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史海钩沉

方国珍起义记事——台州史志资料考略

发布日期:2013-06-19 09:4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地方志

  方国珍(1319—1374),黄岩洋屿(今路桥)人,以贩盐浮海为业。至正年间,元政不纲,各地纷纷举义。八年,方国珍起义,先后攻下温州、台州、庆元(宁波)等浙东沿海地区。十一年,张士诚于泰州率盐民起义。十五年,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立义军。方国珍始终在元朝廷、张士诚及朱元璋间周旋,以降明而终。     一、起义始末
  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方国珍起义。据泰不华传,“台州黄岩民方国珍为蔡乱头、王伏之仇逼,遂入海为乱,劫掠漕运粮,执海道千户德流于实。”《嘉庆太平县志》、《国珍寇边始末》称“国珍世居洋屿,昆弟五人,有膂力,以渔盐为业。与蔡乱头以争牢盆相仇,州县不与直。”时蔡乱头从李大翁造反,朝廷悬赏捉拿造反者。蔡是方国珍的仇人,方国珍欲纠集人欲擒蔡。蔡惧,向官府投案自首,总管焦鼎接受蔡的贿赂,不计其罪。国珍怒曰:“蔡能为寇,我不能耶?”此时,方国珍因欠租而杀田主,巡检前往拘捕,国珍正在吃饭,左手执食桌,右手持木杠,格杀巡检,聚兵逃入海,掠截漕运。
  九年(1349)江浙参政朵儿只班率舟师讨捕,追至福州五虎门。国珍自焚船只将遁,官兵自溃,方国珍反击之,执朵儿只班,迫其上招降之状。元廷授国珍庆元(今宁波)定海尉,兄弟皆授官而不赴。
  十年(1350)六月,国珍复入海,焚掠沿海州郡。民团与方国珍战。十一月,方氏“舟兵千艘泊松门港借粮,居民罔敢不与。”十二月,攻温州及沿海诸县。
  十一年(1351)正月,温州城中有备,方国珍退舟出港。元遣江浙左丞孛罗帖木儿率兵至庆元(宁波)讨国珍。孛罗与泰不华约定日期在大闾洋合击方军。孛罗提前3天至。方国珍夜袭官军,孛罗被执,方胁使其上请归诚。七月,大司农达识帖木迩至黄岩招降,授国珍万户。泰不华欲袭杀方氏,被阻止。
  十二年(1352)春,汝颖义兵起,郭子兴等起兵濠州。元廷征徐州,命江浙募舟师北守大江,国珍心疑及己,复入海。泰不华发兵扼黄岩澄江,遣王大用招降方国珍。方拘留大用,遣亲信陈仲达往来议降。“泰不华具舟,张受降旗,乘潮下澄江,触沙不行,遂与国珍遇于黄林港。呼仲达申前议,仲达目动气索,泰不华觉其心异,手斩之,即前搏国珍船,奋击之。贼群至,欲抱持入其船,泰不华瞋目叱之,国珍党攒搠刺之,中颈死。”
  五月,江南行台御史纳麟给宣敕与台州民陈子由、杨恕卿、赵士正、戴甲等击方,均不敌义军。刘基《重建天妃庙碑》记,五月国珍攻台州城,自中津桥直上,登城南外水仙楼,“骑屋山内,薄临城,城中人方拒击,楼忽自坏,登者尽压死。”遂纵火焚城外民居。六月,破黄岩,悉毁官亭民居。十一月,浙行省左丞贴里贴木儿讨方。
  十三年(1353)三月,江浙左丞帖里帖木儿、南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等招降国珍,二人报国珍已降。时刘基为浙江行省都事,称方氏首乱,不可赦,“执政多受其赂,不听。”十月,“遂降金符、宣授,拜其昆弟及其党与官有差”,授国珍徽州路治中,伐石立宣德碑。方怀疑而不受命,“拥船阻兵如故。”
  十四年(1354)九月,方国珍擒获浙东元帅也忒迷失、黄岩达鲁花赤宋伯颜、知州赵宜浩,遂据台州。
  十五年(1355)春,国珍突袭庆元(宁波),纳麟不能抵御,开门投降。六月,朱元璋起兵,自和阳渡江,规取中原,遣使往庆元招谕国珍。
