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方志论坛

修志浅谈续4

发布日期:2014-10-24 09: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十七、修志的三大机遇

在二轮修志的当今时代,修志工作面临的是太平盛世,领导重视,条件优越的三大良好机遇。为此,修志者尤其是方志办和编辑部就要充分利用这三大美好机遇,把志书编修得更好。

机遇之一  太平盛世

修志是中国的传统,历朝历代都要编修志书,但在太平盛世的当今时代,更是编修志书的大好机遇。

首先是盛世可有内容可修。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全面实施,各项改革开放措施日益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文化日益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新的风尚不断得到弘扬。这些客观地真实地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变化的状况,为编修志书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具体内容。所以说编修志书者一定要将太平盛世在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具体状况要编修好,使后人能看得出太平盛世的美好状况。

其次是盛世可以直言修志。修志是以客观真实性的要求来记载事实状况的,也可以说是以直言不讳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半点虚假成份和个人感情色彩的,也只有太平盛世的时代才能使人直言修志。假使不是太平盛世,在运动不断中折腾,或者有党派之争,以及内部分歧,无论是何种现象存在,要想直言修志,就难以直言了,必定要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有干扰就又难以直言修志了,修志者要想直言修志也担当不起。所以说太平盛世可以直言修志。

再次是盛世可以顺当修志。修志是一项历时长,任务重,要求高的系统大工程,并不是一朝一日就能编修好的,也只有太平盛世才能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有条不紊地进行,按时保质地把志书编修好。假使不是太平盛世,或者战乱时期,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都得不到保障,修志怎么能得到保障呢?这在远久的过去,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已经启动了或已部分编修了的,而中度停止是有过出现的。更为主要的是由于战争还在进行,受到战乱的影响,压根儿无法真实地记载那一时期的内容,也只有待战争停息之后方可记载。

由此可见,太平盛世是修志难得的好机遇,也是难得的好天时,一定要用足天时,把修志工作做好。

机遇之二  领导重视

修志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也离不开领导的重视。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修志工作,这也是修志工作难得的好机遇。

首先是中央领导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工作。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五次方志工作会前专门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他提出的“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大命题,蕴含深刻,立意高远,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刘延东副总理特别强调地方志“一定不要变成完全的事务性工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还强调了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修志原则,就是要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国务院早在2006年就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在2008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由引可见,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领导对编修地方志工作是十分重视的。

其次是省市领导的重视。省市领导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也是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的。在2011年浙政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在2012年夏宝龙省长签发了《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省委省政府是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的。尤其是省市志办更是重视方志工作,省方志办主任泮捷军一听到三门要修志就亲临三门指导,尔后又亲自参加修志动员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紧接着又带领省志办主任助理韩锴和省市处副处长周祝伟等人来三门,为三门编辑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就是市志办既要正常性地召开方志工作例会,又要到各县市区指导工作。在三门修志工作启动时,市志办主任林明达和周月芹处长多次来三门指导工作。

再次是县内领导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对修志工作都是非常重视的,我县也不例外。一是县委书记和县长二人担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这是县领导重视的最高体现。二是在修志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作动员报告,常务副县长部署修志工作,县长亲自主持动员大会,这是会议的最高规格。三是在修志动员大会召开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部长两位县领导到县志办了解指导工作。四是在修志动员大会上,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动员大会,在业务培训会上不但编辑人员参加,也有部分分管领导也参加培训。以上这些事例就能充分说明了县内各级领导对修志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由此可见,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修志工作,县级领导也非常重视修志工作,这也是修志工作的大好机遇。

机遇之三  环境优越

修志环境系指实施修志所面临的周围境况,修志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和制约,要使修志工作正常高效地开展,离不开对修志环境的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修志环境按其性质分,它包括修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修志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社会环境。按层次可分为修志的宏观环境、    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但从当今时代来看,无论是何种环境都是非常优越的。

首先是宏观环境优越。编修地方志的宏观环境,是指党和国家有关修志的方针政策。在二轮修志的当今时代,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长,社会进入和谐发展的太平盛世。中国有悠久优良的修志传统,党中央、国务院把全面客观系统地编修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对待,二轮修志工作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展开的。要在宏观上用好上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编修地方志工作重视的优越环境,要努力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做到“一纳入,八到位”的修志工作要求。

