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方志论坛

修志浅谈

发布日期:2014-08-13 10:5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一、修志的三大保障

 

编修志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事业。要编修一部像样的志书,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它是一项历时长、任务重、要求高、工作苦的系统大工程。为了使这一大工程能顺利地实施,并且能保质按时地圆满完成编修志书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编修志书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建立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合作、专家修志”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了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修志原则,就是要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在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前提下,必须具有人力、财力、物力的三大保障。

保障之一  人力保障

人力保障是编修志书的首要保障。在人力保障上,就是要调整志编委、充实编辑部、建立编辑组。

首先是调整志编委。志编委的全称是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志编委是人力保障的关键。一般来说志编委是上轮编修志书留下来的,要续修县志就要调整志编委。并且要按高规格的要求进行调整,应由党政一把手两人任主任,并有其他党政领导任副主任,还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负责人为成员,使修志工作具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了加强领导,在主任和副主任有人事变动的就要进行及时调整。志编委的工作职责要明确,志编委的领导对编修志书工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如组织人事部门在调配人员上予以支持,财政部门在经费上予以支持,统计、档案部门在搜集资料上予以支持,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在编修志书上予以支持,乡镇街道要全方位负责。志编委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在启动时召开动员大会,对编修志书工作进行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每年都要召开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对先进进行表彰,对后进进行鞭策。最后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暨志书的首发式。与此同时,在编修期间召开若干次专题会议,专门讨论确定实施方案、编幅纲目、目标标准、结构体例、大计方针,工作计划等重大问题,以及讨论研究志书稿件的审定。

其次是充实编辑部。充实编辑部是人力保障的根本。编辑部是志编委下设的工作机构,为了能按时保质地完成编修任务,县志编辑部必须是力量充足,组合优化,职责分明的合力团队。县志编辑部的编辑既要走访联络、督促指导,又要搜集资料、编写修改等工作。由于编辑部在编人员不多,要编修志书没有相应的人手力量是开展不了工作的,这就要加强力量增加人员。要通过调足编制人员,借用在职人员,聘用退休人员和特约人员,使编辑部人员得到强化。但主编在招兵买马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编辑部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更要考虑编辑部人员的优化组合,一般来说,县志编辑部人员数量应在20人左右为宜,有固定人员10来人,特约临时人员10来人。但人数太多了要人浮于事,还会出现苦乐不均而影响工作。人员太少了,工作开展不了也是个问题。编辑部人员的优化组合更为重要。一要实行年龄的优化组合。就要实行“老中青”的三结合,从编辑上看,既有70来岁的老年编辑,又有60来岁的中年编辑,还有50岁以下的年轻编辑。既能发挥老年编辑的丰富阅历,广博知识的指导作用,又能发挥中年编辑见地深刻、毅力坚韧的开拓作用,还能发挥年轻编辑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攻坚作用。二要实行专业的优化组合。在专业知识上也要有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人才。因修志涉及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就需要有懂得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但编修志书总体上要以文科人才为主,且兼顾其他学科的人才。三要实行智能的优化组合。在编辑部的编辑中,只有主编是帅才,坐镇指挥协调。其它编辑都应是将才,既能带兵打仗,临场指挥,又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也就是说既能深入实际搜集资料,又能下到基层督促指导,还能自己动手编写志稿。也只有多些将才才能在主编的统帅下,实行智能的优化组合。如果帅才多了,大家都坐镇指挥,就会出现智能的相互摩擦而影响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也应有个别女同志去做些精密细致和档案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充实编辑部不但要注重数量质量,更要注重优化组合。从而使编辑部形成一个优化组合的精英群体。编辑部的全体人员的工作职责必须明确。主编是向志编委负责,也可以说是向县委县政府负责。着力做好人财物的管理工作,上下组织协调工作,要把好志书的各种关口。副主编向主编负责,要全力配合主编做好社会事务的处理,日常工作的安排,琐事烦事的处理,要把好志书的各种关口。责任编辑要向主编、副主编负责,要努力做好自己所分管篇幅部门、乡镇、街道的指导督促工作,志稿的编纂和修改工作,要把好志书的各种关口,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特约编辑要努力协助主编、副主编认真做好志稿的修改工作,并多作些深层次的思考,多提些合理化建议。尤其是县志编辑部的编辑们要严格把好政治关、法律关、真实关、文字关、质量关,千方不能出现政治、法律、真实等问题,否则谁都担当不起。

