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史海钩沉

民国耆宿屈映光

发布日期:2013-06-19 09: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地方志

  屈映光是临海民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是台州辛亥革命第一人,在军事、政治、教育、慈善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历任浙江民政长、浙江巡按使、浙江都督、赞威将军、山东省长,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中央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在教育界、公益界、佛教界声名煊赫,广播中华佛教文化,复致力于慈善事业,广拯灾黎,驰驱尽瘁。从追求革命到潜心于佛,被称为“活菩萨”,“法贤金刚上师”。其中对佛教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修订《中华大藏经》。
  屈映光清光绪九年二月初六日出生,1973年9月19日10点20分圆寂,享年91岁。其一生,不管是在入世法,还是出世法中,皆可为翘楚。台湾林业界三大元老临海林渭访,在《屈文六先生九秩寿序》中称道:“浙江耆宿屈文六先生实国瑞而兼人瑞者也。仰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一、曲折人生映其光

  屈映光(1883~1973)名映光,字文六,乳名神魁,取文星光映六合之义,法名“法贤”,后以名行。临海东塍上街村凉棚人。初习举,不第。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与周佩黄等赴杭,就读于杭州赤诚公学。时秋瑾女士即已在杭,从事革命工作,以光复会名义召集青年,并设机关于抚台衙门前车驾桥荣庆堂客栈。由许颖生、叶子布、朱瑞等人介绍加入光复会,在杭结识秋瑾、陶成章,章太炎等。十二月从杭州返里与周琮创办东塍小学堂,请谢舜琴为校长,招收革命英才为教师,以孕育革命思想鼓吹革命。三十三年春,肄业杭州赤城公学,冬,返回临海与杨镇毅等创办台州耀梓体育学堂以秘密响应绍兴大通学堂。后以优等毕业留校任教。光绪三十四年,孙中山自日本回国,于汉口法租界长清里设革命机关以“共进会”为号召,屈映光与之取得联络。同年,台州知府许邓起枢锐意兴学,提倡体育。是年春召开全台运动会,屈文六与葛醴泉、周琮等主持会务,开风气先河。宣统元年,许邓起枢电调重返临海任海门印山商业学堂监督,并兼办台州警察教习。屈映光将印山商业学堂隐作为革命活动分部。同年陈英士设《民生丛报》于上海。冬,屈映光与缪载卿创办《风雨报》于杭州,以秋瑾女士被害时有“秋雨秋风愁煞人”之句为报名,用以纪念作号召,并与《民生报》互通声气,鼓吹革命。不久停办,后追求革命去安庆,安徽督练公所提调,兼陆军测绘学堂提调朱瑞委为安徽陆军测绘学堂教练官,兼任浙江旅皖公学监督兼教练。在安徽期间时邀在徽任职同乡台郡名人王咏霓,金满等聚谈,同时结识段祺瑞,朱瑞等人,并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宣统二年仍在安庆任教,暑期过沪时,与陈英士商洽起义之期,三年夏遂辞两校教职赴沪与陈英士商量革命大计。期间,革命烽起,屈映光与同乡杨哲商,周珮璜及尹锐志等,在上海秘密设厂制造弹药,分发各地革命同志行动之用,其间杨哲商日夜操劳不慎被炸殒命,屈映光念其忠烈,在原籍临海城关设立“杨公祠”,创设哲商小学,以志纪念。
