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史海钩沉

天台石桥五百罗汉画传日美

发布日期:2015-03-25 13:5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地方志

天台山国清寺是中日韩三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天台石桥既是中国五百罗汉的根本道场,又是中日佛茶“罗汉供茶”的发祥地。这在拙作《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考》与《天台山:中日佛茶“罗汉供茶”的发祥地》中阐述甚明,不再赘述。此文旨在叙述天石桥五百罗汉翰墨流传日美的概况。主要是南宋《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流传日本美国;日本入宋僧无象静照的《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简称《石桥颂轴》)与清《石桥五百尊罗汉像》传入日本。下依次分述。

一、《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流传日美

2012年9月,上海博物馆编集出版了《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一书。这是上海博物馆为庆祝建馆六十周年,自2012年12月13日起至2013年1月3日,举办“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特展”,首次展出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克利夫兰美术馆提供,涵盖五代、宋、元四百多年间,六十件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其中备受瞩目的作品为辗转流传八百余年的《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是研究南宋佛教人物画的第一手资料。

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包括有南宋宁波地区民间佛像画家周季常的《应身观音》、《洞中入定》、《经典奇瑞》、《渡水罗汉》,及林庭珪的《施饭饿鬼》等五件作品。据作品上的金泥铭文所示,唐天祐元年(904),明州(今宁波)惠安院青山顶有十六罗汉灵异示现,故称罗汉院,罗汉信仰应运兴起,至南宋绍羲住持惠安院时,约请周季常、林庭珪,历时十余年创作百幅罗汉图以作供养。

 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绢本,均通长约110厘米、宽约53厘米左右,《应身观音》图中央画一位十一面观音,坐于方椅上,左右有四位罗汉。从服饰、赤足及身体的肤色可知,这位十一面观音应是罗汉示现。画面描绘工整细致,用线富有变化。

  此作品显示,南宋佛教人物画的描绘,从单纯的人物塑造向情节性描述发展,从对肃穆凝重气氛的刻画,转向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描述,尤其对故事情节的关注,成为绘画焦点,具有风俗画与肖像画的特质。此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根据《日本原有寺传》记载,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原有百幅,其中六幅原收藏在日本镰仓寿福寺,后相继为北条氏、丰臣秀吉所得,最后进入京都大德寺,另有十二幅于日本明治年间流入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天台石桥应真》与《临流洗濯》二幅,波士顿美术馆所得《僧俗供养》、《经典奇瑞》、《舍利观光》等十幅,成为这两馆入藏的两宋绘画珍品。日本京都大德寺则收藏《罗汉供茶》等八十二幅。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作为南宋民间佛画的艺术珍品,于十五世纪被带到日本,递藏源流清晰,画风纯熟、保存良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

笔者因30多年研究天台山文化,对天台山佛画亦比较喜欢。在《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书中,读到白话文教授的《中国的罗汉与罗汉画》一文,得知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天台」石桥应真》与《临流洗濯》二幅,波士顿美术馆收藏《僧俗供养》、《经典奇瑞》、《舍利观光》等十幅,日本京都大德寺收藏《罗汉供茶》等八十二幅等讯息后,立即联系日本友人,问询何处收有南宋周季常、林庭珪所作《(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的书籍出版。后经日本友人告知,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于平成21年(20097月曾编辑出版了《圣地宁波》一书,是书追溯了日本佛教与宁波、台州一千三百年的源流关系。其中就收录了日本京都大德寺南宋周季常、林庭珪所作《(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八十二幅,还收有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与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天台」石桥应真》与《临流洗濯》《经典奇瑞》、《舍利观光》等十二幅。笔者喜出望外,立即向在日本东京开“琼芯斋”书店的华人店主黄海先生,订购了《圣地宁波》这部书;并于今年乙未羊年春节收讫。仔细欣赏南宋周季常、林庭珪所作的现存九十四幅《(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中,有三幅图,令人最为难以忘怀。