再次是建立编辑组。编修志书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它涉及到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在人力保障上要建立编辑组也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都要建立编辑组,既要有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又要有23人为成员,负责编修志书工作。各编辑组的组成成员,也要尽量做到年龄、专业、智能、性别等结构的优化组合,使本单位编修志书具有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各编辑组要在县志编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县志编辑部的组织协调下,在编辑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根据编辑要求和坚持编修原则,保质按时完成编修任务。

保障之二  财力保障

编修志书财力保障是根本。正如古人所云,手上无钱到处难,无钱办事事难办。虽则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财力支撑要办成事业,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说,地方志的编修和做其他任何工作一样都需要一定的经费,经费没有落实和保障,地方志编修只能是纸上谈兵。由此可见,财力保障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是预算有保障。要把编修志书的年度开支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就是说要以本年度为单位时间,将编修志书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办公、接待、出差、印刷等费用开支合计起来上报财政部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在年度预算中还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从而按月划拨,确保编修志书的一切费用开支都能得到保障。就是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也要将修志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修志的各项费用开支得到保障。

其次是待遇有保障。在财力有保障的前提下,就要提高县志编辑部修志人员的待遇。尽管编辑部参与修志人员有各种类型,既有在编的现职人员,也有借用聘用的专职人员,又有特约编辑的兼职人员,还有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被聘请培训讲授、参与评审的临时人员,他们都是修志不可缺少的。尤其是需要明确的是编修志书,不但需要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见多识广、文字功底深厚,更是一种艰苦细致的苦思冥想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这样特殊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的付出,更应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和各项待遇。各编辑组也要尽最大努力提高和落实编辑人员的待遇。也只有使修志人员的待遇得到了提高和保障,他们才能静心放心地安心修志,一心一意地用心修志,齐心协力地齐心修志。  

再次是费用有保障。在编修志书的漫长过程中,不但有人员经费的开支,也有其它的费用开支。它既有办公设备、办公费用、打字印刷,又有外出考察、来客接待,还有公务用车等各项费用开支,只有确保各项费用开支的前提下,才能确保编修志书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也要对编辑组各项费用开支要予以保障。

保障之三  物力保障

在编修志书过程中,不但要有人力、财力的保障,更需要物力的保障。

首先是办公场所有保障。编修志书的县志编辑部人员就有10多人,这些人既是坐班制的办公,又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对编修志书是极为不利的,必须有一个明亮宽畅的办公场所,并且每个办公室只能坐2人合署办公。人坐多了对编修志书也是不利的。

其次是办公设施有保障。在有办公场所的前提下,就必须置办好办公设施。尤其是要置办好现代办公设施,既有电子计算机、打字机、复印机、照相机。又要有办公桌椅、档案橱。还要有公文包、笔记本、文件夹、方格纸、各种类型的笔等。各种办公设施和办公用品应有尽有、缺一不可。

再次是公务用车有保障。县志编辑部应配备专用车辆,确保编辑部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开会、采访,督促指导等的用车需要。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对修志人员的公务用车要提供方便。也只有在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公务用车等物力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编修志书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人力、财力、物力的三大保障中,最为根本的最为重要的是财力保障,也只有有了财力的保障,才会有人力和物力的保障。

 

 

二、纲目的三大编法 

 

要编修志书,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要编好纲目。为了编好纲目,就必须注重纲目内容的完整,纲目结构的合理,纲目职责的明确等三大编法。

编法之一   纲目内容要完整

志书是记载本行政区域在断限内的政区、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也是一部本行政区域内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是非常完整的。因此,在编写纲目时,就必须是完整的。

