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史海钩沉

天台宗东南亚传播概说

发布日期:2015-10-09 16: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地方志

                            台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据张曼涛主编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之83册《东南亚佛教研究》(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书介绍,南传佛教史籍锡兰《岛史》与《大史》记载,佛陀曾三次莅临锡兰(今斯里兰卡)海岛。故锡兰是东南亚佛教的最早传播地,因而东南亚保留了更多的原始佛教风貌。而天台宗传入东南亚则是1922年的越南高僧显奇法师。下根据按传入年代分国叙述。

(一)越南天台宗的弘传

据华中师大越南留学博士生何方勇的博士学位论文《越南天台宗研究》载,天台宗虽于1928年传入,但天台宗的典籍却早已在越南流行了。据隋朝费长房《历代三宝记》记载:“法华三味”在交州,已经被支疆粱接和越南的各位学者合作翻译成汉语。1947年释智净太法师将鸠魔罗什的《法华经》翻译成越南语。智者大师的天台三大部中《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文句》,即是智者大师对什译《法华经》的判释,大部分越南僧人和居士都知道。因而天台法华信仰在越南早已存在。现据其研究,叙述如下:

显奇(1863—1936)法师,俗性陈,字国亮。法名得真,法号显奇,是越南天台宗初祖。越南嘉定省芹勺县 (今属于隆安省芹勺县)人。显奇幼年已吃长素,在西贡(今胡志明市)跟从几位中国法师修习明师道。 后来因缘具足,到中国香港青山道教纯阳宫学道。在那里,后中国法师先后谢世,显奇法师就继任纯阳宫住持之位,成为明师道的掌门人(教派领袖)。

明师道属道教先天道,但其根本的教理和修行方法仍是融合了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因此,显奇法师就有机会经常读诵、研究佛教经典。经过研习和比较,他感觉到仙道的究竟修证果位不能完全达到觉悟解脱,仍流转在苦恼的六道轮回之中。反而,在佛教教法中只能修证阿罗汉果位就可以脱离生死轮回,灭除所有的烦恼,证得有余涅粲,自在无碍。因而显奇开始注意佛教,一边专心学习佛教教义,一边注重实修。经历一段时间实修后,显奇法师决定投入佛门。

1912年,显奇法师听从香港观音山凌云寺妙参法师和高鹤年居士的劝导皈依佛教,遂于1922春,到宁波观宗讲寺,拜中国天台宗第43祖古虚谛闲(18581932)为师,请求皈依佛门。谛闲看到他的相貌不凡,心想此人日后定能成为佛门栋梁之材,便同意了。谛闲就请十位法师登坛传给他三皈五戒、沙弥十戒和比丘戒。授戒之后,谛闲赐给他法名“得真”,法号“显奇”。从此,显奇法师就跟着谛闲研习天台教义。并把所有天台宗的“一心三观”、“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等根本教义和天台宗修行方法都传给了他。他接受之后就认真研习并实行。

显奇法师从谛闲修行一段时间后,觉得基本把握天台宗教义了。就向谛闲请求想回到香港。回港后,首先他把纯阳宫改成青山禅院,任第一任住持。从此,他把天台宗跟念佛法门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修行法门,不惜身命,学修并行,昼夜精进。不久之后就有所证悟,得到谛闲的认可和赞叹,成为谛闲的接法弟子,属中国天台宗第48世,高明寺支派第20世,天台教观宗第21世。

何方勇博士的《越南天台宗研究》记载显奇接谛闲法脉,为中国天台宗第48世,这恐是第44世之误。因谛闲是中国天台宗第43代祖,其弟子当为第44代。绝无第48代之理!据《卍新纂续藏经》第八十八册《宗教律诸宗演派》载,天台宗自智者大师立天台教观,立为天台教观。演派六十四字(字略)。智者下传二十六世高明寺百松真觉大师演派六十四字(字略),百松老祖又衍表行偈六十四字为号如(真传正受大教演绎)并立名号:“大教演绎,祖道德宏;立定旨要,能所泯同;功成谛显,了达则安;万象海现,孰分二三;初门悟入,化法遂行;己他益利,究极彰明;源深流远,长衍纪纲;百千之世,恒作舟航。”显奇接谛闲法脉,正是“功成谛(闲)显(奇)”;与倓虚等一样,均为44世传人,何来48代?显奇后传越南七位法师,均以“了”字起法号,今天台山高明寺住持了文法师亦为“了”字为法号,足证其为中国天台宗第45代传人无疑!此为越南何方勇博士之误矣!

1927年,显奇法师邀请宝静法师(18911940)到香港弘法。在青山禅院开讲《梵网经》时,听法的僧尼和居士很多,座无虚席。显奇法师也常为大众开讲佛法特别是天台宗,并引领大众修习。从此,青山道场因天台宗而日益兴盛,显奇法师就想起以前在越南跟他一起修明师道的各位朋友,便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请各位尽快安排时间到香港青山禅院来,以领受天台宗教观。收信后,有七位越南法师分三批搭船到香港。

1928年三位越南法师到香港时,正好遇到青山禅院正在开启大戒坛,又特别巧的是在戒坛中显奇法师就是得戒和尚。知道那些朋友来了,显奇法师非常高兴,立即为他们授予三皈依并进行传戒等形式。然后分别赐予法号:释了坛,释了学,释尼了相。其中释尼了相正是显奇法师的侄女;显奇法师是她的亲叔。

1933年,在青山禅院开方便戒坛(内部的戒坛),显奇法师也担得戒和尚:佛寿法师担任阿阇梨教授:心事法师担任阿阇梨羯磨;寺庙里的诸僧担任七位尊证和四位引礼。虽然是方便戒坛,但是这戒坛也举行得很隆重,总共有七天七夜。戒师向戒子传给五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同时又把所有的礼义和出家人应该学习的都传教下去。该戒坛,也有三位越南老师来求戒。受戒之后,显奇法师赐给法号是:释了禅、释了乐、释了证。

1935年,显奇法师莅临凤凰山宝林寺大戒坛,并被戒坛恭请担羯磨阿阇梨。这坛场举行了21天之久。前来受戒和护坛的四众弟子门庭若市。此次,越南只有一位法师来求戒。显奇法师便把所有的戒法都传给他,并赐予法号释了即。至此,总共有七位越南朋友前来香港请求受戒学习天台宗。显奇通过他们,把中国天台宗传到越南。

随着岁月流逝,显奇法师年事已高,精力日疲。遂召集徒众,再三嘱咐徒弟一定要精进修行,严持戒律,齐心协力,把天台宗弘扬起来;同时不忘嘱咐中国弟子应多多帮助各位越南弟子,共弘天台宗。1936326日,显奇法师在中国香港青山禅院圆寂.世寿74,僧腊24