  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浙江志士谋响应,屈映光在王文庆的急召下,和尹维峻、周六介、张伯岐急返杭州,在杭州发动新军起义,参加光复杭州战斗。共促浙军团长朱瑞在杭州笕桥举兵发难,围攻巡抚衙门,巡抚增韞走遁,11月5日,浙江杭州光复。同时成立浙江军政府,先推宁海童保暄为临时浙江都督,旋举萧山汤寿潜为都督,陶成章为临时参议会主席,王文庆,屈映光名列省议员之一。冬,浙江联军会攻南京,朱瑞为浙军第一师师长,并令出师与上海江苏义军组织联合攻南京,推徐固卿为联军总司令,屈映光为浙军兵站总司令兼北伐军顾问,委葛澧泉任上海高昌庙兵站总监,办理后勤,屈映光随师前往。于12月1日夺取金陵天堡城,宣告南京光复。南京光复后屈映光以浙军代表身份,赴武昌援鄂。12月16日,十六省都督府代表45人齐集南京,参加会议,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屈映光与汤尔和、黄群、陈时夏、陈毅等5人为浙江代表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成立会议。
  民国元年1月,汤寿潜调京为交通总长,浙江都督改由蒋尊簋(百器)暂代,7月蒋辞都督职,由朱瑞继任 。屈映光至北京参加军界统一会,被推为评议长,多有建树。 8月18日屈映光任浙江都督府民政司司长,2年2月4日北洋政府任命为浙江内务司司长,9月10日改任浙江民政长,18日筹务分治,屈映光在内务司任内,奉命署理浙江民政长后,连日会商都督,实行军民分治,提议整顿行政纲要,改组内部机关。9月30日,实行军民分治,屈映光改任浙江巡按使,为省行政最高长官,主管民政,设省公署于蒲场巷旧址。
  民园2年7月至9月,二次革命发生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进入绝袁独立,屈映光以示中立,暗与袁世凯结交。3年6月29日,大总统策令,浙江巡按使屈映光理财有方,晋受勋四位,以示殊奖。10月6日,屈映光严申告诫,饬由各道尹转饬各县知事自陈政绩,妄冀邀奖。10月16日,中央设专馆编纂清史,巡按使屈映光派委本省公署顾问陆懋勋为清史馆征书委员,以办浙江征书事宜。10月28日,屈映光以温、衢两地,自法院裁撤后,人民上诉交通不便,筹设高等分厅。后附设金华、瓯海两道署内,以合议制审理民刑上诉案件。12月5日,公署召开加赋河会议,以中央通电各省派员晋京议加赋一事,屈映光甚为踌躇。众议因浙江光复后,论至赋率,已有附加税,况本年水旱成灾,断难实行,屈映光深韪其言,拟不日入告,为民请命。12月14日,以浙省胜迹西湖年久失修,屈映光特饬西湖工程局长丁紫芳修竣以资储蓄。3年12月26日破获乱党机关,镇压革命党有功,袁世凯授予屈映光二等文虎勋章。担任浙江巡按使期间,曾提出“充生机,兴水利,宏教育,兴实业,正民俗,备灾荒,剔陋习”等七件事,革新庶政,俾益于地方。
  4年袁世凯欲称帝,成立“筹安会”,“尊袁复统”,屈映光上表支持袁世凯,12月被封为“一等诚意伯”以应回报。5年4月10日,王文庆,童保暄、夏超等发起,反对袁世凯,谋求浙江独立,浙江讨袁第二旅旅长童保暄率兵团围攻杭州将军署,驱走附袁的朱瑞,由童保暄布浙江独立。民国5年4月11日,浙江宣告独立,革命党建立临时政权时,童保暄力挺屈映光为浙江临时都督,屈映光拥护独立,暗中密电拥护袁世凯,袁世凯委任屈映光为浙江巡按使兼浙军总司令。屈映光仍以浙江巡按使兼浙军总司令名义坐镇维持全省秩序。后因屈映光曾拥袁世凯称帝,同年5月6日,因捕杀中华革命军浙江司令夏尔屿,为舆论所不满,在各方面之抨击及浙军揭露下,宣告辞职,乃改推吕公望为临时都督。