首先是纲目构成要完整。全编志书一般应由前置、正文、后置等三大内容构成。在前置内容中,应由地图、照片、序言、目录、凡例、概述、大事记等构成。正文内容也是本志书的主要内容,它又是其自身具有质的规定性的七大方面内容构成的。这七大方面的内容是政区、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乡镇等,它也是本志书在断限内必须记载的七大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就是本志书的编章结构也是按照这七大方面内容,分门别类科学有序地进行排列的。在后置内容中,它是由丛录,录的附录、原始文献、补遗考证、索引、后记、编纂机构和编纂人员构成。

其次是纲目编章要完整。志书正文内容的政区、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乡镇等七大方面内容的构成,是志书的总体性上的完整,而纲目编章的完整性却指的是各行各业的内容在具体性上的完整。尤其是随着社会化的进程,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细化,更为突出的是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的行业和新的工种不断涌现,为了做到纵不缺项,横不缺目,就是说纲目的编章节都要编得完整,以免日后搜集资料的不完整和编修志书的缺东少西的不完整。也只有将纲目编得完整了,才能使志书编修得完整。

再次是乡镇分志要完整。在以往的编修志书中,以及在二轮编修志书的前期也可以说是编修好了的志书都没有将乡镇作为分志来编修的,只是在建置中出现乡镇多少个和多少个行政村,以及多少个居委会等。乡镇的基本情况只能在大事记中有些体现,而乡镇的基本的整体情况志书中是没有记载的,而二轮编修志书的后期都将乡镇作为分志来编修的。既然将乡镇作为乡镇篇来编修,就应有完整的内容,也就是说乡镇要单列成编,每个乡镇、街道单列成章,每个乡镇、街道在一章中都应有政区、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六大方面的内容,使其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分志,使每个乡镇街道的总体概况和发展现状,以及特色风貌都能得到记载。

编法之二  纲目结构要合理

纲目结构的合理是通编志书结构合理的先决条件。为了使纲目结构的合理,就必须实行纲目归类的合理,纲目排列的合理和纲目章节的合理。

首先是纲目归类要合理。在纲目设置上,既要按照常规性的要求归类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进行归类设置,使科学分类与现实社会分工,全志整体性与分志相对独立性的关系处理妥当。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升格和降格使用适当,标题简明准确,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标题不重复。又要按照对口性的要求归类设置,就是要把正文各篇内容的设置与正文的政区、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乡镇等七大内容相对口。还要按侧重性的要求归类设置,这就是说某一行业或某一事物有好几个编目可归类的就要按其侧重性的要求归类设置。如旅游,它既是文化内容,又是经济内容,但因旅游业是正在兴起的朝阳产业,就应将其归类到经济内容更为合理。又如广播电视,它既是文化内容,又是经济信息内容,尽管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互联网都已归到经济内容,但因广播电视是大文化的管理部门宣传部在管的,就应归类到文化内容上来。更为主要的是要尽最大限度精简篇数,凡可归类的一定要归类,凡可合并的一定要合并。如农业、林业二篇就可归类为农林牧业篇;民政、劳动人事二篇就可归类为社会事务篇;科技、教育二篇可合并为科技、教育篇;卫生、体育二篇可合并为卫生、体育篇,只有那些无法归类和无法合并的才单独设篇。如土地管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尤其是要在最后设立专记编,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特殊意义的重要内容、重要事物、重大事件、重大项目等,采用专记的方式予以记述。专记是综述式的深层次的记述,是为了提高本区域的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还可提高志书的质量,而将相关内容进行专记的。特别是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既可单独成篇,又可实行专记。然而,单独设篇,具有内容完整、清晰明了的优点,但平铺直叙的记述,就会出现与其他篇幅内容的重复而冲淡了特色内容。实行专记不但能完整记述,而且是有深度的记述,更加彰显了特色内容。所以说对地方特色内容设篇,还是专记值得研究。

其次是纲目排列要合理。全编志书纲目的排列一般是先排前置内容,接着排正文各编内容,尔后排后置内容。但在正文各编的排列中也要合理排列。要先排政区编,接着排自然编,尔后排社会各编,再到经济各编、政治各编、文化各编,最后是乡镇编。在同一大类内容中也要按照顺序,合理排列,如经济类,先第一产业农业到第二产业工业,再到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同一小类内容中也要按照顺序,合理排列,如农业类,先农业,到林业,到渔业的顺序进行排列。有些同一大类的也可以按照常规排列顺序进行,如政法类,先是政法,接着是公安、检察、审判,再到司法;又如文化类,先是科技、教育,尔后是文化卫生,最后是体育。总而言之,按照归类要求和常规排法进行排列就是合理的,否则就显得不够合理而感到别扭。