其次是中观环境的优越。编修地方志的中观环境是地方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对编修地方志工作的态度。在二轮修志中,地方党委政府对修志工作都是十分重视的,也可以说,修志的中观环境也是非常优越的,要在中观上用好地方党委政府对修志工作的重视,从而推动和促进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领导对修志工作的重视。县志办要借县委县政府和县志编委领导重视的东风,将全县性的修志工作进一步发动起来,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下去。

再次是微观环境的优越。编修地方志的微观环境是志办本身承担修志工作的能力,是修志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境。在编修志书宏观环境和中观环境非常优越的前提下,编修志书的微观环境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改善和优越,不但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得到了保障,修志人员的待遇得到了落实。在优越的微观环境中,志办人员要做到认识充分,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把修志工作做好。所有编辑人员都要明确职责,各负其责,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修志工作做得更好,为编修一部一流的、有价值的、高质量的志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而言之,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优越的修志的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用好天时,借道地利,促进人和,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把志书编修好。

 

十八、修志的三大难题

在太平盛世的当今时代修志具有盛世修志,领导重视,环境优越等三大良好机遇,但在修志的实际工作中,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队伍不齐整、资料不好找、进展不平衡等三大难题。面对三大难题,县志编辑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从而促进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难题之一  队伍不齐整

修志工作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编辑队伍的不齐整,也就是说在修志过程中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的编辑人员始终处于不齐整状态。如在前期修志启动阶段,尽管编写人员名单已上报了,业务培训也已参加了,但在实际上还有许多编写人员没有到岗开展工作的。而到中后期则会出现有些编辑提拔担任领导了,有些已调离本单位,有些已退休不想干了,有些因其他原因离开了。所以说人员不齐整是始终存在的。县志编辑部就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编修人员的齐整。

首先是队伍不齐整的原因。修志编写人员不齐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启动阶段,既有认识上的原因,由于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领导认识没有到位不够重视而没有落实编写人员,又有时间上的原因,由于修志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在短时间内也蛮难物色到像模像样的修志人员,也只能继续处于物色之中,还有人才上的原因,修志工作是阶段性极强的工作,并不是经常性的工作,正如古人所云人生难得二度修志,要想找几个修志行家来修志也的确蛮  难找的。也正如人们所说的,修志人是有学历有文化的人,但并不是有学历有文化的人就能成为修志人,修志人难找也是客观存在的。而在中后期修志人员不齐整,主要是客观原因,而离开了修志岗位。所以说,人员不齐整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其次是队伍不齐整的影响。编修志书必须依靠每个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都有人参与的广泛的完整的编辑队伍,才能将志书编修好,缺任何一个部门单位都是不行的,编修队伍必须是齐整的。尤其突出的前期缺岗,修志工作无法进行,中后期缺岗也要影响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更为主要的是那个部门单位编修人员缺岗,不但要影响本单位的编修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要影响到其他单位的编修。特别是工作进展上的影响则更大,因其要形成干与不干一个样,有人无人一个样,既然有样,人人都要学样,这就要严重地影响到全志编修工作的进程。

再次是队伍不齐整的对策。要编修志书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完整的编修队伍是无从谈起的。县志编委会尤其是县志编辑部要高度重视编修队伍建设。一要督促帮助。 编辑部人员要反复不断地下到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督促落实编修人员,并且要求编修人员及时上岗并坚守岗位,认真开展工作。还要积极地为各部门单位物色推荐修志人员,尽最大努力将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的行家们集结起来共同参与编修志书。二要搞好培训。编修队伍建立完整以后,在原来全县性大规模的业务培训基础上,要继续搞好培训,既可采取小集中的方式,由编辑部人员将自己所承担的部门单位编修人员集中起来进行业务培训。也可采取分散的方式将编修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培训。还可以实行编辑部人员与分管单位一对一地进行业务培训。通过编辑部人员对其进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三要加强指导。县志编辑部人员要经常不断地到自己所承担的部门单位进行指导,要深入到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中去,要与部门单位的领导要多加沟通多加联系,要与编修人员不断交换意见和看法,还要多听取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老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使编修人员在工作方法上不断提高,在工作兴趣上不断增强。尤其是在中后期,有些部门单位编辑人员若有缺岗,编辑部人员也可顶岗续修,从而确保修志工作顺利进行。