一是《「天台」石桥应真》图

《「天台」石桥应真》图

 《「天台」石桥应真》图系笔者故乡天台山石梁飞瀑的圣景,而石桥为中国佛教惟一的五百罗汉道场,此图又是迄今为止目前发现的最早关于天台山石桥罗汉佛画之作。“石桥应真”, 石桥是指天台石梁桥;应真是指“罗汉”。据《「天台」石桥应真》图题记,此图为南宋明州籍画家周季常、林庭珪,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开始,至淳熙十五年(1188)始毕。画面完全写实:石桥之上瀑水的形态,以及石桥右侧的“横石”,左侧崖际,无不与实地契合。石桥前罗汉驾云而观,右上“栋宇宏壮,图塔瑰奇”;二位罗汉排云出迎,“叙接宛同素识”;而石桥之上僧人恭敬合掌,冀渡桥而入应真之列。观此图,无不与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竺曇猷传》内容相吻。乃知周、林二位毕十年之功,遍访形胜,探寻典故,所作罗汉图并非面壁虚拟。古人作事,虽书画一道,仍郑重非常,于此可见一斑。《「天台」石桥应真》图与《临流洗濯》图二幅,今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二是《罗汉供茶》图。

 《[石桥]罗汉供茶》

《[石桥]罗汉供茶》图中间二位白衣侍者手捧二个茶盘,上各放六个茶盏,进入五百罗汉堂,堂中香案上安放花果香茶供品,前一僧人焚香祈祷,僧人身后一官人头戴朝冠,身穿朝服,手持朝笏,稽首祈祷,官人身侧一褐衣人正跪地膜拜,身后三女眷,身著彩衣亦随之顶礼;女眷身后二侍者正对面交谈。图上方五位罗汉立云雾飘绕间接受下方民间茶供。此图云腾雾飘,罗汉、官人、女眷、侍者,胪列有序,层次分明,著色得体,画工细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南宋天台僧人智月有罗汉供茶诗两首,其一云:“三拜殷懃酹薄茶,愿眉雪顶出红霞。玻璃五百皆春色,一盏中呈一样花。”其二云:“尊者相拈上玉台,梦中说梦笑颜开。石桥一路如苔滑,莫是君曾踺倒来。”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天台山石桥佛茶“罗汉供茶”写实图——《[石桥]罗汉供茶》图,堪称艺术瑰宝,弥足珍贵(详见本书周琦《天台山:中日佛茶“罗汉供茶”的发祥地》一文)。此亦是宋代天台石桥佛茶“罗汉供茶”生活的真实写照。此图今藏日本京都大德寺。

三是《[赤城]洞中入定》图

 《[赤城]洞中入定》图

据梁释慧皎《高僧传·竺曇猷传》载,竺曇猷,少苦行习禅定。东晋时至始丰(天台)赤城山石室中坐禅,先有猛虎数十蹲在猷前,曇猷诵经如故。俄顷壮蛇竞出,大十余围。循环往复举头向猷,曇猷复不为所动。此原是赤城山神显灵,后赤城山神推室相奉曇猷。后曇猷闻“石桥跨涧而横石断人,且莓苔青滑,自终古以来,无得至者”;曇猷欲度石桥,闻空中有声说:“知君诚笃,今未得度,却后十年,自当来也。”曇猷每恨不得度石桥,后洁斋累日,复欲更往,见横石洞开,度桥少许,覩精舍神僧,果如前所说。因共烧香中食,食毕,神僧谓猷道:“却后十年,自当来此。”今未得住,。于是而返。顾看横石还合如初。这是中国佛教五百罗汉在天台石桥栖真地的最早传说的记载。《「赤城」洞中入定》图上方五位罗汉,即是天台石桥五百罗汉的象征,五位罗汉身傍小仙即赤城山神;图下方石室内,曇猷跏趺而坐,安然入定;一条大蟒蛇半围曇猷,昂首相对,而曇猷安然如素,不为所动;故称“洞中入定”。 《「赤城」洞中入定》图是南宋宁波民间画家周季常、林庭珪所作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罗汉图,堪称艺术珍品;今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从上述作品中可以看出几个特点:

第一,通观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均体现了天台山云峰、奇石、怪松、飞瀑的特色,尤其是《石桥应真》图中昙猷步履蹒跚行走天台石桥上,而石桥对面“横石凌空断人”气氛尤为突出。而《罗汉供茶》图则是宋代天台山石桥五百罗汉信仰在士庶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与生动体现。

第二,南宋已有将人物画和山水画进行融合的趋向,人物画的描述从单纯的人物塑造向情节性描述发展,这同北宋末年山水画向抒情性方向发展的脉络是相一致的。

第三,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绢画作品著色亦颇有特点,每幅均以青、绿等冷色为主调敷设,不作过分渲染,以突出线条为主,同时在每一幅作品中均有醒目的红色,使画面既显厚重又虚灵飘忽。在偏重于冷基调的前提下,有如此醒目的红暖色出现,使每幅作品顿显精神(详见赵启斌《日美所藏南宋〈五百罗汉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