再次是章节设置要合理。每编纲目都有章节是相同的,但章节的多少却是不同的,有些编章节较多,有些编章节较少,每一编的章节都是有差异的。但章节如何设置才算合理,其要求是:一要坚持章节的职能性,按照职能设置也是章节合理设置最基本的标准,也就是说部门单位按工作职能,乡镇街道按分志要求,各行各业按工种岗位,各服务单位的按服务内容来设置章节,该多的设多,该少的设少;二要实行章节的细化性。在根据工作职能设置章节的前提下,要把章节设置得越详细越好,因详细的章节,使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编辑组的编辑们一看就一目了然,也可以说细化的章节具有编写的明了性和可操作性。三要坚持章节的完善性。因志书的编修一旦定下来,是不能轻易变更的,但章节的设置可以根据工作职能的变化和工种的增减进行调整,既可增多,也可减少,尤其是有些职能或工种存在的而没有编上章节的就要将其补编上,职能或工种消失了的就要将其去掉,也只有该补的要补,该删的要删,才能使章节设置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编法之三  纲目职责要明确

编写好纲目不但是志书编修的前提,而且也是为了便于明确职责,使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编修任务。所以说在编写纲目时,就必须将职责予以明确。

首先是单编职责要明确。能单独成编的基本上是较为完整的行业体系,也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因此,凡是单独成编的部门要负起责任,明确自己的职责,就要想方设法组织人员予以落实,要责任到人,不但要完成县志编修的职责,而且也要尽量将其编修成分志。

其次是综合职责要明确。所谓综合职责就是按行业门类归类在一起而成编的,它是由多个部门的工作职能或多个岗位工种组成的。为此,各个部门单位要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能,既要编修好章节内容,又要将其所编修的章节内容自行成编,而编修成本部门本行业的分志。县志编辑部就要负起综合职责,既要督促指导各部门单位编修好章节内容,又要将其章节的内容予以纂稿使其成编。

再次是交错职责要明确。所谓交错职责就是其一内容多处出现的。既是在自己单独成编中出现,又在其他编章中出现,这种交错出现的内容,应由职能相对口的部门单位负责提供资料,县志编辑部负责协调沟通落实资料,再由其他成编的单位负责编纂成稿。也只有职责明确,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各负其责地把志书编修好。

 

 

三、资料的三大搜法

 

    要编修好志书,搜集好资料是关键。为了把资料搜集好,举行了地方志业务培训,省方志办市县处副处长、研究员、博士周祝伟,他引用经典非常深刻地讲解了资料在方志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搜集资料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内容上,要紧扣地域性,注重合理性,突出实用性,留心存史性,兼顾典型性。在落实上,要从大处着眼,把握时代发展特征,从小处入手,搜集典型资料,记述社会变迁。在步骤上,先普查后细查,先内后外,先口碑后文献,先文字后实物,先古后今,由远及近,先易后难,先直接后间接。在方法上,查阅图书资料,摘录、复印档案报刊等,调查访问,发函索取,座谈会征询,发文征集,创办刊物征集,利用互联网征集等。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要注意事项、真伪鉴别、资料整理、卡片制作等内容。听了周博士精彩辅导深受启发。为了将周博士精彩深刻的辅导内容,在搜集资料中得到落实运用,本文再谈些具体搜集方法。

搜法之一    搜集的作战法。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也要像打仗一样,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一环扣一环,将本志书断限内所有资料搜集起来。

