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宣传 >>台州印记

活跃初级市场,增进城乡物资交流 ——解放初期台州的物资交流

发布日期:2010-12-14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活跃初级市场,增进城乡物资交流
——解放初期台州的物资交流

张灵红


解放前,由于连年战争,形成了地区分割、交通不便、城乡隔阂的局面,商品流通渠道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为帮助恢复和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城乡物资交流活动。台州地区也不例外。
一、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活动是形势所趋
1. 人民币的广泛流通为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解放初期,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全国的经济局面,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统一财经的决定,国家财政收支接近平衡,全国物价日趋稳定,人民重物轻币的心理开始有了转变。在台州地区各县城及交通发达的较大乡镇中人民币已广泛流通,人民币的信用得到了逐步提高和巩固。但在广大农村及较为偏僻的小集镇中,仍存在着以物易物和使用银元杂币的现象,阻碍了城乡物资交流,妨碍城乡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台州地委采取组织城乡公营贸易机构与合作社到农村开展购销工作、银行有重点地发放农贷、扩大税收面等方法,推行人民币下乡。人民币在小集镇及农村中的使用也得以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2. 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活动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必然要求
台州地区物产丰富,除了谷、米、豆、麦等外,还有几百种土特产,如黄岩的橘子、松门的白鲞等等。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台州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生产运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副产品都取得了大丰收。丰收之后,农民必然要出卖大批的商品粮、土特产及手工业产品,同时也要购买大量的农具、肥料、布匹及其他日用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物资交流受阻,出现“卖的找不到买的,买的却又找不到卖的”局面,如有的地方农民做了很多扫帚卖不出去,只得当柴烧;有的地方猪卖不出去,价钱很低不够本,而有的地方肉价却很贵。这样农民就没钱买肥料及其他日用品,城里工厂也就自然出现存货积压、工厂停工等现象,因而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种形势必然要求各级领导不仅要懂得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分配土地,领导农业生产争取农业丰收,还要懂得领导物资交流,保证以合理的价格出售农副产品,否则必然会导致“谷贱伤农”、“丰收成灾”的局面,不仅会严重的影响农民生活,打击农民的生产情绪,而且将使物价不稳,影响国家经济建设。 因此,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活动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必然要求。
3. 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活动也是促进城乡互助、巩固工农联盟的必然要求
历史证明,工农联盟是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同样,只有工人和农民密切合作,才能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就需要农村对城市的帮助,供给足够的粮食和原料。同时农民也只有靠城市供给工业品,生活才会得到改善,才能更快地步入社会主义。因此,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活动也是促进城乡互助、巩固工农联盟的必然要求。
二、解放初期台州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
解放初期,台州地区各级人民政府为活跃城乡市场、繁荣经济、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利用传统庙会、集市等形式组织货源,开展物资交流活动。随着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和台州工农业生产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城乡物资交流在台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为了加强对物资交流工作的领导,1952年8月8日,台州地委决定成立台州地区物资交流委员会,由杨心培任主任,研究有关政策法令,组织检查布置物资交流工作,并建立办公室(设工商科),负责办理有关具体问题。在地委领导下,各县、区也都相继成立了物资交流委员会。台州地区的物资交流活动得以更加有序地开展。
1. 大力组织并参加各种类型的物资交流会