难题之二  资料不好找

编修志书搜集资料是关键,也只有资料搜集得完整真实才能使志书编修得完整真实。但资料不好找却成了编修志书的一大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是资料不好找的原因。资料不好找是有各种原因的。一是在过去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各部门各乡镇都是没有建立档案台账的,也没有日的。到本世纪以后各部门各乡镇基本上建立了档案台账,但上世纪的十几年的资料就很难得到完整的搜集。二是本县年鉴是从2002年开始编修的,而本县二轮志书的断限是1989年开始到2013年止,在2002年之前的十几年时间没有年鉴可查找了。三是本县报纸是从199610月开始办报,中途又停了若干年,在报纸上又有若干年没有资料可查找的。四是有些部门单位将会议记录及工作总结都丢了,这又增加了资料搜集的难度。五是最为突出的是乡镇在1989—2013年间进行了三次的政区变动,在1992年先从33个乡镇6个区一个区级镇撤扩并为16个乡镇,后又撤并为14个乡镇,在2013年再撤并为3个街道,6个镇,一个乡,在变动搬迁之中有些资料已经失落了。所以说资料不好找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其次是资料不好找的影响。资料是编修志书的关键。没有资料闭门造车是编修不出志书的,即使编修出来的志书,也是不够完整的。资料也是编修志书的素材,更如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工程建设就无从谈起的。也正如人们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资料对于编修志书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资料对编修志书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将资料搜集完整详细。

再次是资料不好找的对策。资料不好找有其客观原因,对志书编修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必须想出对策将资料搜集好。一是搜集好内部现成资料。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应该将本单位的日、档案、会议记录、工作总结等现成资料搜集好。二是搜集好外部现成资料。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应该到档案局、统计局、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台、三门信息(县委办)、政务信息(县府办)等处,将历年来与本单位相关的内容资料搜集起来。三是搜集好内外顺延资料。这就是说在搜集好内部和外部现成资料后,就要以内外现成资料为线素,再召集本单位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社会上的著名人士和老教师来开座谈会。通过他们的座谈回忆,将资料搜集完整。也可以实行登门拜访的方式或由以上这些人写回忆录的方式将资料补充完整,使资料不好找的难题得以解决。

难题之三   进展不平衡

修志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是非常重视的,就是县级领导也是相当重视修志工作的,甚至到部门乡镇领导也是重视的。尽管如此,但修志工作却自始至终会存在着进展不平衡问题。县志编辑部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使修志工作能顺利进行。

首先是进展不平衡的表现。修志工作进展不平衡在前期的表现是自从县里在六月份召开了县委书记作动员、常务副县长部署工作、县长主持的高规格动员大会,在六月底邀请省志办领导进行业务培训后。但在七八九三个月编辑部人员陆续下到部门乡镇了解情况,具有五种情况,第一种是建立了班子,落实了编辑,明确了职责,开展了工作,甚至要编修部门志、行业志。第二种是班子搭起来了,编辑明确了,工作正要开展了。第三种是班子建立了,编辑人员虽已落实,但没有到位。第四种是机构虽已建立,但形同虚设,因编辑人员未落实,没有开展工作,甚至连会议都没有开过。第五种班子未建立,编辑未落实,压根儿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由此可见,前两种情况认识、措施、工作等都是到位的。后三种情况也可以说对修志的认识未到位、领导未到位、工作未到位,更谈不上规划、经费、设施、编制的到位。然而,修志工作进展不平衡在中后期表现是有的部门单位已编修成了部门志、行业志,有些部门单位没有编修分志,但所提供的志稿还是可以的,有些部门连志稿都提供不上,有些部门单位所提供的志稿却是工作总结。