首先是集中歼灭战。这就是说将所有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参与编修志书的编辑人员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培训,掌握方法,明确目的,统一行动,统一要求。并将其分成六个小组,由县志编辑部编辑人员带队到县委办公室《三门信息》、县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县新闻中心(三门报社)、县广播电视台、县统计局、县档案局等六个单位有全县性资料源的地方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时,一定要注重资料的完整性,就是说对事件所发生的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六大要素都要记录完整,缺一不可。否则就是不完整的资料而成了无效的资料。这样集中起来搞它一到二个月,就能将本志书断限内在以上六个单位中的各种资料搜集起来,并由县志编辑部统一存档保管,哪个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需要的随时可以来查阅。如果由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自行分头去搜集的话,那种秩序混乱、历时久长是不堪设想的,更有先例可以说明,据说县人大要编修《三门县人大志》,单在县档案局查阅资料就有4人,花了10个月时间。以此类推,要编修《三门县志》共有150多个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参与,每个单位查阅资料按县人大折半为1 2人,花5个月时间,共有200来人到县档案局查阅,全部到位的话,县档案局提供不了那么多的档案,也没有那么大的场所可容纳那么多人,只能实行轮流查阅。就是将县委办、县府办、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台、档案局、统计局查阅资料的都实行轮流查阅,每次安排50来人到上述6个单位轮流查阅,至少需要2年左右时间才能查阅完毕,否则,要么出现秩序混乱而无法查阅,要么出现有的在查,有的无法可查,要么拖延时间而影响了志书编修进程,要么出现志书资料查阅不完整,而影响志书质量。为此,必须采用集中歼灭战的方法查阅,只要花2个月时间就能将花2年的工作做好,并且能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地进行,何乐而不为呢?这样集中性搜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能达到共同劳动和资源共享的好成效,也是节约人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其次是分散阵地战。所谓分散阵地战,是由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分散进行,以守士有责的态度,对本单位的资料进行查阅。着手要查阅的是在志书断限内有日志、会议记录、会议报告、工作总结等。二是由县志编辑部把编辑部人员分散到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查阅相关资料,并查阅县委办公室日志、县政府办公室日志来搜集相关资料。在分散查阅资料的阵地战中,也要按照规定要求,认真仔细地查阅,尤其是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在查阅本部门单位资料时,更要认真仔细,不能放过任何原始资料的信息源,也要像集中起来的要求一样把资料搜集好。

再次是拾漏扫尾战。编修志书涉及到方方面面,通过以上二种方法搜集资料还是不够完整的。也正如打仗一样,通过以上两大战役打下来,也需要清理战场。为了打好拾漏扫尾战,一要做好到外地查阅资料,既要查阅纵向上级资料,就是要到省市方志办、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馆藏资料中查阅出与本区域相关有用的资料。二要查阅横向邻邦资料,就是要到本区域相邻的县(市区)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查阅与本区域有地缘相关的人和事,以及变迁沿革资料。还要到外地查阅本籍名人在外地和外地名人在本区域相关的资料。到外地查阅资料一般应由县志编辑部组织人员统一查阅,各部门单位需要的也可以对口查阅。三要做好抢救活资料。抢救活资料指的是要通过现有相关人员的采访、座谈、回忆等工作来整理和搜集资料。一要采访对有些重大事件亲身经历者的老同志、老干部。二要动员一些老同志、老干部撰写回忆文章。三要召开社会名流、著名人士、企业家等多种典型的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来畅谈某一时期,某一事件、某一单位,整个区域内所发生的方方面面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自己的看法,并且将他们座谈内容记录下来。要把以上这些内容都作为搜集资料组成部分,要通过抢救活资料的办法来搜集更为详细、更为鲜活的资料。总而言之,通过拾漏扫尾战的方法来搜集资料,使资料搜集得更加完整,更加详细。

搜法之二   鉴别的核对法

为了确保志书的真实性,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已搜集的资料要进行认真仔细地予以鉴别核实,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就要对资料反复进行核实。

首先是自我鉴别核对。这就是说,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在搜集的基础上重新核对一遍。也就是说与原来抄摘的文件、总结、报告、日志、记录等重新核对一遍,免得抄摘差错。尽管这是一种相当繁琐的重复劳动,但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必须重新核对一遍。

其次是上下鉴别核对。所谓上下鉴别核对,就是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所搜集的资料与县志编辑部组织人员到全县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信息简报、档案局、统计局、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到外地搜集的资料,进行相互比对地鉴别核对一遍。通过核对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是否相同,其结果是相同的,就把它作为真实资料予以存放起来,如果发现两者不同的,就要重新想办法进行佐证鉴别。