  民国6年7月26日,北洋政府段祺瑞致电浙江督军杨善德,起用屈映光调京堪用,“以现在国事甫定,需才孔亟,前浙江巡按使屈映光治浙四年,政绩卓著,才堪大用,仰转告屈君,迅速来京,共襄国事云。”后调京任国务院顾问。7年10月9日,留北京将军府任事,授赞威将军,8年12月出任山东省长,以军事纷扰迭出,未能有所施展,9年辞职,隐居北京学佛。后适丁内忧,归临海里中居丧。在山东任职期间,注重治理黄河,著有《治河略说》。民国10年适居北京,应聘为大总统府顾问。11年屈映光续修《杭州府志》,陆懋勋编纂。13年5月8日与靳云鹏、潘复、张怀芝等至济南,参加鲁丰纱厂董事会改选。10月,屈映光在宁波又与王文庆、吕公望、沈钧儒等人在宁波宁台镇守使署组织浙江自治委员会,提出“浙政应还浙人”口号,宣布浙江独立,并组织部队向杭州进发,终因孙传芳部占领杭州,一心想拥兵独立的王文庆和屈映光、吕公望、王桂林等被迫丢弃自治委员会的事业,悄悄避往上海。屈映光参与所谓的宁波第二次独立宣告失败。13年春,旅居上海的屈映光陪同康有为同游天台、雁荡山水。14年任清宫善后会议代表,对故宫文物,悉赖保存,后任国民大会选举事务所华侨选举监督。7月任临时参政院参议,15年3月4日至5月13日新任内务总长兼赈务督办,成为北洋政府贾德耀内阁中坚人物,不久去职。此时南方革命声势风动全国,北方政府惶惶不安,屈映光盱衡全局,知国事之不可为,急流勇退,辞职赴欧美考察,出游列国,考察政治,增至见闻。16年返国,适值国民革命军北伐将成,北洋政府解体,屈映光息心政治,隐居上海,奉佛修持。
   26年7月,抗战军兴,8月上海沦陷,日本人诱请屈映光出任维持会,拒不为动。27年春,迨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亦因不与日本人合作而遭暗杀,屈映光知事后,乃乘间走避香港,旋承陈诚、周至柔电邀,转赴重庆,共赴国难,出任中央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向国外华侨募集巨款,推行难民生产事业,于浙边区分摊难民工厂,垦务所,以积极生产代替消极之救济,充实国力。为抗战效力,颇受国人敬佩。屈映光先后参加革命,回翔政海,历事当代高僧大德,授记灌顶,晚年以宏法利生为职志。一生很少回家,均游走各省之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屈映光回到上海,又一次脱离政坛,欲退隐山林,专心佛学。曾应广东名僧虚云长老之请,募捐重修广东乳源县的云门古寺。多次在庐山居士林、四川江北县岩洞及士绅张艺耘家等地闭关修法。即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对于一心向佛、闭关修炼的屈映光来说,直到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解放军大举南下,国民政府逃往台湾之时,才知道时世已经大变,自己的前途将会如何,感到十分迷茫。有人对他说,你不能再留在上海,必须离开大陆。1950年春,屈映光离沪经广州来到了香港,暂住在九龙,结识居士李逸尘,1952年秋只身来到台湾,出任国大代表,聘为国民政府国策顾问。晚年以慈悲为怀,苦渡终生,讲经说法。卒葬台北县新店镇五峰山巅,墓侧其沐恩众弟子建“报恩亭”,内立屈映光事略。台湾梓行有关屈映光的书籍《法贤上师传》、《开国述往》、《法贤金刚上师屈公文六遗集》等。屈映光一生著作宏富,坚持写日记,喜欢诗辞联语,著《屈巡按使两浙文告》,《治河说略》,《辛亥革命回忆录》,撰有《收回海门轮埠碑记》、《月法师成道记》等碑。

  二、宏愿济世扬佛法


  屈映光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不可否认有其佛教信仰的因素在内。其弟子蔡运辰在追溯其师佛教信仰渊源时,指出“师自幼年随祖母及母拜佛念佛,虽不足以言信仰,而已净念潜滋。”民国元年(1921),屈映光任浙江民政长时,天台县县长请封国清寺,予批驳,然屈映光当年不知为隋智者大师道场。此后随缘参访,信念日深。民国六年开始矢志学佛,于政治上起起伏伏,变化莫测,精研显密,阐教利生,为台湾密宗泰斗,开创台湾密宗之基。