在显奇法师弟子中“了坛、了学、了禅、了乐、了证、了即、了相”七位越南法师,正是把天台宗传人越南的人。七位越南法师对天台宗有很大的贡献。他们从中国香港回来之后,在越南开始努力弘扬天台一宗。把天台教义传递给越南信徒,名之为越南佛教天台宗。从那时起,天台宗就得以成立并发展到现在。但当时越南正不断处于战争状态,开宗立派史料保存不多,诚如越南佛教史学家阮郎在《越南佛教史论》所说:“第一,由于那时国家总是发生战争,越南史料可能被失落或者燃烧;第二,由各位法师在那时也只重视自己修习与做佛事,不太重视到编纂历史,记录分宗立派的过程。因此,史料库在当时很差,使后人在研究时碰到许多困难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河内2000年版,第85)。”七位越南法师回来之后,马上在越南建立寺院,并广收门徒,后分成六个教团,每个教团是代表一位法师和他建立寺庙。

1了坛法师与法华寺

了坛法师当年从香港受戒回来后,就在他的故乡永隆省马上创立了法华寺以传播佛法和天台教观宗。永隆省是越南南部离胡志明市136公里的一个省,全省有11门宗教,其中佛教徒是最多的。由于天台宗教义具有很高的哲学性,不大适合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学习,为让天台宗在大众中迅速普及,了坛法师广开道场,如八关斋戒、念佛道场、讲经说法等,特别是念佛法门,把天台宗的核心教义跟打坐,念佛结合起来,方便修习。并尽力把天台教义要旨讲给信众听,教信徒念佛、坐禅,进行实修,让他们会做善事的生活中解决自身己的压力和烦恼。法华寺周围的信徒多数是农民,白天因要做农活,没时间来寺庙学佛。为了给他们方便,每天晚上了坛法师就引导他们持诵法华等经典,然后抽时间给他们讲经说法。这种广化众生的方法,后来亦被天台宗其它支派的各位法师所采用。

为使天台宗有传之人,了坛法师也就随缘度化,培养出来很多德才兼备的出家佛门弟子,他们后来去各地建造寺庙,传播佛法,成为天台宗的栋梁。代表性法师有:达道法师(1864-1953),胡志明市法宝寺和隆安省法宝寺;达圆((1871-1947)、达平(1880-1951),隆安省法连寺;达严,同塔省广济寺;达敬,永隆省莲花寺;达妙尼师,胡志明市法宝寺;达成尼师,胡志明市性善寺;达好、达明尼师,隆安省法兴寺;达净尼师,永隆省法海寺;达花、达善尼师,隆安省法宝寺等徒弟。至今,属于法华支的天台宗寺庙和信徒超过了永隆省。在越南佛教教会的领导下,使天台宗日益发展壮大。

2了学法师与法界寺

了学法师回到越南后,听说了坛师兄在永隆省已开始创造建天台宗法华寺,遂在堤岸省(今胡志明市)新平郡开始建立天台宗法界寺。建好寺院,了学法师更加精进修行,化度众生。虽不像了坛法师有中医专长,但是他也有别的特长,那就是讲经说法和看风水等等。正因为如此,他与做生意的人很有缘分。看到那些人相信风水超过信佛,了学法师就想把握这个机会。当他们有事比如说要盖新房子、结婚、开张等来寺庙请法师帮他们看风水时。法师就先帮助他看好风水,然后把佛教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因此,法界寺也得到群众的喜爱。此外,他还为了信徒建立道场,开八关斋戒,引导佛子念佛、诵经等。为了让天台宗以后继续广泛传播到各地,他就收纳徒弟,成立僧团。当时,对他有仰慕之心的人也很多,其中有部分人因缘具足,可以出家。为了让天台宗的僧团能够壮大,了学法师会随缘度化弟子出家。他代表性弟子有:达来法师(18961966),隆安省法门寺住持;达问(19131990),胡志明市法光精舍住持;达忠,隆安省法盛寺住持;达寿(19011962),胡志明市法海寺住持;达绿、达庆,胡志明市法界寺;达和、达智(18991972)、达善、达微四位尼师,他们都住在法界寺帮住持做等佛事。

从此,法界寺的僧团不断地发展壮大,有的法师离法界寺去其它寺庙当住持,继续招收弟子,弘扬佛法。1975年南北越统一后,佛教化度众生之事也很顺利,年轻入想出家为僧尼的也越来越多。法界支的各位法师接纳徒弟比师父还多,因此,现在的天台宗比统一前还要出名。

3)了禅法师与菩提寺

了禅法师改明师道的永原寺成为佛教的永原寺之后,1935年,应一居士之请,在隆安省芹勺县美绿社接受宗盛寺担任住持。这座寺庙是隆安省比较古老的寺庙,由圆悟祖师(17861846)在1807年建立。了禅法师担任住持没多久,重修寺院,整顿宗门,接纳徒弟,从此菩提支的僧团开始成立。尔后,了禅法师开大斋坛以求国泰民安,超度十类众生。此年,继续开大戒坛,这戒坛的建立是天台教观宗走向真正独立的标志。

在修习方面,了禅法师遵守天台三观的要旨,每天发愿持诵三次法华经、金刚经、般若经:关于教化方面,他极力倡导在天台思想的基础上加上入密教、禅宗和净土法门为每天修行的课程并教化众生。在本身的修行方面,除了勤奋诵经、念佛、坐禅等以外,他还严持戒律,食不求精美,住不求舒适,不喝牛奶,过午不食,出门步行,不坐马车。总之,他不搞特殊化,表现出淡泊无求的高僧风范。因为仰慕他的高风亮节,当夏安居的各班都请他为行者讲戒律、天台宗教义和大乘经典。

由于他在宗盛寺弘法,成为一个佛教圣地,声名远播,前来学佛的僧尼和居士很多。当时越南三位最有名的大老和尚智净、善和、善华也常来这座寺庙。

在振兴佛教风潮兴趣时,庆英、庆和、慧光法师为了培养人才,连接开办了几所佛学院如两川佛学会、连海佛学院、南越佛学院、南越僧伽佛教教会、南越佛学会各班,了禅法师被恭请担任证明导师之职。

1950年,为了报答明师道师父的深恩,他就开工重修永原寺。经过一年的重修,这座寺庙就变得宏伟华丽,气象一新,成为当地佛教的胜迹。1955年,法性寺的家族供养了禅法师一座庙地,就在此地创建了菩提寺。此后,菩提寺正式成为天台宗教观的祖庭。了禅法师的代表性弟子有:达仁法师(18841955),隆安省盛福寺;达德(18971969)、达寿,胡志明市禅宗寺;达慈(18921976)、达见(18841969)胡志明市禅宗寺;达正(18951971),隆安省法性寺;达香(1900-1987),前江省灵峰寺;达忠(19061995),胡志明市法就寺;达法(19001953),胡志明市灵山寺:达新(1918-2001),胡志明市福林寺;达宗,同奈省法藏寺;达回(18911979)、达和(18941951),隆安省宗盛寺;达康(19051983)、达申(19141990)、达成(19071969),隆安省菩提寺;达同(1923—?)、达提(18961971)、达菩(19041976),隆安省宗盛祖庭;达法(1923—?),隆安省菩提寺。了禅法师的高徒,对佛教和天台宗的贡献可谓是功德无量。