其次是进展不平衡的原因。修志工作存在着进展不平衡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从认识上看,县领导的认识是到位的,但部门乡镇领导的认识有的到位,有的没有到位,要使所有部门乡镇领导的认识到位,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编辑人员的认识有的到位,有的没有到位,要使所有编辑人员的认识到位也需要一个过程。而广大干部职工的认识到位,更需要一个过程。也只有认识到位了,对修志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才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做到领导、机构、规划、编制、经费、设施、工作的到位。由于认识上的差异,自然而然会出现工作进展上的差异。从工作上看,修志工作与做其他工作也是一样的,也需要一个贯彻实施和努力推进的过程。更何况修志工作虽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事业,但它毕竟不是立竿见影出成绩见成效的工作,而被人们轻视忽视也是在所难免的。从态势上看,有的工作是下热上冷,因群众有迫切要求,就推动着领导下决心把此项工作做好。有的工作是上热下冷,是上级要求做的或领导要求做的,要推动下去,自然而然也需要一个逐步热起来到全面热起来,再到轰轰烈烈地干起来的发展态势。修志工作有如上热下冷态势存在,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发动,不断地推动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从进展上看,任何工作的进展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任何工作的进展都在平衡与不平衡之中推进的。所以说无论是从认识上工作上看,还是从态势上进展上看,工作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要使不平衡转变成平衡的工作态势,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推动力。

再次是进展不平衡的对策。编辑部不但要了解进展不平衡的表现,分析进展不平衡的原因,更要采取有效对策,使全县修志工作都能平衡地进展。一要再发动再认识。县志编辑部人员要以县里召开的高规格的动员大会为契机,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修志工作十分重视为底气,要底气充足地反复不断地到各部门和乡镇街道进行再次发动,使部门乡镇街道的领导们能提高认识,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再联络再督促。县志编辑部人员要反复不断地与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的编辑人员取得联系,督促他们开展工作。三要再依靠再借力。对于有些部门单位通过县志编辑部人员的不懈努力还趋于落后状态的,就要向县领导汇报,要求县领导出面予以督促,要依靠领导和借助领导的力量把此项工作抓起来。四要抓两头带中间。抓两头带中间指的是抓住先进的先头部分,抓住后进的后头部分,从而带动中间的发展,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好方法之一。修志工作也不在例外,无论在前期还是在中后期,都要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工作方法,树立先进典型,鞭策后进,推动中间,促进全面平衡发展。

 

十九、修志的三大考验

     志书编修好之后 ,不但要经得起真实性和历史性的考验,并且还要经得起领导满意,专家肯定,笔者认可的三大考验。尤其是志书样本出来之后,就要与领导、专家和部分读者见面。如他们认为是可以的,说明志书编修是成功的,反之则然。所以说编修志书一定要经得起领导、专家和读者的三大考验。

考验之一  领导满意的考验

志书编修好之后,要经得起领导满意的考验,既是有其原因,又是必然的。因此,一定要想方设法将志书编修好,能经得起领导满意的考验。

首先是领导满意的原因。编修志书虽则是完整地、客观地、真实地记载本行政区域在志书断限内的历史与现实状况,并不是围绕着领导而编修,更不是为领导树碑立传。但在志书编修后要经得起领导满意的考验却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一是领导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志书的编修工作,当地领导也不在例外。由于领导对修志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更为重视志书编修得怎么样。二是领导的优势。领导们是站得高,看得远,在其位,谋其政,具有高层次的决策,深层次的理解,全局性的意识,长远性的谋划,渊博性的知识,广泛性的见识,时代性的把握,特色性的掌握。领导们这些明显的优势特点,对于编修一部有特色的有质量的志书很有指导意义的。三是领导的参与。领导们不但关心修志工作,而且参与修志工作,在启动阶段的动员大会上,领导们既要作动员讲话,又要对修志工作进行部署。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对修志工作既要对上一年进行全面的总结,又要对新的一年进一步部署,还要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在平时既要到县志编辑部进行视察指导,又要听取主编的工作汇报。所以说他们不但是修志工作的领导者,也是修志工作的参与者,对志书修得好与不好很有发言权的。

