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史海钩沉

民国临海县海门区行政区划

发布日期:2013-06-22 09: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地方志

乡保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二十七日,颁布《城乡自治章程》,实行地方自治,5万人以上为镇、以下为乡,乡辖庄。宣统元年(1909),行新政,城镇成立自治区,乡议事会建立。至民国3年(1914)取消自治制度,5年恢复自治区。民国3年临海县划分10区,第七区海葭镇,下辖葭沚、海门、赤山东、赤山西、栅浦、三山6乡。8年,改行村制,行地方自治,设乡自治议会。17年6月,撤乡镇,又行街村制,区之下为街村,在城镇为街,在乡为村,17年9月改行村里制,改庄为村里,在城和集镇为里,在乡为村;百户以上为乡镇,不满百户者联并成乡,街村与村里之下,均为闾邻。临海划分为城区、东塍、花桥、芙桃镇、塗下桥、涌章镇、海葭镇、双港、大石9区,第七区海葭镇,下辖海门振西等7个里,葭沚4个里(家福、家禄、家寿、家喜),岩屿街一个里,余为村。民国19年2月,推行闾邻制,以5户为邻、5邻为闾、20闾为坊(乡)、20坊为区。20年(1931),改村里制为乡镇制,设立第七区海门区公所,海门区辖三山、葭沚、山东、海门(振西)镇、前所、章安、玉岘、涌泉7乡1镇。23年海葭镇分设海门、葭沚2镇。24年春,撤并乡镇,废闾邻,行保甲制。全县分双港、东塍、桃渚、海门4个区,属4区海门区。改设区署,葭沚并入海门,改名海葭镇。辖三山、山东、海葭镇、前岸、章安、玉岘、涌泉、长甸8乡镇148保。26年,行政调整,长甸乡划入筱溪区,前岸乡分设前所、岸头2乡,其中岸头乡划入桃渚区。全区辖三山、葭沚、山东、海门、前所、章安、玉岘、涌泉8乡。28年1月,抗战军兴,全县调整,划分城区、海门、杜桥、花桥、桃渚、东塍、双港7区,第2区海门区,辖椒东、椒西、葭南、葭沚、汇海、百川、栅浦、上辇、涌泉、灵泉、玉岘、东礁、林里、章安、前所15乡镇,其中在涌泉乡分设涌泉办事处,内设主任1人,助理兼书记1人,协办区政。海葭镇有椒东、椒西、葭南、葭沚、汇海、百川、栅浦、上辇8乡。30年1月,全县划分双港、筱溪、东塍、海门、塗桃5区,第4区海门区,辖椒东镇、椒西镇、葭沚镇、葭南、汇海、百川、栅浦、上辇、涌泉、灵泉、玉岘、东礁、林里、章安、前所15乡镇。33年1月,全县划分城区、双港、筱溪、东塍、塗桃、海门6区,第6区海门区,辖章安、林嘉、前所、岸西、东礁、玉岘、涌泉、灵泉、椒东镇、椒西镇、汇海、百川、椒浦、上辇、葭南、葭沚16乡镇。35年9月,并入葭沚一、二保为海门镇,以杨家浦为界,椒浦乡并入三山乡,前所和岸头(岸西)合并,名前岸乡并入5区塗桃区,玉岘乡内林嘉五、六、七3保,划并章安乡。36年6月,全县划分城区、双港、筱溪、东塍、塗桃、海门6区,第6区海门区,辖海门镇(椒东、椒西)、葭沚乡、山东乡(汇海、百川)、三山乡(栅浦、上辇)、章安乡、玉岘乡、涌泉乡7乡镇。37年7月前岸乡划分前所,分设前所乡,属海门区。


民国临海县海门区署区长


  民国20年(1931),海门成立海门区公所,海门镇(振西)镇公所。24年春设立区署,名临海县海门区区署。区公所设区长、区助理员、区丁。区署设区长、民政指导员、军事指导员、教育指导员、书记员、粮仓保管员、户籍干事、收发室事务员。28年1月区署设区长一人,指导员二人,书记、事务员各一人,29年7月增书记一人。区长、指导员,系委任;书记、事务员,系雇员,区丁二人系勤工。30年4月19日海门沦陷,日寇炸毁区署后迁移陶裕太当办公。33年1月行政调整,更名临海县政府海门区署。区署承县政府之命,办理行政事务,并督导所属乡镇推行地方自治与保甲工作。36年,增设区队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