4)了乐法师与法明寺

了乐法师在皈依佛门和受戒后回到越南,只过了4年就圆寂了。在这短短的4年里,他为传播天台宗创建了法明寺。而现在在隆安省德和县,这是仅有的一座属于天台宗教观的寺院,虽然寺庙处在农村,也不是很宏大华丽,但是正是在那个地方,信徒可以集中起来,诵经礼佛,弘扬佛法。它也是了乐法师收纳徒弟、建立僧团并生活的地方。其代表弟子有:达悲法师(18761934)、达昌((19151962),隆安省法宝寺;达好(19151962),胡志明市法光寺;达露,胡志明市隆兴寺;达明,胡志明市福林寺;达严(18951956),安江省广济寺。

由此可见,了乐法师是一位高僧大德。他建立起许多寺庙,宣扬正法,化度了很多弟子。成为越南天台宗坚固的基础。可以说在六个支派当中,这一支派现在所拥有的僧尼、寺庙和信徒的数量最多。促进了天台宗的日益发展和兴盛。

5)了证和了即法师与永隆寺

永隆寺的了证和了即法师是父子关系。了证法师受戒回来建立永隆寺,因为年轻还有过妻子,所以他有些不愿意收纳徒弟。他修行一辈子只有一位徒弟,法号达慈(19101995),而这位弟子以后也没有徒弟继承。因此,了证法师的法脉到此就中断了。而了即法师虽然从小就出家为僧了,但是中间因尘缘未断,他曾就还俗结婚,后又再次出家。虽然此次出家后,他对佛教和永隆寺也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只收有三位徒弟:达品法师(1930?),胡志明市泰山寺;达福(1930-?),胡志明市光明寺;达蕊尼师(1944-?),隆安省永隆寺。她现继任永隆寺住持。

6)了相尼师与法武寺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在七位越南法师去香港青山禅院受戒学佛中,只有了相尼师是女性,余下6位都是男性。此外,她还是显奇法师的亲侄女。

自香港回越南后,不忘显奇法师同时也是亲叔叔的吩咐,她马上开始化缘,募集资金,跟政府相关部门打理好关系,着手准备建造寺庙之事。不久之后,因缘成熟,他就在嘉定省(今胡志明市)芽皮县富春(也是她的故乡)建造了一座名叫法武寺的寺院。这也是胡志明市的第二座属于天台教观宗的寺庙(第一座就是新平郡法界寺)。有了寺院,了相尼师就创立道场,收纳徒弟,尽力向尼众和信徒们传播天台宗,“一心向佛,努力行善。”在她的引导下,法武寺越来越兴盛,四众纷至沓来,从她学佛,法武寺成为当地的佛教圣地,了相尼师为今后奠定了弘法基础。其代表性徒子有:达玉(19091990)、达深(19111989)、达妙尼师,三位都住在胡志明市法武寺;达行,胡志明市德副寺;达和,胡志明寺法禅寺;达智(1921-1946),隆安省宗盛寺。法武寺经过几任住持的努力,逐步改观。寺院成为一座建筑华丽,信众集中修习的之地。

天台宗虽然比其他宗派传入越南的时间要晚,但是僧团成立之后,六个支派的僧团中的大部分成员都能够守严戒律,精进修行,彼此帮助,传播正法。在各个支派统一组织的所有修习生活如夏安居、自资、布萨、礼仪等中间,都体现了和睦、清净的精神。七位法师在越南努力弘扬天台一宗,在各自的传承方面,他们也已经办得很好。尽管六个支派的徒弟有多有寡,但是都对天台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天台宗的演培法师曾三赴越南弘法,为传播天台宗做出了重要贡献!演培法师(19l71996),曾于1935年春至观宗讲寺受天台教观,先后亲近谛闲高足宝静、太虚等台宗大师。l957年,应请赴泰国主持太虚大师舍利安塔三周年纪念,并为信众宣讲佛经。同年6月抵柬埔寨金边,于正觉寺、莲林寺、观慧寺、莲光精舍等寺院说法。后在越南停留一个半月,在古都顺化等地讲经。

1961年元旦受越南侨团之请,为堤岸(胡志明市华人区)的妙法精舍主持佛像安座典礼,在慈恩寺、万佛寺、南普陀、西贡凤山寺、印光寺、觉华精舍说法。辗转寮国(老挝)首都永珍(万象)弘法一周,又在泰国各寺院社团布讲一个月,接着转飞马来西亚槟榔屿。再赴吉隆坡、马六甲,一路随缘说法,最后到达新加坡。

l96211月,演培法师第三度赴越弘法。19635月,自越南飞抵新加坡,在慈航示寂十周年主持菩提兰若法会。该年起演培法师定居新加坡,开始修建弘法道场,兴办福利事业。1981年组建佛教福利协会,亲任主席,并开始兴建福慧讲堂。199012月,演培法师在新加坡普觉寺信托会礼请下任住持(于凌波:《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以及项敏《天台宗在东南亚的百年传播》;载《台州学院学报》201202)。

(二)新加坡天台宗的弘传

1929年冬,宝静法师作万里远航,乘轮由上海经香港,至缅甸仰光参拜瑞光大金塔,途经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所至之处,参访各国佛寺和当地佛教界人士,如新加坡之转道、超真、瑞于、槟榔屿之本忠、来果,缅甸之道阶、宝筏、心智、万慧、觉林诸法师。宝静法师缅甸、新加坡之行,实开天台宗观宗讲寺与东南亚各国佛教界交往之先声。

天台宗与新加坡佛教界的交往,始于谛闲法师弟子宝静法师。宝静法师至新加坡,受当时名著东南亚之普觉寺转道法师热情招待。转道法师(18721943)为福建省南安桐林乡人,前清末年,曾与虚云大和尚同参拜扬州高旻寺,后又共赴京师请龙藏。他曾在浙江天童寺参学七年,期间曾向谛闲大师学天台教观。1913年,至新加坡,相继创建丹绒巴葛普陀寺、光明山曾陀寺,后者在他努力下,成为东南亚最大这佛教道场。后被邀驻锡天福宫(妈祖庙),与佛教护法李俊承、邱菽园、庄笃明等居士,发起组织佛教居士林、中华佛教会,推动佛教的弘传,并连任两届新加坡中华佛教会会长。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佛教,颇有推展之功,誉为“新加坡佛门鼻祖”。

