了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使生产上没有显著规模经济效益的小企业分享销售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九五”期间,台州市投入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资金近10亿元,新建和改造163个商品交易市场,温岭市泽国副食品批发市场、台州市路桥化工塑料市场、温岭市太平农贸市场、黄岩柑桔果品市场、台州轻纺针织品市场、路桥电子电器市场、路桥装饰材料市场、路桥五金城、浙江黄岩华东汽车摩托车交易中心、玉环现代家具城等一批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专业市场相继涌现。2004年台州拥有各类市场563个,其中商品市场544个,生产要素市场19个,市场成交额635亿元。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商品辐射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家,形成了台州市场与国内外市场相互联结的新的流通格局。专业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民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民间金融的大力支持
在块状经济与专业市场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崛起了台州银座城市信用社、泰隆城市信用社等主要服务于民营经济的一批股份制民间金融机构。这种民间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运行效率高、借贷规模灵活的特点,它们的贷款除少部分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外,绝大部分都投向民营经济。台州民营金融业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非常严重,表现为创业时启动资金匮乏和生产规模扩张时传统内源式融资难以满足需要。而主要面向民营经济服务的民营金融业的发展,无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资金的缺口,使民营经济面广、期短、量小、分散的资金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台州经济独特的结构特征与发展中的台州民营金融有机结合在一起,产融相互支持,促进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台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政府的有力推动
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化解外部环境压力、替代部分市场机制功能、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制度创新,营造出企业发展和需要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安排。在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为股份合作和全体私营企业创造了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明确所有企业,不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供电供水、基建项目审批等方面一视同仁;在个体私营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采取建立工业小区的办法来统一解决个体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征地、用电、用水难的问题。而对扰乱市场或破坏市场的行为则坚决予以打击,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由于不存在所有制方面的歧视,所有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平等竞争,极大地推动了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五)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熊彼特认为,经济系统变化的主要动因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行为,企业家具有创造性地组合生产要素的独特能力。在改革开放中,台州人民甩掉思想包袱,勇敢地投身到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中,挺立时代潮头,坚持与时俱进,艰苦创业。他们为了创业,可以四海为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干别人不肯干的活,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赚别人不愿赚的小钱,足迹遍步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可谓是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立足当地搞开发性生产,利用荒山、荒涂大力发展“两水一加”(水果、水产、加工业),他们利用丰富的资源,利用发达的加工业,大力兴办各类市场。含辛茹苦,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就是台州人民的原始积累之路;自强不息,脚踏实地,敢闯敢冒,这就是台州人的创业精神。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经营活动,从极其贫困的社会成员演变成为拥有不同规模财富的企业家。正是他们所具有的艰苦的创业精神、大胆的创新精神以及先人一步的市场经济意识,成为了台州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推动力。所以,经济学家把台州民营经济称做“草根经济”:一有土壤就发芽,一见阳光就灿烂。
三、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也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经过艰难而不懈的发展,以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经济为基础、以机制灵活的股份合作经济为中坚力量、以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为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成为台州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在台州经济中已经“十分天下有其九”,并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一)以工业为主导
工业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力军,现有工业企业8万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5家,超10亿元10家,民营经济占据工业总量的97%以上,形成了汽摩及配件、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及船舶制造“5﹢1”产业。台州是全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全国摩托车生产四大板块之一,拥有吉利、吉奥、彪马、永源等知名企业,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台州的摩托车年产量180万台左右,约占全国的10%;台州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化学原料药出口占全省的1/3,占全国的1/10强,已形成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类和计生药物、头孢类药物等一批全国生产基地和华海、联化、海翔、东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药企业;台州素有“模具之乡”、“塑料制品王国”的美誉,全国各种家电、汽车塑料配件90%以上在台州加工完成;台州是中国重要的家电及制冷配件生产基地,压力锅、不粘锅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70%和50%左右,制冷配件10%以上,星星、苏泊尔、爱仕达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台州是我国重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曲折缝机和裁剪机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拥有中捷、飞跃、宝石、杰克等知名企业。
(二)多领域拓展
台州民营经济从单纯的工业领域逐步向农业、交通、金融、教育、卫生等领域渗透和延伸。在农业经济领域,形成了由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入股组成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目前这一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已达9000多家,成为全国的试点城市。在交通运输领域,台州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台州公路网的建设,其中甬台温高速公路就是国内首家广泛筹集民资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建成的,路泽太一级公路也是由民企投资2.9亿元以BOT方式建成。在文化教育事业中,民营经济共投资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1000多所,投资金额近10亿元,台州乱弹剧团、星星艺术团已成为台州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民营经济独立投资或参股投资建设医院17家,涉及投资额3.5亿元。在金融领域,台州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独具优势,“银座模式”、“泰隆现象”成为经济界广为称赞的成功案例,台州在全国金融生态城市评比中名列前茅。民营机制已广泛渗透到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发展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又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四、台州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台州民营经济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台州经济的主体。以其产权清晰、运作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城乡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投资、发展外贸出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民营经济在创造供给的同时也创造了需求”,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台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台州实现生产总值2927.34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5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80%。在满足消费方面,2012年,台州民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左右。