  十六年(1356)三月,方国珍复降元,为海道运粮万户(一说海道漕运万户),其兄国璋为衢州总管兼防卫海盗事(一说国珉为衢州路总管)。
  十七年(1357)八月,元以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海道运粮万户如故。时张士诚据平江(苏州),朝廷命国珍攻士诚,士诚遣将御之昆山,国珍七战七捷,至张士诚降元,罢兵。士诚与国珍结为婚姻。方国珍将李德孙袭破温州。
  十八年(1358),国珍兄子明善为省都镇抚,分驻温州。元江淮海运道梗,燕京大饥。元朝廷让张士诚输粟,由方国珍治舟,漕运十余万石粟至京师。方国珍进官至行省左丞加太尉,封衢国公,“遂据有台、温、庆元三路,开府庆元。”十二月,朱元璋取婺州,复遣儒士陈显道招国珍。
  十九年(1359)三月,“国珍遣郎中张本仁赍书币以台、温、庆元三郡降明,且以次子关为质。”朱元璋:“今既诚信来归,便当推诚相与,何自怀疑质子为哉!”乃厚赐其子而遣之。授国珍江南行省平章事,国珉江南行省枢密院佥院,国瑛福建行省参政,降银印,遣博士夏煜赍往庆元授之。国珍心持两端,印留而不用。十一月,元授国珍江浙行省平章。
  二十年(1360)二月,陈友谅弑徐寿辉,称皇帝,国号汉,约士诚合攻应天。朱元璋以计大破友谅于龙湾,复太平,下安庆。十二月,复遣夏煜以书谕国珍。    二十一年(1361)三月,国珍遣使献金玉马鞍,朱元璋却之:“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也。”    二十二年(1362)二月,苗帅蒋英叛杀金华守将胡大海,降张士诚,蒋英的部将王保经仙居,乘夜袭杀方国璋。朱元璋遣使吊祭。    二十三年(1363)七月,鄱阳湖水战,陈友谅中流矢死,朱元璋大胜。张士诚自称吴王。
  二十四年(1364)春,朱元璋派胡琛进攻温州,方国珍惧,修贡于朱。九月,方明善攻平阳,胡琛击败之,下瑞安。
  二十五年(1365),温州平阳降朱,胡深击败方明善,进兵温州,攻克乐清。国珍向朱元璋表示,待其攻下杭州城,即纳土归附。
  二十六年(1366)九月,元以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国珉、国瑛、侄明善并为平章政事;未几,进国珍太尉。朱元璋知其反复,以书责之。
  至正二十七年(1367)为朱元璋吴元年,吴军攻克杭州。国珍“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定,图为掎角。”七月,朱元璋遣使责方国珍贡粮,丘楠劝从,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九月,朱亮祖帅师讨伐国珍,攻克台州。十月,汤和为征南将军讨国珍。朱亮祖克温州。十一月,汤和克庆元,方国珍遁入海。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自海道会同汤和讨国珍。追败之盘屿,方国珍部将相次降。十二月,国珍遣子明完奉表谢罪乞降,朱元璋责其“昔汝外示归诚,中怀谲诈。今势穷来归,辞甚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率众来归,悉从原宥。”
  洪武元年(1368)正月,汤和送方国珍至建康。朱责备方,授广西行省左丞,不至任。为安抚方氏,朱元璋用其子侄宿卫左右。
  明洪武三年(1370),方氏部属入海,诏靖海侯吴祯籍国珍所部三府军士及船户凡十一万余人,隶各卫为军。府县“余官属从国珍降者皆徙滁州,独赦丘楠,以为韶州知府。”    洪武七年(1374),方国珍卒。    二、史略考证