宝静法师由转道法师陪同,参观了普觉寺、普陀寺,以及金吉港莲山双林寺、昔光岗龙山连寺。回途再经新加坡,又参访了凤山寺兼城隍庙主持瑞于法师。宝静法师回国后,观宗寺弘法学刊《弘法社刊》经常刊登新加坡各种佛教讯息,如《星州光明山普觉寺共住规约缘起》、《南洋星州中华佛教会改组后的新空气》、《对于星州光明山普觉寺举行佛七之感想》、《星州大光明山倡建佛殿启》、《狮子吼丛刊宣言》、《转道和尚史略》等。为庆贺转道法师六十大寿,谛闲法师亲作《星州转道和尚六旬预庆敬拟五律诗十首》,以示祝贺,其第十首诗曰:“星州(新加坡别称)开法堂,鸿名倾当世;写我景仰心,惭愧无文字(《弘法社刊》第十期)。”

《弘法社刊》刊登了《星州中华佛教会祝观宗弘法研究社辞》,新加坡《学灯》报社盛赞《弘法社刊》之来信,以及“星州光明山普觉寺道修法师二次闭关于己巳年正月二十六公请出关为主持摄影”之照片,以及新加坡观音亭主持瑞于和尚《颂宝静法师词》等等,函件往为频繁,关系密切。此后有天台宗高僧乐果、晓云、大雄、慧僧等继续在星岛弘法。

乐果法师(18841979俗姓陆,名星龄,字炳南,辽宁省营口县人,。年56出家,大光法师撰写的《乐果法师传》中称:一日,憧然有醒,若有所感,遂毅然放下世缘,诣东北开源县名刹龙潭寺,依心彻长老剃度。出家后,法名大闻,号乐果。倓虚法师代表已故世的谛闲法师,授乐果为天台宗44世法嗣。由于倓虚在香港的天台宗佛教影响,东南亚各地的信众到香港拜谒者日多。以此因缘,乐果法师由1974年起,每年都要到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滨、泰国等地去一趟,定期讲经,于缘殊胜。1978年,乐果法师高龄九十五岁,他应加拿大佛教会性空、诚祥两位法师之请,到多伦多南山寺讲经。五月中旬,由早年毕业于华南学佛院的诚祥法师,迎接他去加拿大。他途中乘飞机二十小时,到多伦多驻锡南山寺,未作休息,第二天即为当地新建的湛山精舍主持开工典礼。加拿大华侨界的善男信女,闻知乐果法师莅临,参谒者不断。在多伦多、温哥华活动40日,于6月下旬返回。乐果法师一生教演天台,行宗净土。平时讲经记录,经整理后出版者,有《般若心经讲义》、《金刚经释要》、《弥陀经释要》等多种。乐果法师一向健康良好,九十余高龄,独自往来于港台之间,习以为常,唯自加拿大回到香港之后,身体渐现衰老,但年底犹独自回了一趟台湾。后来以胃肠不适,曾到台北市荣民总医院检查。1979年元月回到香港,于25日在香港闻性精舍示寂。世寿96,僧腊40年。

晓云法师(19l22004)为比丘尼。俗姓游,初名韵珊,后称云山,法号晓云,字青峰,又号能净、默泫。广东省南海花地乡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游历东南亚、印度及欧美各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游中开拓视野,同时沿途举行画展,向各国宣扬中华文化。1958年依止天台宗第44代祖倓虚大师出家,潜修天台教观。作为第一位承受佛教天台宗法脉民众接法人,致力佛教教育与国际佛教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曾在新加坡等地弘法。1981年,驻锡永明寺,创办莲华学园,及华梵佛学研究所。1991年,在台北县深坑乡,创办华梵大学,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由比丘尼创办的大学。

大雄法师(1917l989),早年毕业于中央军校西安分校,后在西安天池寺削发为僧。精研天台,兼修禅净,经香港南抵星岛后,讲学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住持大觉寺,极力弘扬禅教及天台摩诃止观。法师云游各地名刹,颇多著述,曾自吟一律云:“四十年来海外游,从来不羡万户侯。”当代年轻一代的台宗参习者亦承继先贤宏愿,如法藏法师,曾从天台宗四十五代法嗣显明长老研修天台教理,近年于大马等地巡回演讲。

慧僧法师19051982),辽宁省义县人,据新加坡万佛林法权尼师所编《慧僧和尚简谱》载,1923年,在东北小庙出家,1935年曾住福州鼓山涌泉寺,亲近虚云老和尚,并在慈舟法师主持的华严佛学院受学。1949年因避战乱到了香港,在九龙荃湾东普陀寺挂单,并担任职事。1954年,应马来亚槟城佛学院之聘,由香港到槟城,在佛学院任主讲,讲经静修先后近十年。1962年初,香港东林念佛堂住持天台宗高僧定西老和尚因病退位疗养,定西法师(18951962),名澄志,号如光,辽宁省海城县人,定西法师并蒙谛闲法师赐名今念,传天台正宗法卷,为天台宗第44世传人。念佛堂常住大众开会公议,共请慧僧法师接任住持。慧师乃辞退佛学院主讲,赴港就任。318日举行晋山典礼,由东普陀寺茂峰老和尚送座,香港诸山长老茂蕊、永惺、济涛、圣怀、洗尘、愍生以及陈静涛、严宽怙等居士都参加了晋山典礼。继而定西法师于513日示寂,慧僧法师以联挽之:“举世仰高风说法谈经钦领导,现身承大德临危受命感知恩。”

1962年下半年,慧师返回新加坡,与弟子法权尼师在狮城勿落地方法华庵旧址,开创万佛林道场。并应四众弟子之请,出任首任住持,于196464日晋山。当时的万佛林,地处偏僻,道场在椰园林野中,建筑简陋,未足庄严,乃于1968年发起启建大雄宝殿,并坚持不向外募捐,出售椰园八万尺为建筑经费。大殿落成,增加附属建筑,梵剎庄严,规模初具。19816月,应晓云法师之请,二度赴台湾,在永明寺莲华佛学园讲《金刚经》,历时一月讲毕,莲华园学僧充满法喜。返回新加坡后,以年岁老迈,健康衰退,于198271日示寂,世寿78

近年来,新加坡佛教总会旗下的佛学教育机构新加坡佛学院,也一直延揽人才,开设天台宗教学课程。新加坡天台宗的佛教活动至今仍然兴盛。据佛教在线419日消息《新加坡佛教总会举行天台宗法门座谈和禅之卫塞讲座》:2005415日至17日,新加坡佛教总会礼请妙峰法师主持举办了天台宗修行法门座谈会,主要讲题是:《法华经》中佛化家庭的启示、《法华经》在佛陀教法中的地位以及学修《法华经》的正确方法。同时,由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办的“禅之卫塞系列讲座”也在进行中。该讲座由果峻法师主持,每周六、日开讲。