(二)民营经济是扩大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安,促进就业是国家实行的长期战略和政策,而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要靠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台州城市化进程加快,从农村分离出大量的劳动力,加上本地新增劳动力和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就业功能。2012年,台州民营经济从业人员356.8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90%以上。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在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日益显著。
(三)民营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力保障
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展了财政收入的来源,改变了财政收入的结构,已成为台州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可靠保证。据初步测算,2012年,台州民营经济上缴各类税金近330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80%左右,可见民营经济对台州财政贡献举足轻重。
(四)民营经济是促进社会投资的关键因素
随着民营资产总额的提高,民营经济已成为台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从2007年至2012年,非国有单位投资总额3743.7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民营投资。2012年,台州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96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69.6%。
(五)民营经济是发展外贸出口的重要主体
在台州外向型经济中,引进的“三资”企业并不多,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三资”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仅占9.8%和16.3%。但是民营经济对外却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目前台州已与20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在西班牙、俄罗斯、迪拜等国家创办多个专业市场,使台州经济从国内走向世界,拓宽了台州经济发展空间。2012年,台州民营企业直接出口147.2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85%左右。
五、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回顾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有一条清晰的轨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加上台州的人文历史条件——催化了台州民间最初的创业冲动——民间的强大创造力诱致了各级政府以开明开放为特点的制度创新——政府的制度创新和有力引导又进一步推动了民间的发展,形成了民间和政府的互动共进。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改革开放、市场条件变化以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都处在动态变化当中。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逐步减弱,经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民营经济自身的劣势特征日渐突出,台州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促进台州民营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直面那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启示,续写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积极发挥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台州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服务支撑。在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台州各级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执政理念,主动响应民众的期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调动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创新激情,旗帜鲜明地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从民营经济兴起时的“不干预”,到成长时期的“允许试”,再到发展时期的“推着干”。这期间政府不断清理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与市场经济日益不相适应的政策,努力减少政府直接参与或干预经济活动,重点突出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营造基础设施,减少要素成本,改进政府服务,提供好的治安环境,从宏观政策上对民营经济予以指导,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真正做到了企业自主谋“市”——自主创业、自主创新、自主创牌;政府主动谋“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造势而上。正是由于台州对于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用足用活政策,才使民营企业在政府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
(二)必须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弥补企业和区域劣势
产业集群是台州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优势所在,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依靠。依托集群优势,形成本地协作网络,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单个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不足。台州已经形成包括汽摩及配件、缝制设备、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五大主导行业,各个行业基本上都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且主导产业之间关联度很高,如汽车、摩托车制造建立在模具、塑料、汽摩配等产业之上,竞争优势明显。要利用主导产业市场推动力量较强、产业根植性较好、增长空间较大、化解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形成多个行业在全国具有较高份额、集中度较高的主导产业格局。对阀门水泵、橡胶制品、工艺美术、鞋革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一方面要加快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另一方面要加快向产业的上游和下游拓展,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空间,努力继续争取和保持其在全国和全球市场上的较高份额,强化形成传统产业和先进适宜技术并重发展的多层次产业结构。在新水平上的产业集群将是台州民营企业纵横驰骋于国际市场的坚实后盾。
(三)必须推动技术进步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