  1、起义背景及经过    至正元政大坏,台州灾害频仍。《黄岩县志.纪变》载,“至元二年,自春不雨至秋八月”。“四年秋,海啸上平陆二三十里。”沿海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间流传“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至正初,李大翁反元,蔡乱头(元一)从反。蔡曾与方国珍争牢盆(煮盐的铁锅),“官佑蔡,不能直,于是结仇。”争牢盆,是争得盐业经营权利,而非抢夺铁锅。
  李大翁、蔡乱头剽劫漕运,杀使者,官府悬赏捕之。国珍兄弟素有膂力,故欲集众擒蔡。蔡乱头惧而自首,总管焦鼎受贿,减轻其罪,不予追究。国珍怒而起事。黄岩、太平县志均载,至正八年,方国珍“适以逋租杀田主事,巡检某往捕,国珍方食,左执食桌,右持杠,格杀巡检。遂聚兵入海,掠截漕运。”《光绪台州府志》引《嘉靖宁波志》称,国珍之父方伯奇恭事田主,方国珍对此不满,后以酒灌醉田主而杀之,被巡检追捕。明史方国珍传“有蔡乱头者,行剽海上,有司发兵捕之。国珍怨家告其通寇。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看似方真与蔡乱头有通,而不知方与蔡乱头是仇家。太平县志载“《凤山黄氏谱》亦纪:蔡与方为难,方得志,尽殄蔡族,独元一子圣童先从母归洞黄,得免。”
  2、朝野对起义的反应。
  贫民踊跃参与  方国珍起义,沿海贫困盐民纷纷响应。《寇温始末》称:“山海奸民连结,负贩私盐者多与方寇出入,据地为乱。以闽、括、温三处界地为巢穴。”而松门港聚集船舶上千艘。十三年,泰州张士诚被弓手丘义所窘辱,忿杀义,士诚也以操舟运盐为业,盐丁方苦重役,故啸聚起兵。
  朝廷的镇压与招抚  九年(1349)参政朵儿只班在福州五虎门,十一年(1351)江浙左丞孛罗帖木儿在大闾洋进击方国珍。元朝廷兼用围剿、招抚二手。明史记载,“国珍之初作乱也,元出空名宣敕数十道募人击贼。海滨壮士多应募立功。”蒲歧赵纲等倾家募士,为官收捕,“至兄弟子侄皆歼于盗手。”但官府腐败,索要重贿,连空头名誉也不给为朝廷卖命的士绅。“有一家数人死事卒不得官者。”朵儿只班被俘,朝廷招安。孛罗等被执,“乃为饰词上闻,求招安。特旨释之…参授其三兄弟及党与十余人官。”大司农达识帖木迩至黄岩招降。泰不华欲袭杀方氏,被阻止。在海滨散去方氏徒众,拘其海舟、兵器,授与官爵。
  士绅抵制  至正十年,陈恢与方国珍战于白枫河,谢铎《白枫河》:“方国珍之乱,陈仲广倡宗族乡党共御之,战于白枫河,死者几百人,贼势益张,仲广忧愤成疾而卒。”太平县志载,甓下应允中与朱俌、潘义和等潜募勇壮几万人,与战于半野桥,允中坠水遇害。太平乡陈宣不从方,倡合乡兵御之。郭仁本焚其家,宣度势不敌,乃自刎。方国珍强授官给叶德骥、长屿李蓊,不就;欲招致乌根赵师闾,不从,以乡兵保境自固。士绅避地逃难,洪洋赵氏,迁居祖庐之所—冠屿。
  太平县志记载,潘伯修世居淋头,数冠省试,入春官,卒不遇。见元政不纲,隐居著述。方国珍兵起,其族祖潘义和、乡人应允中等战死,伯修避难玉环。朵儿只班讨叛无能,将尽屠海上民,伯修率父老诣军前力争:“百姓何罪?创乱者独国珍耳。”乃得免。国珍卒据有温、台,开府庆元,同郡名士朱右、詹鼎等多往依之,独伯修不肯屈,卒为所忌。潘伯修说降方国珍,方氏受郭仁本的挑唆而派人在道路隘口杀潘。谢铎《待隘盗》称“潘进士省中为方国珍所劫,屡以大义劝折之,谷珍不从,其党郭仁本谮于谷珍,使盗待诸隘而杀之。”太平名士郭樌也撰《跋潘省元宣德碑文后》。
  3、是否建国称王。