其次是领导满意的要求。编修志书要使领导满意不但有其客观原因,更为主要的是领导的满意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其基本要求的。一是总体内容的要求。领导要求志书编修得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原则性,严格把好真实关、政治关、原则关、质量关,确保志书的质量。二是基本标准的要求。领导要求入志的各类事件、各种人物等必须严格按照原定标准入志,以及对志书的其他内容所定的标准也必须严格遵循。三是时代特征的要求。领导要求编修志书也要与时俱进,要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

再次是领导满意的对策。编修志书能达到领导满意对提高志书的质量是极为有利的。为此,编修者尤其是县志编辑部就必须想方设法采取对策措施,将领导满意的要求落到实处。一要认真领会。要认真领会领导在动员会、总结会上高层次的见解,深层次的理解,全方位和长远性的要求的重要讲话内容的精神实质。要认真领会领导在平时对修志工作的指导建议。从而使修志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工作目标更加清晰。二要抓好落实。修志者不但要认真领会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指导建议,更要将领导对修志的各项要求狠抓落实,尤其是县志编辑部的编辑们更要化功夫下力气地抓好督促落实工作。三要及时完善。在编修志书过程中,一旦发现没有按照领导要求编修的就要及时改进完善,一下子难以改进完善的,就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从而得到领导的重视支持,使修志工作能更为顺利地进行,编修的志书也更有质量,也更能经得起领导满意的考验。

考验之二  专家肯定的考验

编修志书是离不开省市县各级专家的指导帮助和评析修改,更要经得起专家肯定的考验。也只有得到专家肯定的志书,才是一部有质量的志书。

首先是专家肯定的原因。编修志书要得到专家的肯定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一是专家有团队。为了提高编修志书的质量,省市志办都建立了专家团队,并且都还有专人指导联系的区域,无论是哪个行政区域,只要编修志书都离不开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和评析修改。二是专家是行家。省市志办所建立起来的专家队伍,不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文化人,而且都是多年从事方志工作的富有经验的业内行家。更为主要的还有诸多专家对方志事业、修志工作以及修志内容都有深入研究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编修好志书具有极大帮助的。所以说要把志书编修好,就离不开这些行家里手的指导帮助的。三是专家要参与。省市专家们都是有评析志书的任务和要求的。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达到省市志办的要求,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志书编修工作,尤其是在志书样本出来后,他们就会尽心尽职地一心一意地把志书评析好修改好。对志书可取的予以肯定,不可取的予以否定,并进行评析修正。

其次是专家肯定的要求。专家对志书的肯定或否定也是有其基本要求的,并不是盲目地予以肯定或否定。一是原则性的要求。专家们要从坚持原则的要求出发,要对照修志的原则要求是否有违反修志原则的问题存在,主要是在坚持依法修志,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质量第一等修志的三大原则上是否有问题。二是规范性的要求。专家们要从业内行家要求出发,要对照修志的规范要求,是否有违反规范要求的问题存在,无论是在凡例上、体裁上、行文上,还是在谋篇布局上、章节安排上都要逐一予以对照。若有不规范的就会指出予以修正。三是创新性的要求。专家们要从见多识广要求出发,要求志书应有创新的内容,也只有新创才能把志书编修得更有特色、更有质量。对志书有创新内容的会予以肯定,有创新端倪的会要求予以丰满,没有创新的要求增加创新内容。

再次是专家肯定的对策。要使编修的志书能得到专家肯定,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要请教指导。编修志书是一项极其复杂、极为庞大的系统大工程,并且编修人员没有参加过编修的,这就需要向专家们请教指导,要有不耻下问的认真学习的韧劲,认真虚心地向专家们学习请教。千万不能成为半桶水要荡的现象出现,一知半解就认为自己都懂了,更不能班门弄斧,自以为是的随意编修。二是原则规范。一定要按照修志的三大原则把志书编修好,也要按照规范要求把志书编修好。三要努力创新。要在专家们的指点下,努力做好志书的创新。要在坚持志书的编修原则和规范的前提下,在记述方法上和内容安排上努力进行创新。尤其是要将有特色内容进行创新的编修,使其更有特色。总而言之,要把志书编修得能经得起专家肯定的考验,就必须在请教专家上、原则规范上、创新特色上作出不懈的努力。