解放初期,在中央及省委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台州各级政府利用夏收、秋收及年关等物资充沛、需求较大的有利时机,开展各种物资交流大会。
以1952年为例。仅五、六两个月,全区6县1个直属区重要集镇先后召开了共计19次物资交流大会,参加代表3415人,交易金额达151亿元,其中:国营公司占24.7%,合作社占16.5%,私商占33.8%,个体农民占25%;现货占17.5%,期货占82.5%;工业品占4.7%,手工业品占17%,土特产品占78.3%。通过这两个月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迅速恢复并活跃了市场,扭转了受“三反”“五反”扩大化影响后暂时萧条的局面。
由于物资交流活动的积极效果,台州的很多工商业者认为“大有生意可做”,再加上夏收以后群众购买力提高,对“像潮涌一样,是难以估计的”物资交流形势看好。为了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台州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财委于1952年8月14日召开全区财经扩大会议,会后各县也都普遍召开了区乡干部大会或财经工作扩大会议,总结经验,整顿思想,调整了相关政策:(1)调整税收政策,改变过去畸重畸轻的现象,达到进一步的公平合理,鼓舞正当工商业者的经营信心;(2)银行大量贷款,使大部分持观望态度的工商业者摸到了政府扶持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开始解除顾虑,积极经营;(3)调整经营范围的批零差价,百货由8%—10%调整为10%—13%,其他也作出了相应调整,使得一般商人都觉得有生意可做,有利可图。由于政府的积极引导,1952年8月份,台州地区的市场情况大有好转。至8月15日,国营贸易收购完成110.2%,比7月份增加95.5%,其中稻谷占68.2%,销售完成72.5%,比7月份增加74%;合作社肥料供应完成90%,比7月份增加94.6%;银行对私放款完成12.1%,比7月份增加29%,储蓄完成77.8%,比7月份增加1.3%;税收完成68.1%(营业税尚未入库),比7月份增加29.5%。据8个主要城镇的不完全统计,私营工商业额比7月份增加31.7%,大部已接近或超过1951年同期水平,私商开始活跃。据海门等5个主要市镇、10个重点行业的调查,1952年8月份在上海、温州等地及当地国营公司等进货总额达61亿元,比7月份增加60%以上。物资交流活动成效显著。
在组织开展本地区物资交流大会的同时,台州地区各级政府还积极组织国营贸易机构、合作社及私商参加华东省及其他地区的交流活动。至1952年9月22日,参加外省市的交流总额达50多亿元,成绩斐然。
2. 建立农民服务所,活跃初级市场
随着城乡物资交流的开展,农村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除了通过国营公司与合作社有计划的收购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由农民直接到中小城镇出售,因此,中小城镇成了农村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形成了广泛的初级市场。但是,在解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台州各地的初级市场仍然控制在伢行手中。伢行残酷剥削农民,一般的佣金率是2%—4%,最高的如落花生达10%,并且经常勾结商人压低收价,抬高卖价,采取大秤进小秤出、搀假等各种欺骗手段谋取中间暴利。有些伢行还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往往被把持一方的把头流氓所控制,解放后,少数地主伪保长之类也转为伢行商人,继续其超额剥削的生活。伢行的大量存在,使得农民担货进城住宿吃饭等存在很多困难,很多农民不敢进城售货,从而严重影响市场物价的稳定,阻碍了城乡物资交流的开展和初级市场的正常发展。
为了打破伢行对初级市场的垄断局面,活跃初级市场,1952年6月,台州地委指示提出在中小城镇建立农民服务所(或城乡服务站)逐步代替伢行。在地委的领导下,临海、黄岩、温岭、仙居四县委抽调了本地县(区)委、合作社、农会的干部经过充分的准备,分别在临海大田镇、黄岩路桥镇、仙居白塔镇和温岭城关镇四地建立多处农民服务所,进行初级市场的典型试验。农民服务所的建立,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与伢行相比佣金普遍降低了50%左右,解决了农民住宿吃饭等问题,同时银行配合贷款,解决了农民农副产品出售前的困难,从而有力地起到了国营公司和合作社的助手作用。
农民服务所在各地的相继建立,不仅活跃了广阔的初级市场,而且对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
在交流大会和农民服务所的推动和影响下,台州地区的城乡物资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
1. 活跃了市场,打开了土特产的销路,刺激了工农业生产
随着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从1952年6月份开始市场恢复并超过1951年同期的20.3%,至8月份比1951年同期增加44.8%。物资交流活动成为市场迅速恢复的助推器。
台州地区物产丰富,仅夏季上市的主要大宗土特产就有:茶叶、菜子、烟叶、榨菜、草席、竹浆、淀粉、草籽、莳面、鲜鱼、毛猪、耕牛、黄鱼、豌豆、玉米等25种。1952年开展夏季物资交流以来,除烟叶、玉米大部分解决外,其余土特产品均供不应求。由于推销了土特产、组织了商品粮的收购,农民的购买力大大提高,国营公司1952年夏季销售完成73.8%,超过1951年的56.2%,合作社推销肥料653亿5千万斤,比1951年同期增加163.8%。土特产品的顺利销售大大刺激了农业生产,为是年秋季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工业生产。路桥土布行销之后,800台织布机先后开工,临海城区粮食加工厂也因定单不断,日夜加工。