  方国珍起义是一场反对民族压迫的政治斗争。但方偏安一隅,不图进展,终以降明而结束。十四年方国珍取台州,十五年(1355)攻下庆元、昌国。十七年占温州。明史载“有张子善者,好纵横术,说国珍以师溯江窥江东,北略青、徐、辽海。国珍曰:“吾始志不及此。”谢之去。”据丁伋先生考证,明代名人解缙在恭维朱元璋时,说朱削平四个伪国,其中,方国珍为伪宋。临海为方国珍的京城,临海年长之人,均知方曾建金殿、午门等。金殿由城隍庙改建,午门建于今文化路与北山路交叉口,曾称“红牌门”,由红色花岗石建造,50年代尚存四柱二坊,柱有榫孔,孔内可见炭化木质榫头,可见为木石结构,因忌讳而不载于史册。方在临海西北角的龙顾山石峰上增筑天坛,即今流传所谓秦鸣雷受骗所筑的望天臺,王宗沫《春日龙阳(龙顾山之阳)山中》诗注,此处为方起事祭天之所。陈三槐《登龙顾山城隍庙》有“龙称北顾雉南来,汉殿高真百尺臺。”北顾山被称龙顾山是因为方国珍是龙,“雉南来”比喻方国珍就像刘邦从平民而成皇帝,城隍庙也成金殿。仙居杨府《杨氏宗谱》记载,郡城巾山东北有江村精舍,被改建为方氏祖庙,后传称为方氏宗祠。至正十七年,方国珍多次打败张士诚后,与张士诚结为婚姻。二十三年,张士诚称吴王,方国珍应当在十八年开府庆元后,开始称王,但不敢过于张扬。
   4、在元朝廷、张士诚、朱元璋间周旋
  求朝廷招降  九年(1349)福州五虎门海战,方国珍执江浙参政朵儿只班,迫其上招降之状。十一年(1351),江浙左丞孛罗帖木儿率兵至庆元讨国珍。三月,浙东副元帅董抟霄统舟师至温州,与方军遇,兵惊惧,皆赴水死。董仅以身免。孛罗帖木儿与泰不华约期在太平东南大闾洋(松门、石塘、大陈等海域)合击方军。孛罗贪功,提前3天至。方国珍夜率劲卒纵火鼓噪,官军不战皆溃,赴水死者过半。方国珍执孛罗,请降。由大司农达识帖木迩至黄岩招降、授官。十六年招抚为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十七年升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节钺守浙东,开府庆元,兼领温、台两州。兄国璋、弟国瑛居台州,侄明善居温州。
  与张士诚的关系  十六年二月,张士诚攻下苏州,河运中断,方据海上,海运中断,京师粮荒。元招抚方国珍命讨张士诚。十月,遣兵击张,七战七捷,张士诚降,罢兵。方国珍与士诚结婚姻。二十年至二十三年,派海船运张士诚的十余万石粮到大都。元封方为江浙行省左丞相。
  投降朱元璋  十八年(1358),朱元璋下衢州、婺州(金华),逼近庆元、温、台。十二月,遣人招降,方国珍示顺,以观形势。十九年以温、台、庆元三郡献朱元璋,朱授国珍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并令俟命征讨,国珍借口以疾辞。既受朱封,又受元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二十五年(1365),温州周宗道以平阳降朱元璋,方明善以兵争,朱元璋参将胡深击败之,进兵温州,攻克乐清。国珍遣使至应天进贡,表示待朱下杭州城,即纳土归附。二十七年,朱军围攻苏州。国珍拥兵坐视,屡假贡献觇胜败。朱元璋函数其十二过。七月,责令贡粮23万石,不从。九月,朱军灭张士诚,攻方国珍。九月,朱亮祖取台州,十月取温州。汤和攻庆元,十一月取庆元路。国珍与国瑛等逃入海,廖永忠与汤和合击,国珍乞降。明史称“国珍首乱,反覆无信,然竟获良死。”    仙居志称汤和在仙居进击方国珍部不确。“败之,逸于仙之南乡。将军汤和蹑其踵,遇斗于三十五都,复败之,今其地名大战。国珍部残兵逃之方岩,结寨守焉。溪上项氏十有八人送米,皆授之官。后自宁溪航海去。”时汤和进击庆元,方国珍惧而遁入海岛。据顺帝本纪,在台拒战的是方国瑛,仙居志又载“朱亮祖率马步舟师讨于台州,兵至天台,县尹汤槃以城降。进向台州,国瑛出兵拒战,击败之。” 