再次是佐证鉴别核对。因某事件只有在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搜集的资料中有,而在全县性搜集资料中没有的,或者是在全县性搜集资料中有,而在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搜集的资料中没有的,但此事件又要编修到志书中去的。这就要查找原始资料来证实该资料的真实性。如果原始资料又查找不到的,就要通过当时参与此事的当事人,通过他们回忆的采访来证实该资料的真实性。也只有通过自我鉴别核对,上下鉴别核对和佐证鉴别核对的方法证实所有查找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为了确保志书的真实性,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化时间、化精力、用心尽职地把面广量大、繁琐重复的机械劳动的资料鉴别核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搜法之三  整理的并举法

搜集到的资料经过自我核对,上下核对和佐证核对之后,已经成为了真实可用的资料。为了编修志书的方便和发挥资料的存史作用,就必须对资料进行整理建档。为了更好地将资料整理建档,就必须做好资料整理的登归并举,摘编并举,上下并举等并举法进行整理。

首先是登归并举。所谓登归并举,就是说该登记的要编号登记,要归类的要编号归类。也就是说对实物资料、文献资料、调查资料等都要进行编号登记,从而建立起登记档案。对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起来的方方面面资料,既要按时间归类,就是说要按时间顺序排列归类。又要按内容归类,将内容相同的归在一起。还要按形式归类,如文字的同文字的归在一起,图照的同图照的归在一起,并且要实行归类索引。

其次是摘编并举。在对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类的基础上,要将它制作成卡片,建成档案资料。在制作卡片时,要采用摘编并举的方法进行。所谓摘就是摘要摘录。摘要就是将资料内容的要点摘录下来,制作成资料卡片。摘录是将资料内容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等六大要素都摘录下来制作成卡片。编就是编写资料长篇和编写专题资料。这也是编修志书必须要做的工作。为了将资料长篇和专题资料编写好,就要统揽资料,熟悉情况,编制提纲,设计格式,划分板块,落实任务,组织编写,汇集统稿。就是要将该事物、该事件、该项目、该内容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经历状况、作用影响等,都要记述清楚,作为档案资料予以存史。

再次是上下并举。在整理资料建立档案中,要上下并举进行。这就是说,县志编辑部,不但要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予以整理建立档案,而且要将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所搜集的资料收集上来一并归类整理到自己组织搜集的资料中去,整理建成档案。从而形成《三门县志》统一完整的档案资料予以存史。而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也一样,不但要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予以整理建成档案,而且要将县志编辑部组织人员搜集到的资料,与本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相关的内容转录过去,一并归类整理到自己搜集的资料中去,整理建成档案,从而形成本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统一完整的档案资料予以存史。

 

 

四、编辑的三大学习

 

编修志书是一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并且是阶段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经常性工作。正如古人所云,人生难得二度修志。修志之人都是刚刚接触的工作,就是文字功底深厚之人,也需要好好学习。所以说所有编辑人员都要好好学习,尤其是县志编辑部的编辑们更要好好学习。又如古人所云,磨刀不误砍柴功,也就是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少走弯路,得心应手地把志书修好。其学习内容就有走访、文件、样本等三大学习。

学习之一  走访学习

要做到走访学习,是编辑们要学习的首选内容,也是必须要做的。

首先是走访上级主管部门。从行政管理上看,所有部门都有其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志办公室也不例外。中央有中国地方志编纂指导小组,省、市、县都有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它们既是上级主管部门,又是业务指导部门。要编修志书就离不开它们的指导帮助,为了修志的顺利性和认识的正确性,就必须走访省市主管部门。为此,要么到省市主管部门登门走访,要么将他们邀请来进行咨询,从而使县志编辑部的编辑们对编修志书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也更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与此同时,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的编辑们,也应走访县志办,向县志编辑部的编辑们请教指导。