2011年新加坡佛教总会秘书长、新加坡福海禅寺住持明义法师来江苏省兴化安丰镇观音阁,举行天台宗传法授记大典。明义大和尚作为天台宗第47总持,此次为常悟等法师传记授法,继接天台教观法脉第48代衣钵。20075月,新加坡籍居士陈永宏坚持礼佛,经数年严格的佛教戒律生活与修行,按照中国佛教的仪式,由天台山佛学院允观法师剃度,正式出家为僧项敏:天台宗在东南亚的百年传播;《台州学院学报》201202)。

201317,《中国佛画长卷〈[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在新加坡展出》。中国实力派画家苑福章,个人画展开幕式于201317日晚,在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大楼大厅成功举行。作品是画家历时两年创作的佛教题材长卷《[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图》。此新作高1米,长43米,罗汉500个,侍童等64人,龙、大象、凤凰、孔雀等36个。整卷画面呈祥和之气,立意天下众生拒恶向善,创太平盛世之愿望。天台山石桥方广寺是佛教五百罗汉信仰的发祥地五百罗汉的栖真地,其佛画主要特点是中国工笔技法与新加坡元素相结合。如新加坡鸟公园的鸳鸯和鹦鹉,植物园的天鹅等一应入画(文通网)。

(三)缅甸、马来西亚天台宗的弘传

天台宗与缅甸、马来西亚的交往始于道阶法师。道阶法师(1870——1934)俗姓许,名常践,号晓钟。出家后法名道阶,又号八不头陀。湖南衡山县人,14岁茹素,十九岁时,双亲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由,要为他娶妻,他遂离家出走,后投入衡州(今衡阳)智胜寺依真际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时为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翌年到耒阳报恩寺,从碧崖律师受具足戒,自此专志参禅。

光绪十九年()到南岳天台宗祝圣寺,依默庵老和尚阅藏经、学经教。天台、华严、法相、禅宗、净土、律宗诸宗教义,无所不究,靡所不通。光绪二十一年,在衡州西禅寺首次升座宣讲《法华经》,学徒盈室,深受欢迎。继而在永兴龙角山讲《天台教观》,受到信众的赞叹。此后又到宁波七塔寺、南京毗卢寺等处,讲《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名声四扬。

光绪三十二年秋,道阶动了远游之念,出国到南洋游历,先后到过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槟榔屿、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并到印度礼朝圣迹,在各地募得玉佛六尊、舍利一瓶、佛骨、佛牙、梵文贝叶经典,及各地僧伽所赠送的法物等,于光绪三十三年()返抵国门。回到湖南,湘北道俗无不欢喜踊跃,而生敬仰。

道阶法师在光绪末年曾至宁波天童寺、七塔寺讲经,游历东南亚各国,1912年,他参加八指头陀在上海留云寺召开之筹建中华佛教总会会议,当时谛闲法师亦在留云寺。1928年,他代表中华佛教会出席在缅甸召开之世界佛教会议,此后即行脚印度、新加坡、槟榔屿、吉隆坡等地,未回国,于1934年圆寂皇马来西亚怡宝之三宝洞。

1929年冬,宝静法师参拜仰光瑞光大金塔,住于专门接待华僧挂单之龙华寺,受住持心智法师及当家宝筏法师殷勤招待。恰好北京法源寺住持道价法师亦在仰光。宝静法师以前与他虽从未见面,然相互间亦有心交,因此相见欢然,当晚即由道阶、宝筏、心智三人陪同,参拜大金塔。道阶法师向他介绍缅甸佛化情况,宝静法师对道阶“先从事搜罗印度所未曾翻译到中国之经书,愿重为翻译,以益众生,且拟在仰光筹设翻译馆”事,极为敬佩。(《弘法社刊》第十六期宝静《梦游南洋仰光礼金塔记》)后来,道阶法师又陪同他参观舍宫顶力大寺戒坛、德英戒坛。在此过程中,宝静法师又认识万慧、觉林诸法师。在回甬途中,宝静法师乘轮船定泊期间,上槟榔屿,会见东南亚另一著名大法师观音寺住持本忠和尚。本忠因病,由其弟子真果法师陪同参观了极乐寺等地。

宝静法师回国后,即寄天台宗观宗寺学刊《弘法社刊》给道阶法师,道阶亦复函告知其近日弘法情况。《弘法社刊》第17期刊出了道阶法师的来函《仰光道阶法师来函》,谨录如下:

宝静大法师法座:仰光一别,又数月矣。阅《弘法社刊》,知法师热心宏法,不遗余力,真法门龙象,教诲鲸鹏也。谛老年高,付托有人,台宗中兴,信不诬也。弟今年游上缅甸,北极西藏、四川之边,南极安南、暹罗之边,东极云南、贵州之边,西游印度之边。本拟由新街进腾越,永昌、大理,朝鸡足名山,不料瘴气太大,雨水极多,又因觉林患病,遂于新街折回仰光就医。病愈,将乘大轮,赴暹罗、爪哇、锡兰,以极南印之游,待明年方游地中海、阿富汗、西腊也。无何,为七塔电函交迫,促弟回国,以应阄拈三次之启,当即将启书璧回,乞再为选贤能,倘不得人,弟可弃明年地中海、阿富汗、西腊(希腊)不游,计算十月下旬,准可回国也。

兹有恳者,陈君雪梅,中国厦门永定人,曾留学日本多年,孙、汪皆归友也,久居缅京,提倡华侨教育,并身为校长、教员者数十年矣,现送伊女公子回国,入上海暨南大学读书。弟劝伊游杭州、宁波、普陀诸大刹,坚伊信心。倘伊来宁时,乞为招待,指导一切,则感同身受矣。余待后述,此请法安不一。谛老法师处乞呼名问讯,常住诸公班首职事大法师均此,恕不另启。弟道阶和南八月二十五日。

两人情谊,可见一斑。道阶法师圆寂后,《弘法社刊》于1934年刊登了道阶圆寂的消息以及《吉隆坡云峰山佛学同志研究所宣言》、《郑雪耕在仰光大学演说》等文章。谛闲大师法孙,曾任观宗讲寺执事的华智法师,亦曾至仰光及槟榔屿弘法,其弘法经过情况,亦见《弘法社刊》第32期上发表的《南洋华智法师来函》:

宝静大法师慈鉴:敬启者,久未晤候,殊以为罪。法侄承仰光十方观音寺石侯长老之请,乃于去冬南渡,在仰光宣讲《观音普门品》,已告圆满。大金塔在观音寺之后,故拜踏很是便利,对于此间风景,金塘之庄严,可称世界第一。闻法师昔年亦曾南涉重洋,朝礼圣迹,已知一切情况,恕不详为陈述。今仰光讲经圆满,复应(马来西亚)槟域佛学院缁素之请,故又于三月十二日离仰赴槟,于十五日安抵槟城,复承缁素开会欢迎,可称盛极一时。自入院以来,诸事顺随,身心安适,尤希勿念,是盼。历阅报端,知我公弘法甚忙,法缘很熟,殊为钦敬。唯法侄自愧佛学既少研究,恐负人之期望为憾耳。尤祈时赐大章,指示一切,又所感盼耳。观宗弘法研究社,及弘法社义务小学章程,请赐一份。又《弘法社刊》,尚希按期寄来,藉赐参阅,以明国内佛教情形。今寄奉槟城报三份,到请查收,指示教正。如蒙录登《弘法社刊》,又所感德矣。唯天南地北,远隔重洋,驰念之心,无时或忘。今唯有遥祝兴居日吉,福慧俱增,为无量颂,肃此恭祝康乐。法侄华智和南四月十八日。(《弘法社刊》第三十二期)

谛闲法师是天台宗第43世祖师,华智法师是其法孙,乃承天台宗第45世传人。其弘法缅甸、马来西亚,说明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天台宗就在缅甸、马来西亚生根开花。此后又有本道法师等在此弘法。

本道法师(18981987) 俗姓郑,出家后法号泽开,字本道,福建省浦城县人。1927年,在建宁宝莲寺,礼世宗和尚座下剃度出家。1935年秋,随著谛闲法孙华智法师南渡缅甸,住十方观音寺,发心礼拜大金塔。翌年,复同华师到南洋槟城,驻锡槟城佛学院,在院中礼讲天台宗宗经《法华经》,先后八载。1944年夏,慈航法师初膺槟城洪福寺住持,延本道为监院。1945年,新加坡毗卢寺住持雪山法师,在金马仑创建三宝寺,延请演本法师为住持,演本亦约请本道为监院,以为辅佐。相继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吉隆坡,新加坡建立佛堂,收留麻风病人数千,经治疗后皈依佛教,被誉为新加坡、马来西亚佛教界“慈悲王”。

1959,本道法师与槟城的诸山长老竺摩、龙辉、广余、如贤、真果、清亮等,发起组织马来亚联邦佛教总会,当选董事。1961年被推为佛总副主席,他协助主席竺摩法师,推动筹建佛总会所的工作。1965年,在槟城车水路买下四万余尺的土地,1970年巍峨壮观的会所建筑完成。1961年,被选为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196511月,台湾佛教界召开“世界华僧大会”,本道法师被推为马来西亚佛教代表团团长及新加坡佛教代表团名誉团长,率领团员回国出席大会,并参加国父孙中山百年诞辰庆典。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佛教界竭力弘扬天台宗是天台宗第44代传人竺摩法师。竺摩法师(19132002,俗名陈德安,与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俗家同姓同名名。温州乐清市虹桥镇河深桥村人。1924年剃度,法名默诚,字守志。1927年至宁波观宗讲寺,为根慧法师侍者。1928年,依天台宗第43祖谛闲法师受具足戒,旋入观宗讲寺弘法社受学,成为天台名宿的入室弟子。, 竺摩法师从学于谛闲、静权、宝静法师等天台名家。潜心研习,学业精进,30多名同学中年龄为最小,但学业最为优秀。他能够“复讲小座”,故众学僧皆以“小法师”称誉,一时在天台佛教界传为佳话。l930年夏由师叔芝峰法师推荐, ,竺摩法师来到厦门南普陀,进入闽南佛学院深造,成为太虚大师的末座弟子。1933年冬,闽南佛学院毕业,即随侍太虚大师赴广东潮汕等地弘法,后出任《海潮音》杂志主编助理。不久, 竺摩法师转入武昌佛学院为研究员,兼任世界佛学苑编译员,相继存佛教刊物上发表大量的佛教论文,在国内佛教界开始崭露头角。

19545,竺摩法师应邀飞抵马来西亚槟城,受聘为菩提学院导师,兼授菩提中学佛学课程。从此,竺摩法师与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竺摩法师初到马来西亚,面对这里的“处女地”, 竺摩法师从启蒙教育入手施教,悉心培植菩提幼苗。他自编共三册的佛学教材,使用后效果很好,很快被港澳及东南亚各佛教中学采用,成为各地佛教中学的必备教科书。竺摩法师还应邀担任新加坡多个佛教单位的导师,利用假期前往弘法讲学,使一度冷落的新加坡佛教重新兴盛起来。l95712,他又应邀赴美国夏威夷担任中华佛教总会导师、檀华寺住持和启华学校校长,为发展佛教文化事业作出努力。

1959年竺摩法师回到槟城后,筹划创办了马来西亚佛教会,被公举为首届主席。1970年他又创办了马来西亚佛学院,并出任院长。他以弘法为宗,于1962年率众创建了三慧讲堂,开展讲经弘法活动,使佛教由膜拜形式转向学佛闻法。因竺摩法师名望极高,各地信众争相邀请弘法。他们先后在丹绒马林、吉隆坡、马六甲、昔加末、怡保、吉打和新加坡相继兴建了佛宝寺、宝林法苑、妙音寺、观音堂、菩提心、佛法林和佛缘林等讲堂寺院,为竺摩法师开辟了弘扬佛法的场所。除此之外,他频频应邀到各地弘法,足迹遍及全马各州。他每到一地,都掀起了学佛的热潮,纷纷成立了佛教团体。

竺摩法师驻锡槟城近50,不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弘法不辍,奔走香港、澳门、泰国、印度尼西亚宣讲佛法,而且还远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地,不辞劳苦地宣传佛教文化,把菩提种子广播世界各地。据统计,皈依竺摩法师门下的在家信徒有7万多人.而经他剃度出家弟子共有l35人。这些弟子中,不乏政界高官、工商巨子、专家学者、艺术名人等等。

竺摩法师对马来西亚佛教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大马北传佛教之父”。19989,槟城元首向竺摩法师封赐DMPN高级拿督勋衔。这是马来西亚佛教界首位出家人荣膺政府的最高封赐。

19874月,竺摩法师与16名马来西亚佛教华侨居士组成朝礼祖国四大名山佛教参访团,从槟城机场起飞,经吉隆坡、香港,回到阔别半个世纪的祖国。竺摩法师不仅参访了祖国的四大佛教名山,还分别游览了广州、桂林、成都、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523日,在杭州乘车直奔梦魂萦绕的天台宗祖庭国清寺。作为侨居海外半个世纪的天台宗侨僧,今天能参拜祖庭,其激动心情可想而知。一到五峰环绕,双涧萦流的天台山国清寺山门,只见国清寺方丈唯觉法师率两序僧众列队相迎。一起迎接的还有原浙南游击队司令员周丕振与著名书画家赖少其。在不知情中,与二位老友相见,格外兴奋。竺摩法师作画题诗,诗曰:“意到天难问,兴来笔不知;南宫与北苑,都在会心时!”