   5、方国珍兄弟
  黄岩、太平县志均称方国珍兄弟五人:国馨、国璋、国珍、国瑛、国珉。《方寇始末》则载“至正戊子年(1348),杨屿方国珍兵起。先是,童谣云:‘杨屿青,出贼精。’已而国珍生。兄弟三人,长国珍,次国璋,后避高庙偏讳,改国珉,次国瑛,咸有膂力,善走及奔马。”据此,兄弟三人即国珍、国璋,国瑛。国璋后因避名讳而改国珉,县志误将国璋与国珉作为二人,而其兄国馨未参与起义。至正十六年,元廷封国璋为衢州总管,另一说是国珉为衢州路总管,其实是同一事,而记作二人。二十六年(1366),元封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弟国瑛、国珉为平章政事,国珉即是国璋。明史“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国珉显系误记,而称国璋为兄。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亮祖攻台州、温州,汤和攻庆元,国珍、国瑛等逃入海,而不及国珉;国珉即国璋,于二十二年被王保袭杀,故而无述。方国珍,史书也作谷珍,为避讳所改。
  6、方国珍的亲属
  子礼官广洋卫指挥佥事;关,虎贲卫千户所镇抚。关弟行,字明敏,善诗,宋濂曾称许之。
  方明谦一作鸣谦,国珍从子。后授广洋卫指挥。汤和访御倭策,明谦建议海上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使倭不得附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可无烦兵。沿海松门卫等城,皆汤和督建,由明谦所营度。朱元璋尝赐五花名马,朝臣皆有诗,方孝孺《逊志斋集》有诗记此事。后方明谦被诬谋反,袁忠彻记“方鸣谦受剥肤之刑,举族罹祸。”
  7、方国珍的部属
  刘仁本   字德元,国珍同县人。元末进士乙科,历官浙江行省郎中,与张本仁俱入国珍幕。数从名士赵俶、谢理、朱右等赋诗,有称于时。国珍海运输元,实仁本司其事。朱亮祖之下温州也,获仁本。太祖数其罪,鞭背溃烂死。    太平县志称:有郭仁本、刘仁本、张本仁三人,皆同乡,入幕佐谋议。方为行省丞相,郭任枢密。假盗杀潘省元伯修,焚毁陈宣家,并郭之为。…刘则本许氏后,家羽山,进士乙科,任行省左司郎中,升枢密副使,为国珍治师余姚,又劝以海运输元。张亦任郎中,吴元年责国珍粮二十万石,与刘庸劝弗与。其名并见于史。其后朱亮祖获之温州,明太祖数其罪,鞭背以死。史或以为刘仁本,或以为张本仁…。据考证,郭、刘为一人。仁本源出仙居郭氏,其父入继母舅,以刘为姓,迁黄岩。仁本随降,后被鞭背死。《明史》称其在温州被俘,不确,见《仙居郭氏宗谱》。
  丘楠   朱元璋责方国珍军粮二十万石。国珍集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丘楠独争劝从:“彼所言均非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彼之征师,则有词矣,我实负彼,不可谓直。幸而扶服请命,庶几可视钱俶乎?”方国珍降后,官属皆徙滁州,独赦丘楠,以为韶州知府。
  詹鼎  明史载“宁海人,有才学。为国珍府都事,判上虞,有治声。”国珍乞降的表章为詹所撰,有“……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非有父兄相藉之力,又非有帝制自为之心。…至于婺州,臣愚即遣子入侍,固已知主上有今日矣,将以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余润。而主上推诚布公,俾守乡郡,如故吴越事。臣遵奉条约,不敢妄生节目。…然而未免浮海,何也?孝子之于亲,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臣之情事适与此类。即欲面缚待罪阙廷,复恐婴斧钺之诛,使天下后世不知臣得罪之深,将谓主上不能容臣,岂不累天地大德哉。”。朱元璋见章而宥方。詹鼎至京,未被任用,草封事万言,候朱元璋驾出献之。帝为立马受读,命丞相任用詹鼎。杨宪忌其才,沮之。宪败,任命为留守经历,升迁至刑部郎中,后受牵累处死。