  民国10年《1921》,屈映光应聘为大总统府顾问,驻京期间与梅斐居士研究佛学,结识班禅、虚云等诸显密宗师,受各大法,信念益坚。16年隐居上海,举佛修持。18年(1929)与夏斋一同皈依白普仁;与梅斐一同皈依省元和尚。先后皈依天台宗谛闲法师,大勇法师、太虚大师的弟子太穷法师,净土宗的省元法师,临济宗的持松法师,以及班禅活佛、诺那活佛,白普仁喇嘛、印光法师、能海法师、虚云法师等在内的民国时期24位显密各教高僧大德,并由呼图克图赐 “法贤”。成为“传贤上班”后,屈映光以其革命耆宿及政界前辈的身份和地位,成为佛教大护法。21年与段芝泉、朱子桥、赵夷年,陈元白等发起,请班禅大师在北京皇城内太和殿,启建“时轮法会”。23年与戴季陶、冯仰山、诸民谊、杜月笙等发起,请班禅大师在杭州灵隐寺起建“时轮金刚法会”。
  民国23年,班禅大师(班祥额尔德尼九世,确吉尼玛)莅临上海,屈映光与佛教界名流居士段祺瑞、冯铸新、赵恒惕、陈元白、韩大载、王一亭、史量才、叶香金等为更好地修学密法,组织修学密秋的佛教团体,“菩提学会”。以移译藏文经典及弘法利过为宗旨,对于汉藏佛教文化交流颇为贡献。24年12月12日,菩提学会成立,屈映光推九世班禅为会长,印光法师为副会长,段祺瑞为理事长,屈映光为副理事长。25年5月屈映光和太虚、圆瑾、王一亭、朱子桥、江味农、范古农、关絅之、简玉阶、赵朴初等229人上海佛教各人士和14个佛教团体联合发起,启建丙子息灾法会,屈映光任副理事长。10月又与印光、圆瑛、聂云台、李貌丹、江易园等人赞助陈其昌发起创立上海佛化医院,以供养出家僧众,优待在家居士,救济贫病为宗旨。11月,在全民抗日的形势下,菩提学会与上海佛教净业社联合启建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以弘扬净土,劝发悲心,护国息灾为宗旨。护国息灾会达到了号召全国佛教徒为抗日救国作出贡献为目的。26年,“七.七”事变后,与朱子桥、王一亭、董涵之、杜月笙在上海恭请喜饶大师,印光大师启建“护国息灾法会”。同时又在上海号召组织联合救灾会及上海僧侣救护队,100多名青年僧人报名,屈映光自任救护总队长。8月13日,日寇在上海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上海军民奋起抵抗,上海僧侣救护队在屈映光等带领下开赴吴淞前线,往迫浏行、大场、昆山之间,不分昼夜抢救伤员。11月,屈映光与僧宏明军发起创立上海佛教医院,以治受伤抗日将士300余人。上海沦陷后,屈映光拒绝出任日伪上海维持会,遭日军监视,后辗转去重庆,出任中央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仍以救济难民为主,同时开始从灵噶活佛修学密藏。27年与戴季陶、陈蔼士、朱子桥等在重庆请贡噶大师、圣露大师修“护国息灾法会”。28年3月,屈映光与戴季陶、张健、陈其采等发起护国息灾法会,请贡噶喇嘛等在重庆长安寺超度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民国31年(1942年)冬,屈映光受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委派,与张子廉等人来到南华寺礼请虚云大师赴重庆莅临布法,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共襄盛业,此为民国以来佛界空前,希有之盛举。38年(1949)初,密宗上师清定法师(三门县高枧人)应上海四众弟子之请,在班禅大师纪念堂成立金刚道场,并担任住持。并成立金刚道场护法会,屈映光出任主任,黄涵之担任副主任。7月,改由赵朴初担任主任,方子藩、李思浩副之。