2. 农民服务所的建立,改善了城乡关系,保护了税收,改造了伢行
由于农民服务所是根据农民实际需要,解决农民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依靠群众而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拥护。以前农民进城吃饭、住宿费用昂贵,远道农民不得不蹲在廊檐过夜,如果产品销不出去,则更加困难。因此一般农民轻易不进城。农民服务所的成立大大便利了农民,农民总结了农民服务所有三大好处:(1)节省时间,买卖便利;(2)秤斗公平,不会吃亏;(3)照顾周到,进城方便。因此农民普遍反映:“早先乡下佬进城到处受欺侮,晚上蹲廊檐,有时饿肚皮回家,现在到城里方便了,有了农民服务所,好象找到了家一样。”这样就使农民改变了对城镇的看法,密切了城乡关系。
此外,农民服务所的建立还达到了进一步控制税源、保护税收的目的,并推动了对带有封建性质的伢行的改造。
因此,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三、物资交流结合大规模的宣传工作与文娱活动
城乡物资交流结合大规模的宣传与文娱活动,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是解放初期我国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一大特色。
解放初期,为了加强政治工作对市场的领导,通过宣传与文化娱乐活动,对参加物资交流大会的群众进行时事政策、工农联盟、公私兼顾、贸易政策和新的经营道德的教育,指导实际贸易,确保大会交流计划的实现。此间,台州各级政府均组织成立了物资交流大会宣传委员会,有组织、有准备地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工作与文娱活动:(1)举办各种展览会,主要有工农业生产展览会、婚姻法妇幼卫生展览会、抗美援朝爱国卫生展览会、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道会门展览会及中苏友好展览会,通过实物图片进行宣传教育;(2)设立文化服务站和流动文化挑,把农民需要的通俗读物、杂志、图片、连环画等文字宣传资料,送到农民眼前进行宣传;(3)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包括群众喜闻乐见的越剧、话剧、评弹、道情、电影、幻灯等文艺形式和高跷、拳术、舞狮子、舞灯笼等体育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4)做好广播收音工作,使得广播成为大会的喉舌。
宣传工作与文娱活动的开展,对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依靠政治工作加强对市场的思想领导,通过集中宣传、政策指导,保证了交流计划的完成。
各地在开展物资交流大会之前都动员与组织群众积极踊跃参加大会,订立购销计划;会议过程中又组织各种宣传力量,反复宣传“工农联盟”、“公私兼顾”、“城乡互助”及贸易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等,批判某些工商业者观望等待思想及投机取巧的经营作风,批判某些农民的“看涨惜售”思想顾虑,从而保证了交流计划的顺利完成。
2. 通过各种文艺宣传形式,不仅招揽了顾客,活跃了市场,而且集中地对干部、对农民群众、对商人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政治教育。
农民走进市场到处受到宣传教育,他们说“有卖有买,有说有唱,真正欢喜”。“活了几十岁,从来没有赶过这样热闹的‘会市’”。“卖出了几年卖不掉的土产,买进了肥料、农具,看到了各色各样的戏文”。
3. 政治宣传与生产宣传相结合,推动了农业生产。
各地结合物资交流大会布置各种展览室,其中农业生产展览对进行生产政策教育、宣传互助合作、推广先进耕作法、介绍改良农具、指导生产、交流经验起了很大作用,参观的人数也最多。有些县邀请丰产模范在会上介绍丰产经验和选种、施肥、治虫的办法,很多农民跑几十里路赶来学习,他们说:“学习一套办法,明年好争取更大的丰收。”
4. 改造了庙会的落后性,使旧的庙会形式成为新民主主义商业活动的重要形式,成为党委政府进行政治宣传的有力阵地,并使一些民间艺人也受到了教育与改造。
各地市场基本上扭转了过去乱定价格、以坏充好的坏风气,以前零售市场商贩参加庙会是开市“诈”落市“推”,农民是开市“看”落市“捡”。物资交流大会开展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农民普遍反映:“人民政府组织物资交流会,真给我们解决困难”,“‘会市’有人民政府领导,买东西也不会吃亏了” 。商人也说:“再不老实经营,乱讨虚价,就没有生意了”。配合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各地积极组织文艺力量进行演出活动,使旧庙会所存在的封建、迷信、欺诈现象完全改观,从而丰富了大会内容,扩大了物资交流的影响。
四、结语
解放初期,台州地区各级政府在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活动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作为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开展的经济活动,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物资交流工作与政治宣传与文娱活动密切结合,既活跃了台州城乡市场、繁荣了经济、推动了台州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又达到了消除城乡隔阂、巩固工农联盟、宣传时事政策的目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作者系中共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处副处长)