  8、方国璋遇害
  朱元璋部将胡大海守婺州,定处州七邑。严州下,苗将蒋英等自桐庐来降,后谋作乱,在八咏楼请大海观弩,出袖中槌击杀胡大海。蒋英的下属王保自仙居出逃。仙居县志记载:“王保者,不知何许人,盖苗将蒋英之偏裨也。至正二十二年二月,蒋英等杀其帅胡大海,王保由金华出奔,过仙居,所在纵剽。江浙行省右丞方国璋,引百余骑至仙居,馈保牛酒,欲款之。保阳请受约束,其军纵剽自如。二十一日夜四鼓,保袭国璋,矢石雨注,遂遇害。保间道出新昌,奔张士诚于杭州。”后李文忠攻杭州,执蒋英,朱元璋命诛英祭大海。
  9、方国珍轶事
  方国珍向戴氏借木而结亲  志载,方国珍“一日侵晨,诣南塘戴氏借大桅木造舡,将入海货鱼盐。戴世官,屋有厅事,时主人尚卧未起,梦厅事廊柱有黑龙蟠绕,屋为震撼,惊寤视之,乃国珍,遂以女妻其子。”
  范秋蟾吊唁泰不华  南塘戴氏妇范秋蟾,为方国珍的亲戚,“美而能诗,且知义,心非国珍及其戚党陈仲达等所为。”《尊乡录》载,泰不华死,秋蟾吊以诗曰:“江头沙碛正交舟,江上人怀百战忧。力屈杲卿生骂贼,名图诸葛死封侯。波涛汹汹鲸横海,天地寥寥鹤怨秋。若使临危图苟免,读书端为丈夫羞。”
  方国珍与张士诚交往  国珍占据庆元、温、台三郡,张士诚在姑苏,遣能诗妓女十余辈来台州探听虚实,方国珍将妓女送至南塘戴家,让其与秋蟾唱和。当妓女回去时,秋蟾制新词十章配上管弦乐,以送行,妓感服,把张士诚一方的情事告诉了方国珍。
  南塘戴氏被抄   据《征献录》,石屏六世孙松石诗自序,洪武十六年,戴氏被抄家。是时,朱元璋用法严峻,太平江氏及白山蔡氏皆无故被抄,何况戴系方氏之姻。《林之松集》载:明初,“戴宗方汰,相率为逾制非度。”永乐三年,门客胡应中等向官府报告,奏其不法不道事,浙江巡按御史发卒收捕。狱成,族诛戴氏。县志以为,此为先抄数家,后乃及举族。戴氏未抄时,有童谣云:“老鸦叫,相公到。到何方?到南塘。塘下戴,好种菜。菜开花,好种瓜。瓜抽藤,好种菱。菱壳乌,摘个大姑,摘个小姑。”为戴宗将亡之谶。石屏(戴复古)庙中先日降乩有句云:“五桥明月深秋夜,冷雁一声叫断肠。”五桥为戴氏筑,县志称“家之兴亡,其殆有数欤!”
  万恩堂之异闻  堂在八都,明万历间建。清林之松《古井行序》:“万恩院桥南人家有古井,往年夜辄发光若赤练,乃方国珍兄弟藏宝剑处,掘之立毙。”林之松寓此,时见赤光,有《纪梦》作。
  童山之辨。《嘉庆太平县志》“方国珍世居黄邑之洋屿。洋屿者,近海童山也。仁宗延祐六年,忽草木郁然,是岁国珍生,里中有“洋山青,出贼精”之谣。”近有称童山为太平高洋的,显系附会。童山为不生草木之山,盖泛称耳。
  王府基存疑。温岭渭川有地名王府基的,旧府宅壮观,传为方氏之王府,而史籍无载。方国珍在台州立国建庙,不可能在此建王府,但不排除方氏家属在此。显为历史讳言,惜无资料佐证。
  以上据《明史》朱元璋、方国珍、张士诚、泰不华、胡大海等传记,《方国珍寇温始末》、《光绪台州府志》、《嘉庆太平县志》、《万历黄岩县志》、《光绪仙居县志》、《赤城新集》、《谢铎集》、《堆沙集》等史籍记载,不一一出记。 


                   温岭方志办   王英础201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