   1952年秋,只身到达台湾,在释氏宗门中,受“法贤金刚上师”尊号,出现在教内外人士眼中,开始著书立言传法,从事弘扬密教及修藏事务。1954年移居桃园县大溪法鼓山齐明寺后苑,潜心佛学,讲解纪藏,诸方善信,并延聘锱素,曾与赵恒惕等人组织菩提学会。并设密坛,每两星期一次讲经,弘法20多年,向未间断。在台湾,屈映光除了广行佛法,度人无数外,发愿修订中华大藏经,立下这个宏愿以后,立即到处联络得道高僧和佛学专家,于1956年11月与赵恒锡、朱铎民、钟伯毅等发起组织“修订中华大藏经会”,赵恒惕与屈映光分别担任正、副编审,原中苏会议秘书、安东省政府参议、国大代表蔡运辰担任总编纂,着手搜集各种版本,募集经费。先从汇集历代中外藏经目录开始,然后加以参核校订,编成了《三十一种藏经目录对照表解》。三十一种目录中都有著录的佛经共三千五百余种,称之为正藏,另有约一千五百种只有少数几部目录中著录,甚至还有各种目录中都不见著录的,就编为续藏,准备稍后继续刊印。1956年至1966年10年间,屈映光集400余人之精力,募集财力,齐集历代藏经所收之经典,一无所遗;更集历代藏经来收之经典,尽能所得。除译藏及总目录不计外,仅选藏及读藏近五千部,比四库全书的3470部(不计存目),还要增加十分之四以上,可知佛藏之全,佛教之大。在《修订中华大藏经序》中指出:“自社正龙藏之后,二百年来,未曾修藏。在此期间,日本的各种版本,藏本相继问世,以彼国之精勤,促吾人之振作,因而重新编刻大藏经,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变迁,距今的编刻藏经,已不像宋元明清的断代修书,增减任意,而应统括海内海外,已入藏,未入藏,一切佛典,作成空前未有之结集,庶达承先启后之目的。”《修订中华大藏经》汇集历代中外藏目,参校校订近五千种。1970年春,台中县慈明寺住持圣印法师恭请屈映光到雾峰山为修建万佛寺主持开工典礼,并传授密宗要义。
   屈映光在台湾发起修建密宗寺庙,在台北新五峰山南方宝生佛刹以传播密宗教义。居台间为了弘扬佛法倾尽心力,弟子李逸尘(李鸿章侄孙女),随其弘法,1973年圆寂前,将自己的自用法衣,传承佛像,祖师念珠,密续法本等大量法宝传付另李逸尘上师,嘱咐代为弘法,行慈济世。师徒两人在台湾的藏密法界声望渐显、日臻至隆,相得益彰。1962年~1963年,屈映光上师授予李逸尘居士,“极明大解脱道红观音法金刚阿闭黎大藏顶”,并授了紫金法衣,金刚铃杆及藏密红、白、黄、花四派与东密金刚界,胎藏界等20余种殊胜传承。屈映光圆寂后,李逸尘上师随后潜居高雄佛光山精舍,承师慈业,修持逾三十载而不懈,逾百岁而精诚不减,利生之心日臻未减,仍然不定期举行传法活动。
   屈映光在台湾20年间于佛法的传承宣扬,著述弘法,不计其数,与能海上师,黄念祖居士,清定上师等,共列为20世纪汉人上师的十位杰出者,被尊称为“金刚上师大持明班智达法贤金刚法狮子”。
   著有《新译薄伽梵智慧到彼岸心经铨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铨释》、《佛说观无量寿经诠释》、《佛说无量寿经诠释》、《四加行大手印导引》行世,另外有《入佛知观》,《六十年来之密宗》,《净土实相》,《佛法与宗教哲学科学的差别》等佛学著述。

  
三、倾心公益惠民生 

  不管屈映光在外面世界的革命成果如何,也不管他持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至少在东塍,乃至台州老百姓的心中,人们对他的印象是造桥、修路、赈灾,做了许多利益乡里的善事,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屈菩萨”、“活菩萨”的称号。
  清宣统三年辛亥台州光复,临海城内台州府署,原为屈家庄改建,民国废府制,官府议出售官产,民国3年屈映光时为浙江巡按使,饬令保存,以维护古迹。去任后,当局复议变卖,屈映光出资5000银元购置。2年海门各界以回港埠呼声又起,洪宇清、黄楚卿、杨晨、陶寿农、周萍洄、项仲霖、姚桐豫、周琮等8人联名上诉浙江巡按使屈映光呈准北洋政府援照收回海门轮埠,3年筹款十万银元向海门天主堂手中赎回被法国人侵占海门轮埠码头及基地200亩。同年屈映光来到绍兴,与参政院参政王家襄等倡议重修兰亭,屈映光推陶恩沛总董其事,其兰亭规模较前更为完善。其中王右军祠墨华亭尤为突出,备受识者赞赏。