在参拜祖庭国清寺后,在周丕振、赖少其与唯觉法师陪同下,竺摩法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乐清雁荡山与故居虹桥镇河深桥村。竺摩法师精通佛法,著述甚丰,先后出版了《竺摩长老佛学全书》(16)、《篆香画窒文集》(26)。他多才多艺,精擅诗书画,其作品有“三绝”之称,在《篆香室诗集》、《篆香室书画集》传世。200224日,竺摩法师在马来西亚槟城圆寂。

200510月,竺摩纪念馆在雁荡山能仁寺开馆,馆内展出了竺摩法师书画作品及一生经历的图片等300多件文物,这些物品都是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香港、澳门等地专程运送回祖国的,颇受观众关注。2012年恰逢竺摩法师百年诞辰,因此有人提议在温州举办纪念展览。想不到,很快得到了温州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领导的支持。后在温州书画院的积极配合下,不仅展览了竺摩的书画作品,还举行了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等系列纪念活动。在雁荡山还兴建了竺摩大师纪念馆。弘扬佛法的马来西亚槟城也建造了11层高的竺摩教育中心大厦,陈列竺摩法师的生前伟绩和遗物、著作、书画、诗文作品等(于凌波:《中国佛教海外弘法人物志》;方祖猷:《天台宗观宗讲寺志》第六章《寺僧与学僧》;卢友中:《雁荡山僧——竺摩法师传》;陈松青:《竺摩百年》;201282日《温州都市报》;白玉国:《马来西亚华人佛教信仰研究》)。此外,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真诚居士等则编写了《高级佛学教本》,介绍天台宗渊源、义理及传承。

(四)泰国、菲律宾天台宗的弘传

天台宗与泰国佛教界的交往始于谛闲法师。泰国,昔名暹罗,盛行小乘佛教。观宗讲寺与暹罗佛教界的交往,其法缘始自谛闲法师。1929年冬,谛闲法师在上海玉佛寺讲《十六观经》,参与听经者有暹罗华侨杜圣宏、陈圣岳居士,经会圆满后,他俩即皈依谛闲法师。在谛闲法师感召下,他俩回去后,在暹京曼谷创设暹罗中华佛学研究社,于1930年成立,杜圣宏为社长,社员有三四十人。鉴于暹罗修净业者较少,故杜圣宏与陈圣乐居士请求谛闲法师赐示净土法门,赐寄浅近经书,“浸假华暹人民,咸沾净土法味”。谛闲法师于1930年六月初八,复函《复杜圣宏、陈圣乐二居士函》,作详尽复函指导。观宗寺《弘法社刊》第十六期全文刊出了此函件,这是天台净土法门在泰国传播的重要文献:

圣宏、圣乐大居士均鉴:夏历六月初四。接奉手教。展读之有二:一由五月初九,一书二四七。文异意同,具见为法忱殷,利生志切,何善如之,欢忭无量。且夫净土法门,乃吾佛世尊,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入此门者,无不离苦得乐,断惑证真,诚三根普被,一生了办之阿伽陀也。

须知人身不易得,光阴最难留。古德云:“世之最宝贵者精神,最难得者光阴。”若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精神宁不宝贵乎?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是日已过,命亦随灭;光阴宁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宝贵,宜念念称念弥陀;知光明之爱惜,当刻刻精修净业。若不念弥陀,而念三乘圣人之名者,亦是浪用精神,况谈世间无益语乎?不修净业,而修人天之善者,亦是虚弃光阴,况作世间尘劳之罪乎?

然则净土法门,有观想、观像、持名、实相四种之不同。唯持名一法,最为简便,最为直捷,至极容易,至极稳当。下手易,成功速。上焉者,七日圆成;下焉者,一生了办。即仲尼所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知,亦有所不能行。吾佛示持名一法,亦若斯而已矣。

又复应知,求生净土,贵在信得真,愿得切。如有真信切愿,设或散心念佛,临终亦得往生。若信不真,愿不切。纵将佛号,念到一心不乱,亦不得生。故灵峰旭祖有言:“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卑,试看修行之勤怠。”修净业人,不可不知。肃复,并祝二利双宏,身心并益。老人谛闲手白,六月初八日书。

佛教天台宗自宋代起,直至如今都“教宗天台、行归净土”。谛闲法师认为:修习天台净土法门,有四种修习方法“有观想、观像、持名、实相四种之不同”,但最为简便的则是“唯持名一法”,“最为简便,最为直捷,至极容易,至极稳当。下手易,成功速”。上根之人“七日圆成”;下根之人“一生了办”。持名修习方法,虽最为简便与最为直捷,但必须“心诚行勤”,否则一事无成!此为近代天台净土法门系统传入暹罗,当以此始。

与此同时,当时一位崇信天台净土法门的居士谢国梁,亦与上海佛教人士组织“暹罗(今泰国)佛教考察团”一起赴暹罗弘扬天台净土法门。此人为天台人,后出家,法名寂云法师。

寂云法师18871958,俗姓谢,名国梁,天台坦头镇榧树村人,青年时与兄谢国钦留学日本,与康有为、李叔同友善。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于日本的明治大学法科。谢国钦历任《顺六时报》编辑、绍兴检察官、县议会议长等职。民国初,谢国钦任国会议员,黎元洪题赠匾额,上书“国会议员”四字,上款为:“大总统黎元洪”,下款为:“谢国钦”,此匾尚存。上世纪20年代,康有为访天台山时,曾做客于谢国钦家,为题一幅楹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此楹联就悬挂在中堂。1922年,谢国梁准备去东三省任职,在宁波码头,与弘一法师相遇。弘一法师是他日本留学时的学长,与弘一法师一番交谈后,他决定弃官,茹素学佛。在1926年弘一法师参访天台山时,谢国梁在榧树村东山坡上为弘一法师建造了极乐寺。极乐寺有一副楹联联云:“建此寺,行善心,终生极乐;隐深山,护僧宝,了脱红尘。”