其次是走访专家学者。正如古人所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会有行家里手和专家学者的,尤其是编修志书是一项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更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在专家学者中,既有省市主管部门确定的专家学者,也有其他部门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为了使志书编修得规范性和创新性,确保志书的质量,这些专家学者也是编辑们必须走访请教的,要么实行登门拜访,要么将他们邀请到单位来咨询请教,这样一来,既能得到他们启发指导,也能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又能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使编辑们能大开眼界而豁然开朗,这就为编修志书指明了方向,也为提高志书质量打下了学识基础。

再次是走访社会名流。县志编辑部的编辑们不但要走访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更要走访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名流。他们有的是上轮修志的老前辈,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有的是见多识广的老教师,有的是著书立学的大文豪。要么实行登门拜访,要么召集他们来开座谈会,要么个别邀请他们来办公室咨询请教。因社会名流对本行政区域内一些重大事件较为了解,尤其是他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见地深刻、文笔较好,他们对域内情况较为熟悉,对事物认识较为深刻,他们的观念较为新颖,他们的思路较为敏捷。为了使志书编修得有地方特色,就必须走访请教域内的社会名流,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把志书编修得更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学习之二   文件学习

编修志书从中央到地方都是非常重视,国务院和省政府都相继出台诸多文件,对如何编修志书作了科学的部署,这些文件是编辑们必须好好学习,在文件学习中要注重全面性、把握性和操作性。

首先是学习文件的全面性。就是要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的质量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令《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对于以上这些文件,编辑们要认真学习,不但通读全文,还要认真讨论,对文件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内容都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编修志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编修志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是学习文件的把握性。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全面学习提高认识,而且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既要把握编修志书的指导思想,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把握编修志书的三大原则,要坚持依法修志的原则,志书不得修各种违法行为和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客观性、真实性、合理性的要求,如实地记载志书编修期限内所发生的一切人和事。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既要规范编志,要按照凡例和规定要求编修志书,又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还要防止差错遗漏等错误现象的出现。更要把握编修志书的完整内容。志书内容是反映本行政区域的政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并且要求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反映事物基本特征,记述有深度。

再次是学习文件的操作性。在学习文件时,对那些是有直接操作性的内容必须学深学透,学以致用。在行文上,必须按照编纂行文通则的要求,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行文严谨,朴实流畅。在体例上,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内容记述的要求。在体裁上,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述、记、传、图、照、表、录、索引等都要符合体例要求。篇目的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在出版上,要符合国家关于出版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编辑校对符合国家关于图书质量管理的规定。总而言之,在学习文件时,以上这些内容,必须学以致用。

学习之三   样本学习

所谓样本学习指的是要认真地学习古今以来,已编修出版的各类志书。在样本学习中,要注重学习的广泛性、借鉴性和创新性。

首先是学习的广泛性。为了认真做到学习的广泛性,就是要对古今以来编修的地方志书,都要进行学习。既要学习上级省市编修的地方志书,又要学习同级兄弟县(市区)编修的地方志书,还要学习上级部门编修的部门志和专业,更要学习本区域内有史以来编修的各类志书,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以及是现代和当代的都要认真地广泛地进行学习。

其次是学习的借鉴性。学习各级各类志书的目的是为借鉴作用。要在学习中吸取经验和好的编修方法,尤其是在编制志书的纲目中更要借鉴他人的篇幅纲目的安排。在学习省市志书时,要借鉴他们对市(地)及县(市区)分志的编写方式,而搞好乡镇分志的编写。在学习专业和部门志书时,要借鉴他们如何写好部门志和专业志。在学习本区域已编修志书时,是为了本轮志书怎样与前志的有机衔接。总之要有目的地有借鉴地进行学习。

再次是学习的创新性。编修志书是大同小异的,但不能编修得千遍一律。既要把志书编修成“百科丛书”,又要编修得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特色志书,这就要做到学习的创新性。因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想编修出一部有特色的志书,也离不开创新。也就是说在学习各类志书时不能照搬照抄,要有思考性的研究,在借鉴性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创新性的前提下,要着力挖掘本行政区域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内容,更要重笔浓墨地予以记载。更为主要的是县志编辑部的编辑们要把学习的创新性,贯串于编修志书的始终。而所有参与编修的编辑们也要注重创新,通过所有编辑共同的学习和努力的创新,从而提高编修志书的质量。 

 

 作者:三门县县志编辑部编辑胡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