  屈映光任浙江巡桉使主浙期间巡查海宁海塘,海宁官绅为屈映光在盐官镇原“天风海涛亭”旧址上修建“三到亭”,5年9月15日孙中山视察,登三到亭浏览江上风景。民国8年任山东省长时,山东连遭黄河水患,在任期间重视修治黄河,治河济众,颇有政绩。11年,临海发大水,次年台风,屈映光请报段祺瑞得赈款4000银元,重修台州府城丰泰门城堤。16年屈映光息政后,隐居上海,奉佛修持,并与许仁静、谛闲、王一亭等办理慈善振济事业,赈灾济难。同时回家乡在临海城关台州旧府署上创办振华中学,以意取父字“振华”为纪念尊翁,又为兴教“振兴中华”而命名,为桑梓培养人才。至16年因校内革命气氛浓厚,进步师生活跃,次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校内进步师生遭缉捕,因遭影响屈映光将学校停办,至36年重新开办。
  民国18年台州三灾奇发(水灾、旱灾、虫灾),台属临黄被灾尤重,孙幕韩、王一亭、虞洽卿沪上诸慈善家提倡,章一山、姚桐豫等参访,台宗谛闲法师来沪宣讲救灾,屈映光与许仁静,谛闲,王一亭等等89人专办台州义赈为宗旨,发起成立中国济生会上海台灾急赈会,办理慈善赈济事业,赈济灾难,海上名流闻而悯恻相约发起振济。筹款约20万余元,办平粜米约二十万石,募捐钱物在台州发放赈济。屈映光任常务委员兼总务组主任。同时向中国济生会台灾急赈以工代赈办法,在临海各地建筑桥梁,屈映光十分重视赈灾款项,并委任同乡周鸣志为桥工事务所监工,厉行专款专用。建桥的材料水泥钢筋均采购于上海,专程运回临海施工修造。19年屈映光调解平息波及天台、临海、宁海三县边境100余村,持续5年的临海岭下金上党与下党两头目械斗案。20年(1931)长江流域水灾,赴沪筹赈;同年,东北“九一八”事变,复遭大水,再赴沪筹赈,与冯仰山携赈款北上;同年秋的东北和华北水灾,21年(1933)冬,赴察哈尔、绥远放赈。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成千上万的军人血洒疆场,民众背井离乡成为难民。此时的他更是坐立不安,在上海发起成立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又在佛门弟子中成立僧侣救护会队,自任救护队总队长,出入战场,躬冒炮火,收容难民,抢救伤兵。27年因上海济生会收容的难民二十万人,后难民日益增多,赈灾款项即将用完,屈映光躲过日本特务的跟踪,3月,悄然离沪至香港进行募捐,先后赈款数百万元救济。
   随着国民党军队防堵日军的进攻,蒋介石不得已下令炸开黄河赵口、花园口堤坝,利用河水阻挡来犯的日军。黄河决堤,一时桑田成沧海,数十万人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屈映光闻讯后立即奔赴灾区,在洛阳成立救济委员会办事处,并在河南邓县、陕西黄龙山及川陕交界处的黎坪创设屯垦区,让难民到那里去屯垦自救。屈映光四处奔波,以致积劳成疾,但是仍抱病坚持深入到难民当中去慰问,勉励尽量设法自救。
   28年赴四川各地督导赈务。29年巡视滇黔赈务,专赈石屏、玉溪震灾,严江、鹤庆、宾川、邓川、剑川、兰坪、大理、云龙、楚雄、姚安、盐兴、路南、安宁13县水灾。并受行政院长嘱托考察云南锡矿虐待童工情形及建水开远各县垦殖,几遍云南全省。7月赴贵州视察。12月视察东南、西南各省赈务。期间,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四川、贵州接连发生水灾的地震,屈映光马不停蹄地赶往赈灾。屈映光特别关注对战区儿童和流亡学生的救济工作。云南又发生了个旧锡矿虐待童工事件,屈映光急忙赶去调查,解救了上百名受虐待的童工。在处理个旧锡矿虐待童工事件中,就曾亲自接见了二三十名童工,当面向他们了解受虐待的情况,检查他们向上的伤痕。民国30年(1941年)2月,由于省和省之间的矛盾,两广囤盐不卖,湖南囤米不售,造成了一边缺盐一边缺米的人为饥荒和浮肿病灾难。请屈映光设法调处,屈映光由香港飞广立即前去长沙会见战区司令长官薛伯陵,面陈利害关系,解救两广缺米,湖南缺盐这种人为灾难。31年复巡视、黔、桂、粤、湘、赣、闽浙等七省赈务,此后每年仍巡行各省。查实救济款是否真的用于和有益于难民、灾民。