1928年冬,上海佛教人士组织“暹罗(今泰国)佛教考察团”,又名“中华净业团”,由心医法师任团长,团员有弘一法师、谢国梁、庞铭新,及雪行等。考察团出发前,为厦门富商陈敬贤居士(南洋侨领陈嘉庚之弟)所闻,电约该团赴厦门一行,故考察团不直接赴香港,而搭乘绕道厦门的轮船,以此因缘,弘一大师才到了厦门,便被留在南普陀寺。而谢国梁与雪行随考察团抵达暹罗,在当地留居,在华侨界弘扬台净土法门,很受到佛教善信的崇敬。1930年回国后,在厦门礼转逢和尚为师出家,法名寂云,号瑞幢。翌年,在南京宝华山受具戒,与高僧巨赞同戒。受戒后,在陕西终南山结茅潜修。抗日战争期间,携钵入川,1946年,在朝拜峨眉山后东归,受居士慕名挽留,住在乐山县嘉定乌尤寺改名了心,号农禅,农耕自给;与马一浮、杨樵谷为友。1956年,自四川致书巨赞法师,欲往北京参学未果。1958年圆寂,世寿71岁。著有249首诗,整理成《农禅诗抄》。诗风类寒山子:“入山犹恐未曾深,空谷惊闻有足音。乞火偶来挑药客,引雏常狎啄余离。蜗书坏壁观三谛,月上虚窗印一心。百道鸣泉孤坐听,为谁呜咽为谁吟。”其“三谛”、“一心”,即天台宗的“三谛圆融”与“一心三观”;其力弘天台净土法门,于此可见一斑。此外与天台谢国梁居士同赴暹罗弘传天台净土法门的演本法师,后又赴暹罗弘法。并担任新加坡佛教总会及佛教居士林导师,连任多年,皈依弟子遍及新、马、泰、菲各地。

上已述及天台宗自宋代起,即“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此即天台净土法门,亦谓之“台净一致”。又天台宗与禅宗在历史上,虽有“教禅相争”之日,亦有“教禅一致”之时。如五代吴越国时,禅宗之法眼宗祖师德韶国师在天台山曾助天台宗恢复十二道场,誉为“智者再来”。明清后又呈现出“教禅兼修”的风气。即修禅宗的也兼传天台宗。被誉为菲律宾近代佛教开山祖师的性愿法师,即是“教(天台宗)禅(临济宗)兼修”的高僧。

据台湾著名佛教居士于凌波《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11月版)载:性愿法师(18891962)俗姓洪,名水云,福建南安人。12岁因患病经久不愈,其父在佛前发愿,如能病愈即许其出家。后病果愈,遂于南安石井东庵礼德山(耀青)上人出家,每日早晚课诵、勤习劳动。由上人取法名古志,字性愿,号栖莲。后与同乡转逢法师在南普陀寺受戒,开堂师是浙江宁波天童寺的净心和尚。二人数年后出外行脚参访时,到了江南,首先到天童寺挂单。

1909年,与同参转逢、性知等出外参访又转往宁波,在天童寺挂单。此时性愿倾心天台法华,时慧明法师在天童寺开讲天台宗宗经《法华经》,他们亦随众听讲。1910年,性愿往阿育王寺朝礼佛舍利,继之到南京毗卢寺,听天台宗第43世祖谛闲法师讲《楞严经》,并习天台教观。谛闲法师在讲经时,一再推崇中国近代之净宗泰斗印光法师。从此,性愿发愿兼修天台净土法门,

1924年,性愿在南普陀寺设佛学研究社,学僧数十人入社受学,开闽南研究佛学之先声。1927年春,他与转物、转解两师赴星洲(新加坡)弘化,会晤在光明山兴建普觉寺的转道法师,七月返国,任厦门最大的寺院南普陀寺监院。

1928年冬,弘一大师偕尤惜阴、天台谢国梁二居士南游,欲赴暹罗,抵厦门,为道俗所阻,住南普陀寺,性愿殷勤接待。弘一大师的《南闽十年之梦影》中,曾述及这一经过。

 1936年,任南普陀寺代理方丈。此时菲律宾佛学会主席吴江流居士派代表至厦门,礼请性愿到菲律宾弘法。19379月出国,只身到菲律宾。菲律宾那时还是美国所属的殖民地,移民局由美国人管理,对新移民限制很严,但对传教师的出家人相当客气。性愿顺利抵达马尼拉,出任信愿寺住持。成为中国佛教南传菲律宾的第一位法师。

大乘信愿寺兴建之初,原是作为侨胞祭祖、荐亡、超度的场所。侨胞界的集会、联络、救济等也在此处举行。惟缺乏僧伽住持,寺务不能推展。性愿以佛家慈悲精神,广开佛学讲座,发愿兼修天台净土法门,随缘教化,接引侨胞加入佛学会,皈依三宝。领导侨界人士组织佛教居士会,加强侨胞间的团结;又组织青年会,接引青年学佛。前后二十余年,菲律宾侨胞皈依三宝者,不下十万之众,使菲国佛教日益兴盛。

菲国佛教,初由信佛人士开其端,性愿抵菲后,佛教日益隆盛,惟弘法事业必赖僧伽推动,以广教化。性老以人才缺乏,助手不足,乃从大陆邀请瑞今、善契、常勤、妙钦等法师到菲国相助。他认为:“欲发展佛教,须多设丛林。”乃请瑞今法师担任信愿寺住持,并在马尼拉市郊的马拉向北山另行创建华藏寺,后在宿务、三宝颜等处也兴建了佛寺,使佛教在菲国日渐壮大。

菲律宾的华侨,约有七八十万。但老的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性愿有鉴于此,支持从厦门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刘梅生居士,先后创办普贤学校、文殊学校,让华侨子弟接受祖国文化。又以信愿寺为主导,创办了能仁中学。

1958年,性愿法师七十华诞,四众弟子及全菲佛教团体成立乘愿老法师七十大寿庆祝委员会,在华藏寺启建祝寿法会,印行天台宗宗经《法华经》一千五百部,广赠祝寿信众,广结善缘。1962年三月初七日,在华藏寺祗园楼圆寂,世寿74,僧腊62。由驻菲大使段茂澜主祭。遗体荼毗,得舍利百余颗,灵骨葬于华藏寺之北隅(参见秦启明:《南洋性愿法师年谱》;闽南佛学院编)。

东南亚华侨华人约三千万,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其中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占70%以上,其次是马来西亚,约占30%。他们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不但与发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与对促进祖国的经济建设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天台宗就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综观天台宗在在东亚,欧美与东南亚的传播,可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是任何文化输出,首先取决于自身文化的先进性。正因为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不仅首次提倡“三教合一”,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佛教,使佛教中国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而且宗风远播太平、大西、印度三洋,也影响了世界佛教的发展。

二是外来文化的传播,必然有一个文化移入、文化冲突、文化相融、文化更新的涵化过程。佛教作为外来的文化,虽诞生于印度,但发展在中国。在传播中必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经智者大师将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并与时俱进,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大支柱之一。天台宗的诞生,发展与传播,成为文化移入、文化冲突、文化相融、文化更新的典范。

三是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人才。从天台宗的创立、发展与传播看,都离不开“文化代有高僧出,各领风骚数十年”。从天台宗唐代传播基地天台山道邃、行满法师,至近现代的传播基地宁波天台宗观宗寺的谛闲、倓虚法师,从传播至东亚的日本、高丽,到近现代的欧美、东南亚,传播历史纵贯1100余年,都是历代高僧与时俱进、不断努力的结果。离开了人才,一切无从谈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