考验之三  读者认可的考验

编修志书不但要经得起领导满意和专家肯定的考验,而且要经得起读者认可的考验。为此,编修志书为了经得起领导满意的考验,要把握科学性、标准性、时代性。为了经得起专家肯定的考验,要坚持原则性、规范性、创新性。但要经得起读者认可的考验,就要坚持完整性、真实性、特色性。

首先是读者认可的原因。志书编修好之后 ,迟早都要与读者见面的,尤其是域内的广大读者。如果在志书出版以后得不到读者认可问题就大了。正如某一县志200多万字的样本出来以后,而被部分读者查找问题之后,整理出了20多万字的评析修改材料,并将其提交到县志编委会,县志编委会领导看后只得作出推倒重来的决策。这就是志书必须经得起读者认可考验的实例原因。还因广大读者都是域内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相当了解,甚至有些事件还是他们自身的亲身经历,能看出志书的问题来。对于志书所记载的方方面面内容一看就能一目了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现代信息的灵通和设备的先进,尤其是运用电子计算机操作,凡是能掌握电子计算机操作技能者,一打开电子计算机就能查阅到相关资料,更能在未出版前就能看到志书的志稿甚至样本,这更是志书必须经得起读者认可考验的原因。

其次是读者认可的要求。志书的读者主要指的是域内人士也可以说是域内读者,由于他们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方方面面情况相当了解。所以说读者认可的要求也就是对志书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特色性的要求。一是要求志书的完整性。对志书编修的内容一定是完整的,千万不能缺东少西。假使有不完整的内容出现,读者就会提出所残缺的内容。编修志书的内容不完整是修志不足之处,本身就应值得补充完善的。二是要求志书的真实性。对于编修志书的内容是否真实,这是读者认可的根本所在和关键问题。一旦出现不真实内容,读者就会提出异议和不同的看法,并且要求修正改进。三是要求志书的特色性。编修志书有没有特色内容,尤其是对特色内容编修得如何,读者一读之后就会看出门道来读者味道来的,尤其是特色内容编修得不够的话,读者就会提出修改建议和要求的。

再次是读者认可的对策。为了把志书编修得能经得起读者的考验,就要根据读者的要求,想方设法把志书编修得具有完整性、真实性、特色性的有质量的志书。一要认真好学。修志者尤其是县志编辑部的编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学者姿态,虚心好学。不但要认真虚心地向省市专家学习,而且要认真虚心地向域内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著名人士学习,还要向社会各界民众和广大读者学习。二要广泛听取。要广泛地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不但是县志编辑部要召开,就是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也要广泛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要认真地广泛地听取各行各业各级各类人士的真知灼见以及意见和建议,三要用心采纳。要用心采纳广大读者的真知灼见和各种建议,要集读者智慧之大成为我修志所用。要诚心诚意认真吸取读者的智慧,从而使志书编修得更加完整,更加真实,更有特色,更有质量。

 

二十、修志的三大传承

编修志书从中央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并且要求每隔二十年左右要编修一次。为了使编修志书的传统和当代的要求得以传承,就要将本轮志书编修的好资料好做法好经验予以传承,为下一轮志书编修提供借鉴,就要着力做好志书编修的传承工作。

传承之一  各类资料的传承

要做好编修志书的传承,最为根本最为基础的传承是各类资料的传承。

首先是入志资料的传承。在各类资料的传承中,入志资料是传承的主要内容。因前后志之间毕竟具有承前启后、相互延续的关系,前志的编修方法和内容记载都为后志的编修提供借鉴。所以说志书不但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三大功能,而且也具有为后志的编修提供借鉴的功能。为此,要注重入志资料的传承。

其次是文件资料的传承。在编修志书时,既要转载中央、省市有关修志的文件资料,又要制定实施方案,编制纲目、行文通则、修志手册、资料征集公告等,还有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讲话内容,以及业务培训讲授内容等等。以上这此文件资料有些直接被编修进志书作为文献资料,但大部分是编修不进去的,就要将它搜集整理起来,作为档案资料传承给下一轮修志作为借鉴。在传承档案资料时,不但要传承原始的文件资料,而且也要说明为何要转载中央、省市的文件资料,如何制定修志的文件资料,如何搞好业务培训,如何编写好领导的讲话内容,如何运用好各级各类文件资料,以及在编修中值得注意的事项。从而使档案资料的传承更有成效,更能借鉴。