  民国20年4月至22年12月间,在临海东乡、北乡地区,屈映光用筹款积极为乡民们建造“济生桥”,兴修桃渚水利工程, 在临海东塍、大田、邵家渡、涌泉、桃渚、大石等地一带利用赈灾余款修建水泥济生桥,东塍有格溪济生桥、琅坑溪济生桥、溪东济生桥、后山金济生桥、洋渡济生桥、上沙夹水济生桥、东溪单济生桥、西溪济生桥、大道地济生桥、东溪屈济生桥、梅园济生桥、东山陈济生桥,白毛官庄济生桥,大石赤缪济生桥、中渡济生桥、邵家渡吕公岙门茶山头济生桥、塘头济生桥等桥梁达50余座。屈映光用筹款积极为乡民建造济生桥,在乡民口中传诵,直至今天依然耳闻,但当年水泥大桥部分拆建但部分完好留临海各条溪河上。其中民国21年新建的大石中渡桥为六孔水泥大桥,横跨始丰溪上,为当年台州去省城的主要的公路桥梁,蔚为壮观。由于屈映光对家乡的贡献,大石朱浚生赋“省长屈映光先生中渡埠头免渡独任济生桥”诗:“ 中渡埠头免渡摇,先生独任济生桥。钢浇抵柱排行顿,石坿长樁左右牢。铁板连铺斗笋伏,灰弥缝道少蹊跷。银河阻隔成双会,碧汉横通布一条。跑长争先平坦阔,牵牛过转乐逍遥。江风浩浩无忧虑,港水弥弥少见潮。百口同声增百福,千人共仰发千苗。省长映光名卓著,亚卿子产夸功劳”。
  从民国27年(1938),屈映光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负责赈灾救灾工作,足迹遍及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江西、福建诸地,查灾放赈备极勤劳。31年1月屈映光任赈济委员会副会长时,曾回里亲临视察家乡临海桃渚水利工程整治,以省积极赈济款一百万贷于临海,组织工程处修建临海东大河,强华河黄公河和洞港大闸,列入中央赈济处批准以工代赈的省管工程,列入桃渚水利整治计划。并在桃渚中城村塘坤、新闸村拔款建桥造闸,乡民感恩,名命为“屈公桥”。
  民国18年在东塍上街屈氏家祠南厢开办第一家西医诊所“三多医院”,修筑大田至东塍第一条乡村简易公路。24年屈映光在东塍紫芳溪畔建“普陀塔”,用以收葬死婴,乡民齐颂善德。33年4月为纪念校董屈映光,在临海北固山城隍庙建成中学内修建“映光亭”。民国36年,屈映光出任上海兴慈中学董事长。20世纪90年代,上街村凉棚自然村村民将所处在屈映光屈家大院的一条道路改名为“凉光路”,意为凉棚百姓不忘屈映光。
  屈映光喜藏书,善书,书体以颜体和苏东坡体笔意,书法精美。在台州留下许多摩崖石刻,临海城关巾山上“通幽”摩崖,东塍洪桥村“流水鸣琴”摩崖,三门仙岩村仙岩洞口壁“海天胜景”等摩崖。撰有《收回海门轮埠碑记》、《月溪法师成道记》等碑刻。还留存各种序文、弁言、诗词、联辞、法语、墓志、墨迹存于世间。在东塍筑“精一堂”藏书楼,藏书除平时日积月累之册外,多数为晚清山阴学者李慈铭旧藏,李慈铭旧藏经浙江都督汤寿潜介绍售于屈映光,共有三十椟。后又续得清光绪六年进士临海葛詠裳“忆绿荫室”部分旧藏。民国5年邀请好友临海学者项士元编定《精一堂藏书目录》四卷。藏书大部分是解放初屈映光去香港后散失殆尽。屈映光还积极倡导支持鼓励家乡有志青年读书报国,如周至柔、柳际明、周彭赏、李进德等人。在任浙江巡按使期间还举荐临海籍的优秀青年赴日本留学或任浙江各县县知事,为国服务。

  
  彭连生
  20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