一个同时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台州民营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总体上还缺乏质量上科技上的优势,2012年台州省级及以上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301.68亿元,仅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3.4%。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人才短缺、产品档次低等问题和弱点已日益显著。必须及时调整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切实把发展重心转到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来。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完善以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创新服务平台。台州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产业引导作用,重点扶持高新技术型、资源综合利用型民营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紧随高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根据现有基础和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大大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台州民营企业要围绕增强竞争力,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积极引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设备、改造工艺,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同时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争创名优特品牌,通过品牌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必须构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台州民营企业主要是以家庭工业的形式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路径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停留在传统型家族制管理模式。经过前期的发展和原始积累,台州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二次创业时期。二次创业就是要打破之前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体系。首先,要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要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合理变通,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突破单一产权的限制,吸收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的股份,让他们分享利润,甚至可以奖励他们股份。同时,应大胆吸收外部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充分调动各相关者的积极性,减少内耗和内部摩擦,保证企业的持续和正常运转。其次,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任人唯贤的理念,改变任人唯亲的习惯,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第三,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招聘职业经理人,使企业真正成为由企业家支配的企业,让具备更强专业和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才来经营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规范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真正确立企业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和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企业管理和决策机制,使台州民营企业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
(五)必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已有的资源外,主要是依靠人才,要提高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根本的是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台州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三类人才:一是高技术人才,二是企业家,三是能够以积极状态从事高效率工作的技术工人。从三类人才的供应看,高技术人才可以借助于上海、北京、杭州等各大院校以及大型企业的科技力量,通过外聘的方式解决。而企业家和技术工人则只能主要通过本地发展教育来逐步培育。所以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重点放在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上,以便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台州民营企业就业人员的素质,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力保证。企业家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要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工程,通过MBA培训、实用性政策运用培训和国际化经营培训,举办企业家沙龙、高峰论坛等活动,广泛开展企业家交流,拓宽知识面,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台州民营企业家的素养,推动民营企业家向知识型、创新型、国际型转变,为民营经济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台州民营企业应根据产权结构及行业特征的不同,合理设计人才的绩效考核、薪酬标准、利润分享计划,建立适应民营经济人才状况的激励机制,从而吸引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
(六)必须实施开放发展策略,推进民营经济国际化进程
台州民营经济长期以来以国内市场为主,内向型是其与生俱来的特点。近年来,台州民营经济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呈现出外向型经济的典型特征,但总体上民营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仍然有待推进。当前推进民营经济国际化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国外市场远比国内市场容量大,且国外市场既有欧美日等高端市场,也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市场,市场容量大、层次多,台州可以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减轻在国内市场已经竞争过度的一些行业的竞争压力,如家用电器、塑料制品,从而换取产业升级的空间。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精致程度是产业升级的必要压力和动力,国内以中低端市场为主的需求特征往往限制了上水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所谓的“技术过剩”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开拓欧美的高端市场,以这些市场客户的挑剔需求来不断刺激台州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所以,要大力鼓励台州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外博览会、展销会,积极到国外注册商标,通过国际产品质量认证。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到国外投资,跨国并购、跨国合作,更加直接地打入国际市场。
(七)必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环境
台州民营经济的低、散、小,去除成长迟、积累短等因素外,行业准入、创业资本、创业环境的制约是民营企业成长困难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创造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42项实施细则,在市场准入上给予国民待遇,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特别是路、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领域。利用税收、价格、信贷和利率等经济杠杆对台州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收入、分配进行管理和调节,通过降低税收、优惠贷款等经济手段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于国家和人民生活急需的行业。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多元化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共担体系、小微金融发展研究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企业有形资产抵押、企业股权质押、土地等资源要素融资,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政府要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增加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要全面建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一站式运行机制,落实重大项目办理绿色通道制度,实施备案监管制,完善联合审批制,积极探索投资项目“业主承诺制”审批制度改革,重造审批制度流程,减少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善于运用国家制定和颁布的经济法规来确定和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大市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既保证台州民营经济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又能够规范民营经济行为准则,促使其经营行为合理化。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要进一步营造舆论环境,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政务环境,健全制度环境,改善融资环境,打造基础硬件环境,形成社会各方面更加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合力,促进台州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综合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