再次是史志期刊的传承。创办《三门史志》期刊是给我县史志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沟通信息、探讨史志理论、刊载史志资料,宣传弘扬我县党史和地方史的平台。所以说要把《三门史志》作为三门党史研究和编修三门地方志的传承平台来对待。一定要将《三门史志》期刊办好,重点编发历史文稿,挖掘党史和地方史资源,推动理论研究,广泛开展与外地交流合作。一定要使《三门史志》期刊的选材和文章内容力求科学严谨、真实准确,使其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一定要把《三门史志》办成一份具有学术性、史料性、专业性的内部期刊。既要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为编修史志做好传承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传承之二  日常工作的传承

要编修好志书离不开对日常工作的安排,也只有日常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使修志工作顺利进行,按时保质圆满完成。志书能圆满修成,与日常工作安排得当也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说日常工作也值得传承。

首先是日常日的传承。编修志书从一开始就有日常工作的日誌,要将日常工作记载下来,汇编成册传承给下一轮修志者参考。但日常工作日誌是流水账,是看不出工作的轻重缓急的,也看不出工作重难轻易的。所以说对工作日誌要重新梳理一遍,对大事要事和重要工作作为大事记载。

其次是工作安排的传承。工作安排一般来说按工作要求和进程分阶段进行。在修志筹备到动员大会的召开为启动阶段,即第一阶段,着力要做好的是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工作,学习考察,文件资料等项工作。在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就进入了第二阶段,着力要做好业务培训、资料搜集。尔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志稿或分志的编写,着力做好督促指导和认真编写工作。接着是进入第四阶段的纂稿阶段,通过上下反复认真地修改,着力做好志稿的纂稿工作。再接着就进入第五阶段的志书评审阶段,通过各级领导、省市专家和县内专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着力做好志稿的审定工作。最后进入第六阶段的出版发行阶段,着力做好志书的出版校对和志书的发行工作。

再次是工作总结的传承。为了要做好编修志书的传承工作,不但要有工作日誌和工作安排的传承,更要有工作总结的传承。并且在工作中如何既兼顾面上,又突出重点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把修志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抓两头带中间,即抓好先进典型和落后单位,使先进的作为标兵表率,起到带头作用,使后进的受到鞭策迎头赶上,从而使整个修志工作顺利进行。将工作内容以总结性的方式传承下去,更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传承之三  修志体验的传承

为了做好编修志书的传承工作,不但要进行各类资料和工作流程的传承,更需要修志工作体验的传承。

首先是心得体会的传承。在漫长艰辛编修志书过程中,编修人员肯定是积累了不少志书编修的经验,也有诸多的志书编修体会,更有许多志书编修的做法,尤其是那些好的做法、体会和经验值得传承。有的是县志编辑部编辑写的,有的是社会知名人士编写的,有的是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编辑编写的,有些是在省市期刊及网站发表了的。为了做好传承工作,无论是谁编写的,无论是在哪里发表的,都要将它收集起来,并分门别类地予以归类,将其编印成书或编印成册予以传承。

其次是优秀志稿的传承。在编修志书过程中,为了提高志书质量,要开展对志稿的评优工作,对那些被评为优秀志稿的,不但要在《三门史志》期刊上发表,还要在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进行表彰,更要将其与评语合在一起收集起来,作为编修志书的好经验予以传承。

再次是名家访谈的传承。为了把志书编修得更有质量,都要开展对名家的访谈工作。对名家的访谈有些是为了志书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特色性而开展名家访谈的。有些是为了把志书编修得更有创意,有所创新而开展名家访谈的,有些是为了编修志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而开展名家访谈的。还有在其他方面需要开展名家访谈的。由此可见,名家访谈是志书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极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非常可取的内容。所以说要做好名家访谈录整理并予以传承。

由此可见,将以上这些内容,作为突出的编修志书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这样的传承是更有高度、更有深夜、更有价值、更有质量、更有意义的传承。

 

作者:三门县县志编辑部编辑胡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